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侯博客專欄

楊建侯藝術生涯簡介,創作作品展示等...
正文

《長城內外好風光-藝術實踐鎖記》

(2004-03-21 21:26:43) 下一個
《南京師院》1985年10月10日第四版 記載 《長城內外好風光-藝術實踐鎖記》王達弗 (東北寫生)
今年暑假,美術係國畫教研室楊建侯教授、範保文教授和我帶研究生林一鵬一行四人,赴我國東北朝鮮族自治區和內蒙錫林浩特盟進行“藝術實踐”。從七月五日到八月十日曆時一個多月。下麵是我們在旅行中的見聞點滴和體會。              一 這次“藝術實踐”行程數千裏,中轉點多,鐵路公路交通擁擠。有時全天都在車廂中,一天換一個城鎮,換一個旅社,風塵仆仆,辛苦倍嚐。特別是七十六歲高齡的楊建侯老教授,始終精神飽滿,不畏旅途艱辛,感人至深。我們所到之處,人們都對這位老教授投以驚異的目光,讚歎他的毅力和為培養青年美術接班人而獻身的精神。 由於描寫楊老的電視傳記片《在潤澤的土地上》剛剛在遼寧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播放,在長白山旅社裏,幾位男女服務員一見到楊老,就說前一天看到了這部電視片。一位朝鮮族服務員問楊老:“您老太看來身體很好,這次怎麽沒有陪您出來旅行?”在張家口旅社裏,幾位女服務員認出了楊老就是《在潤澤的土地上》電視片中那位老畫家。她們對這位畫家,能遠道而來,都熱情接待,親如家人。我國普通勞動人民對於中國藝術家是多麽尊重和愛戴。用他(她)們自己的話說:“藝術和藝術家是一個國家的國寶,要尊重和愛戴這個國寶。” 在長白山麓,朝鮮族人民對我們熱情接待,也很感人。在二道白河我們住在一所氣象水文站的招待所,這所招待所隻有兩三間客房,沒有專職服務員,水文站中一位朝鮮族醫師親自為我們準備夥食。楊老在小天池遇雨,陪同的朝鮮族青年把自己的衣服給楊老披上,在傾盆大雨中返回旅舍,朝鮮族醫生為他燒火炕取暖。漢、朝兩族的情誼和他們尊敬老畫家的感情,深深印在我們的心底。              二 在內蒙古錫林浩特,我們正趕上該盟舉行那達慕大會。會議主持人盟黨委宣傳部長(蒙族)親自到賓館看望楊老,給我們參觀大會以各種方便,並請楊老在主席台就坐。在會上采訪的“新華通訊社”、《了望》雜誌和《經濟日報》社記者,對我們幾位畫家在會場寫生,也很感興趣,特約我們和蒙古摔交手合影留念。《經濟日報》女記者多次采訪了我們,對我們為培養青年而長途跋涉表示欽佩和敬意。他們說,你們適逢其會,為那達慕增添了光彩。盟委宣傳部特為我們安排了一次遠行采訪,到錫林郭勒草原的阿巴戈旗•漢烏拉木公社一位牧民家中作客。黨的三中全會以後,牧民把草地設柵承包,我們看到了內蒙草原上牛羊成群、牧業興旺的景象。我們在牧民定居的磚房和蒙古包內作客,品嚐奶茶和奶酪,和北京來的記者們一道聽牧民主人談話。他們每家都有風力發電設備,幾個風車在空中旋轉,家用電器就都活動起來了。各種塑料裝飾品和兒童玩具、壁掛地氈,琳琅滿目。蒙古族人民好客、勤勞和樸實的性格,也使我們深受感動。              三 在錫林浩特正逢長春電影製片廠和內蒙電影製片場合拍《成吉思汗》電影。我們參觀了現場,並結識了電影文學故事作者趙真圖納仁同誌,這位六十歲的蒙古族作家談了他寫作《成吉思汗》的情況。當前美國、西德都準備拍《成吉思汗》電影,我們必須爭先開拍。他在接待美國和西德的劇作家時對他們說:“你們寫《成吉思汗》是用打字機,而我卻是用自己的血和汗來寫的……”。他談到這裏,臉上充滿了民族自豪感。他對楊建侯教授為了保護自己的作品(繪畫原作)不至流到異域,舍棄了出國和巨額金錢的感人事跡十分欣賞,他自己也是一樣,現在住在新疆天池旁邊一間木屋中,繼續寫《成吉思汗》,而謝絕了外國對他發出的邀請。這兩位獻身藝術事業的藝術家,都有一顆為祖國、為民族爭光和潔身自愛的高貴品德。              四 在這次藝術實踐中,楊老帶頭盡可能不坐軟席臥鋪,不住高級賓館,而是和研究生同吃同住同藝術實踐,為青年做出了吃苦在先的榜樣。如從延吉或通化乘包車上長白山都要八百元,楊老都一一拒絕,而是乘一般公共汽車或旅遊車前往,為國家節約了旅行費用。 一個多月的旅行,老師處處以身作則,身教言教,團結互助。楊老更利用晚間,對同行師生談心,以親身經曆,現身說法,與師生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現了老教師忠於黨的教育事業,忠心耿耿培養接班人的優秀品質。師生在旅途中都抓緊時間,進行寫生和速寫,收集素材。晚上互相觀摩,互相學習。這種方式大大彌補了在校課堂教學的不足。即培養專業技能又鍛煉了工作能力,開闊了視野與胸懷。北國風光,氣勢雄偉;各族人民,氣質豪邁,使我們忘卻了旅途的疲勞。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