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咀外文嚼漢字(362)“隱私”與“陰私”

(2024-06-21 19:42:57) 下一個

   “隱私”與“陰私”

  一提及“陰”字在普通人的眼裏是有“陰暗”的陰影的。陰沉、陰森、陰險、陰影 、陰謀、陰暗、陰文、陰魂、陰天、陰人、陰天、陰天陰雨、陰差陽錯、陰沉沉、陰謀詭計、陰鬱、陽奉陰違、陰陽怪氣、陰間、陰曹地府、陰溝裏翻船……。

  “陰私”,古文中是指隱秘不可告人的事。在法律上是指隱私在外延上涵蓋的一部分,僅指與男女兩性關係有關的生活秘密。“陰私”的英語意思是“private affairs”、“shameful secret”。

  “隱私”英語意思是“privacy”。絕大多數詞典將陰私解釋為“隱秘且不得告知他人之事”。也有一些詞典更突出陰私本身的負麵價值色彩。《現代漢語詞典》和《新編現代漢語大詞典》對陰私的界定是“不可告人的壞事”。陰私與隱私在我國近現代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相提並論。“隱私案件”與“陰私案件”這兩個概念在1989年版的《辭海》當中甚至被混為一談。《新聞侵權法律辭典》當中對“隱私”作出了這樣的界說:“陰私”(Privacy)參看“隱私”。直到1999年,隱私與陰私的概念才被國內學者加以區分,隱私被定義為“不願為人知道的事”,陰私則是指“不可為人知道的事”,前者指公民私人生活內容,是一個中性意義的詞,後者則帶有某種程度上的貶義。

  隱私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麵:1、公民姓名、肖像、住址、住宅電話、身體肌膚形態(尤其指性器官)的秘密,未經其許可,不得加以刺探、公開和傳播國外最早給隱私的定義是“獨處的權利(簡稱獨處權)”。

  《韋博斯特辭典》對隱私的解釋是:私人的免於公眾注意或陪伴的狀態,孤獨。從法律角度講,隱私是指與他人或公共利益生活無關的私人數據、私人事務、私人領域中的信息。它是一個受時間和文化製約的概念,其內容十分廣泛,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別是自然人人格的解放,其內容和信息也日益豐富。

  “隱私”一詞在中國最早出現於周朝初年,但在當時,它的詞義和現代還有些不同,“隱私”在當時的意思是衣服,也就是把私處藏起來的東西。在中國古代的物種進化思想裏,有沒有“隱私”是文明人與野蠻人以及金剛等野獸最明顯的區別。到了東周,“泛私論”盛行,包括女人的胳膊、手、腿、腳、脖子等處也都被劃入了 “私”的範圍,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中國人的“隱私”開始有肥大化的傾向,特別是女人,因為要隱的地方實在太多。

  近代以來,隱私概念的內涵經曆了諸多流變。《傳媒觀察》2023年第7期刊文,發現從19世紀初的陰私觀念,發展到今天作為一項基本人格權的隱私權,隱私概念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各方利益的角逐之中。晚清至民國時期,新聞界一方麵通過竭力報道和揭露陰私吸引讀者,提升利潤;另一方麵通過對公權力的監督來爭取言論出版自由。政府當局則借保護陰私或保護名譽之名實行新聞專製之實。研究認為,現代依法治國建設中對隱私的研究和探討有必要意識到隱私權所重新麵臨的多元化的利益衝突和價值差序,隱私保護需警惕基於傳統道德倫理之上的“倫理陷阱”,回歸到以人的價值尊嚴為核心。

  一般認為,隱私又稱私人生活秘密或私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寧不受他人非法幹擾,私人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開等。法國法上稱之為個人生活,日本法稱之為私生活,台灣地區學者稱之為秘密。多數學者認為隱私不同於陰私,陰私主要是指男女性關係方麵的秘密;隱私包括陰私,是指有關個人生活領域的不願為人所致的事情。隱私不同於陰私,陰私在社會生活中僅指男女兩性關係的秘密,而隱私則是指有關人生活領域的一切不願為他人所知的事情。另一種主張認為隱私當然包括陰私。陰私除了指男女兩性關係方麵的秘密外,還理所當然的包括與自然人人體有關的秘密,陰私作為私生活秘密的一種,應當包括在隱私之中,兩者是一種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陰私與隱私兩個概念長期混用的狀況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在1979年頒布的 《刑事訴訟法》以及1982年頒布的《民事訴訟法(試行)》當中,兩者才得以在法律上區分開來。現代隱私的法製化與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進程緊密相連。從陰私到現如今的隱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法治化建設的不斷完善,隱私概念及其內涵經曆了一個不斷被豐富和拓展的發展曆程。

  盡管陰私與隱私的概念和內涵被國內學者進行廣泛的討論和探討,隱私權也被作為一項人格權加以保護,而且在《民法典》當中對隱私內涵有了更加明確且詳細的法律闡釋,但縱觀晚清到近現代隱私內涵流變的全過程,直至法製化成為一項獨立的人格權獲得保護,其中可以看到,無論是晚清至民國時期被用作吸引讀者、謀取利潤的手段,亦或是近現代網絡空間內被作為保障個人利益和社會民主的工具,個人的人格權益都未能得到理想且正當的有效保護。中華傳統文化所培育的德治主義的文化,強調隱私作為道德安全的重要載體,也是社會存續的載體。這一點在晚清時期陰私觀念的立法爭論當中便可窺見一斑,在這樣一種帶有德治主義文化特色的隱私認知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下,置身於道德倫理輿論漩渦當中的隱私在各方利益的平衡當中被大眾所認可和默許,但從倫理道義層麵對隱私的裹挾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隱私原本的內在價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辛泰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多謝油翁兄,祝周末快樂!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辛泰浩的文章內容豐富,對隱私和陰私的概念進行了深入探討,有趣幽默,頗具啟發性。值得一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