《南師大學報》1986年07月08日第一版
報道 徐悲鴻獎學金建立大會
刊照 楊建侯在大會上發言; 和廖靜文等在一起合影;
任職 徐悲鴻獎學金任職名單
名譽主任:廖靜文 歸 鴻
主 任:楊建侯
副 主 任:範保文 徐靜斐
秘 書 長:周虞康
委 員:(以姓氏筆劃為序)
劉汝禮 惲宗瀛 徐明華 黃養輝 喻繼高 譚 勇
報告 《在徐悲鴻獎學金建立大會上的發言》楊建侯
全文已錄在《楊建侯教授文選》—一—14
在“徐悲鴻獎學金”建立大會上的發言
徐悲鴻獎學金委員會主任楊建侯
(南師大學報1986年07月08日第一版發表)
同誌們:
今天,徐悲鴻學獎學金在南師大美術係正式成立。這是鼓舞人心值得慶賀的一件大事。
一代宗師徐悲鴻為振興中華藝術,培育新生力量,盡其畢生的精力獻身於藝術教育事業。南師大美術係前身中央大學藝術係,是他開拓。耕耘的主要園地。我們為緬懷徐悲鴻大師在藝術事業上的不朽業績為繼承和發揚他的現實主義藝術觀點及其教育思想得到徐悲鴻大師家屬廖靜文夫人、徐靜斐同誌的慷慨讚助,校、係領導的支持,設立徐悲鴻獎學金。以獎勵教學、科研、創作的新成果,調動師生們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繼續挖掘人才,資助深造,擴大徐悲鴻思想影響,促進我國繪畫藝術和美術教育的繁榮發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出新貢獻。
徐悲鴻大師身處在災難重重的舊社會,中國繪畫傳統停止不前,呈現衰弊景象的時代。畫家足不出戶,閉門造車;對客觀事實漠不關心;文人墨戲,以芥子園為本;四王末流因循抄襲,墨守成規,其陳陳相因的保守思想籠罩於畫壇;西洋畫之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流派又充塞與市;而反映人民生活的人物畫則無人問津,中國繪畫藝術的頹唐,幾乎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
1919年徐悲鴻大師以其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抱著追求真理,改革中國繪畫藝術的遠大誌向,留學法國,拜教於達仰先生門下。他在歐洲八年,不僅廢寢忘食,鑽研技術,而且遍訪德、意、比、瑞、希臘諸國名宿,博覽各國博物院、美術館研究了西方美術的理論與曆史發展,熟諳西方繪畫的演變得失。他認為“現代中國介紹西方藝術,必須對症下藥,不能亂投藥物。”他早在1917年就發表過《中國繪畫改良論》,提出了:“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加改之,未足者曾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的主張,這是他對 祖國繪畫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可貴見解。
徐悲鴻大師1927年回國,曾舉行盛大的個人畫展覽,其廣見博識,中西兼能的精湛藝術造詣,為人們所矚目。他大聲疾呼,中國繪畫必須改革,竭力倡導師法造化,融治中西,走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無畏於頑固勢力的惡毒攻擊,針鋒相對地嚴厲批判因循守舊,泥古不化的“公式”、“八股”的歪風和西洋流派中光怪陸離、令人看不懂的東西,掀起了複興中華藝術傳統運動的高潮。
學校是培養新生力量的陣地。他致力藝術教育,開拓中大藝術係,苦心經營,引進了大批西方巨型石膏模型設備,充實古今中外珍貴的參考資料,尤其是物色國內著名畫家如張大千、高劍父、張津光、顏文梁、呂鳳子、潘玉良、張書旗、陳之佛、傅抱石、許士祺、黃君壁、謝稚柳、呂斯百、吳作人等,先後禮聘來校任教,師資力量雄厚的美術係成為當時革新運動的大本營。
徐悲鴻大師的教學特別強調造型的基礎訓練,建立師法自然,以人物畫為主的一專多能、精一兼藪的教學體係,要求學生勤學苦練,掌握繪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共同法則,創造出各自的藝術風格。徐悲鴻大師誨人不倦,身體力行,創作了如《填橫五百士》、《蹊我後》、《九方皋》、《愚公移山》、《會師東京》等關心民瘼,反映時代和人民心聲的大量現實主義作品。老師這樣的努力樹立了“鍥而不舍”、“為人類申訴”的勞動表率,給同學們影響很大。為此,同學們無不兢兢業業、追求上進而不甘落後。美術係這樣旺盛的學習氣氛,奠定了為學做人,尊師愛生,熱衷於專業的優良學風,成為當時藝術院校教學的楷模。徐悲鴻大師愛才若渴,發掘人才,鼓勵新生,以至資助出國,扶助青年成長,費盡了心機,造就了一大批現實主義藝術創作的基礎隊伍,可謂“桃李滿天下”。而澤被久遠,代代繁衍,其才華橫溢飲譽海內外者不乏其人。他們在為祖國繪畫藝術和美術教育的繁榮與發展,在各條戰線上起著積極推動的脊梁作用。
我們南師大美術係徐悲鴻獎學金的設立,是遵循徐悲鴻大師生前曆盡艱辛的奮鬥精神及其大力培養藝術人才的遺誌,這對祖國傳話統繪畫的繼承與發揚,有極為深遠的意義。
讓我們抱著對一代宗師徐悲鴻的崇敬心情,熱烈祝賀“南師大美術係徐悲鴻獎學金”的建立。
最後,我代表獎學金委員會全體委員向各位首長、來賓同誌的熱情關懷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