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與其相見徒增傷感,不如將愛意深埋心間
浣溪沙 相別易, 相見難(正體)
氣傲心高勉自尊,
矯情飾意乏斯文,
當初戀念九霄雲。
相見徒增多惑困,
銀河鵲駕枉相聞,
固緣求道更源君。
有感不再相會,反用元稹詩意:“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有感
欲投東北避嚴暑,
溫度飆升三十五。
計往琉球暫越冬,
存知彼地亦寒苦。
螢池倉海本同天,
富士巫山何異雨。
旖旎風光懶湊觀,
半緣球道半緣汝。
在高球人的嘴巴裏,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球品見人品。”
從一個人打球的風格,可以看出他是否是可以繼續交往的夥伴,是否可以發展深度合作,是否可以繼續約下一場球。
因為高爾夫這項運動本身,就像是一麵鏡子,每一個動作都蘊含了很多巧思。這些動作的背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重複”。一場球能不能打好,還結合了全身的狀態、當下的心境,同時還有天氣呀、環境呀這些不被人為控製的自然因素。
這一場球打不好,是否能總結經驗,還是一直沉浸在沒有打好的情緒裏?——這反映出我們如何麵對失敗、如何麵對挫折感。這一場球打好了,我們如何把這樣的喜悅分享至身邊的人,總結出成功的經驗?——這反映出我們如何麵對順境、如何麵對成就感。
本·霍根就曾直言:“高爾夫的本質,是讓一個人暴露出真實的自己。”
打高爾夫還真就這樣,從開球的果敢,到果嶺的細膩;從冷靜麵對沙坑的挑戰,到擊球策略的取舍,每一步如何選擇,全看球手自己當下的把握。
我們比較熟悉的球風大致可以做出3類區分:進攻型、穩健型、靈活型。每一種揮杆擊球的風格都不一樣。
進攻型球手就像是高爾夫球場上的“冒險家”,開球追求超遠距離,擊球果敢自信。不在乎高風險,在乎高回報。對於自己的目標,隻要是有一點可能性,就會選擇去冒險,大膽接受挑戰。即使麵對沙坑、水障礙,也不會太當回事,就算是出現了失誤,也不會降低擊球目標,而是快速調整,再次進攻。
進攻型的球手表現出來很強的心理素質,救球的能力也很突出,同時擁有著堅定的信心相信總會有“逆風翻盤”的機會。比較典型的職業球手是Scottie·Scheffler,在2024年美國大師賽中,多次在狹窄球道選擇強攻果嶺,成功捉鷹。
對於業餘球手而言,進攻型的風格,需要平衡我們的進攻欲望與實際實力,過分激進,不一定帶來好的成績,反而會讓自己的心態開始焦躁。如果把握不好,依舊選擇貿然激進、盲目自信,不僅有可能導致杆數飆升,還有可能輸掉同組球員對自己的信任。
如果你的身邊有球搭子,打一場球之前會研究球場,研究當天的天氣、風向,多半就是穩健型的球手了 。他們的打球風格屬於“穩紮穩打”的類型——先求穩,再求勝。麵對沙坑、水障礙、長草區等障礙,首先會考慮如何避開,有沒有更加安全穩妥的擊球方式。寧可用3次鐵杆安全上道,也不用木杆強攻;在果嶺上,寧可緩推,也不願意攻球洞;寧願穩健保帕,也不願冒險捉鷹。
看穩健型的球手打球,會發現他們的打球藝術很精妙,戰略在心中,會一點點一點點根據當下的環境來選擇精密擊球,心態上也極少出現情緒化,而是步步為營,減少失誤率,取得好的成績。
靈活型的球手不依賴於單一技術或固定策略,沒有固定的套路,但是有隨時應對各種情形的“高球秘籍”,敏銳地觀察球場複雜環境,在大腦裏快速分析障礙區,球位狀況,精準把握身體的協調性,靈活選擇擊球方式。與進攻型、穩健型不同的是,靈活型球手更傾向於臨場發揮,懂得如何借勢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不管你是哪一種類型的球手,隻要是站在了發球台,就開始無時無刻麵臨各種選擇。對於我們業餘高爾夫愛好者而言,一場球的成績很重要,它代表著自己的球技是否見長。不過,比成績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場球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如何麵對球場上的各種因素,如何麵對各樣狀況、如何做出適合當下的取舍。高爾夫,遠不止一場運動,它帶來的是對自己人生的思考、還有活著的態度。
刻在蘇格蘭聖安德魯斯老球場第十八洞的箴言——“當你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舞時,真正的遊戲才開始。”
唐代韋莊的《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
暗相思,無處說,惆悵夜來煙月。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
分別半年你我音書斷絕,短短的一寸離腸也鬱結著萬千愁情。相見很難,分別卻很容易,轉眼又到了玉樓繁華似雪的時節。
暗暗相思,無處訴說,抑鬱所帶來的心緒直到月夜遠照,空中一片煙雲暮籠。傷心的眼淚不停流淌,打濕紅色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