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長相思 球場不是桃花源

(2023-03-15 19:51:19) 下一個

  長相思 球道非桃源
  推球歡,切球歡,並組揮杆同渡緣。無糾無利牽。
  世脫冠,億脫冠,疫後重來格物寬。知恩遵自然。
  球道桃花源
  七絕 春願
  青風拂嶺彩旗翻,
  樂叟妍姑球道還。
  戴罩三年憚聚友,
  消杉四月望驅冠。
  待杉花粉疾消停,新冠虐息殃平。與淵明共醉敘東籬,與靑蓮橫槊論徒步劍。

  高爾夫到底適不適合中國?
  曆史的走向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但一個人真的能因為偶然,而在曆史中留下必然,進而影響到曆史的發展。中國高爾夫或許正是如此。
  有“遠東湯姆-莫裏斯”之稱的詹姆斯-菲利爾,雖然稱不上是中國大陸地區高爾夫運動的締造者,但的確是他在1870年的上海,完成了一個兩洞的簡陋球場,代表著高爾夫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地區。之後的幾十年間,他一直在中國大陸地區打造屬於他的高爾夫王國。
  雖然高爾夫運動在那段時期發展迅猛,但因為當時的中國飽受戰亂,動蕩之下百姓流離失所,疲於生計,又有誰有閑情雅致去打一場高爾夫球?而那些有權勢有金錢的人,卻成為這項運動的主要參與者。或許中國人對高爾夫運動的刻板印象,從那時候就已經開始形成,一直到幾十年後的現在,仍然根深蒂固。
  1982年,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申報立項,結束了1950年開始的中國大陸地區高爾夫真空期。之後,中山、北京、天津、深圳等地的高爾夫俱樂部陸續對外開放。
  隨著2002年中國大陸地區的第一家公眾球場——龍崗公眾高爾夫球場正式開業,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大陸地區高爾夫運動的普及化已經隻是時間問題,可惜今後20多年的情況我們已經看到了,它仍然隻屬於少數人的運動。
  如果高爾夫第一次落地中國大陸地區,但沒能發展起來,是因為戰亂等因素,那麽第二次仍然沒能大眾化,又是為什麽呢?
  縱觀韓國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高爾夫運動人口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長,日本雖然隻有37.7萬平方公裏的國土麵積,卻擁有2600個左右的高爾夫球場。所以相比於土地、文化等問題,缺乏對高爾夫運動的正確認知和包容心態,可能才是中國大陸地區高爾夫運動真正的掣肘吧。
  高爾夫職業比賽的星光璀璨。不過好在,中國大陸地區高爾夫還是有令人值得欣慰的地方。1993年3月16日,中高協出台《中國高爾夫球運動實行職業化製度的具體方案(草案)》,將中國大陸地區的高爾夫運動從業餘推動到職業化的道路上,而這一推,竟將它推向了世界。
  2012年11月3日,中國男子高爾夫國家隊奧運之隊正式宣告成立,隊員分別是梁文衝、吳阿順、張新軍、黃文義、李昊桐、何澤宇、蘇東、金大星、李鑫陽、朱維宇、趙雄一,梁文衝擔任隊長一職,張連偉擔任名譽隊員。這其中有很多名字,後來都驚豔了世界,為大眾所熟知。
  馮珊珊在2017年11月登頂世界第一,並蟬聯“球後”23周……
  “中國人不適合高爾夫”,不僅外國人這樣說,大多數中國人都對高爾夫都並不看好。而中國職業球手們的表現,就如同當年陳真在虹口道場踢碎“東亞病夫”的招牌一樣,不禁讓人為之振奮。
  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縱觀中國大陸地區的青少年球手,如林希妤、閻菁以及石昱婷,他們進入前六時,都未滿18歲。而後來成為世界第一的馮珊珊,更是在14歲時就獲得了中國青少年高爾夫球公開賽A組的冠軍。中國的青年一代,正在神奇地刷新著高爾夫的曆史紀錄。
  高爾夫到底適不適合中國?在中國大陸地區對高爾夫運動,幾乎都是持對立態度,在觀念中存在極大的偏見,幾乎是一邊倒的抹黑,始終被貼著“富人運動”、“貴族運動”的標簽。
  其實高爾夫是非常符合國人的一項體育運動。在中國所有的競技球類中,往往取得傲人成績的都是著重於個人競技水平的小球項目,從曆史角度來看,這類主要依靠個人能力的球類運動更適合中國人。充滿驚喜是高爾夫的最大魅力所在,一場球就像一程濃縮的人生,喜怒哀樂盡在其中。你永遠無法預測下一個洞的成績,這種充滿變數的競技,正迎合了國人的喜好。
  其實,中國一直流行酒桌社交文化,往往在杯盞之間就化解了很多事情。高爾夫是一種高雅的社交,且費用並不比一場酒局高,在一場打球中鍛煉了身體,陶冶了情操,加深了友誼,何樂而不為?
  2020年11月,中國高爾夫球協會發布《中國高爾夫球協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中高協將貫徹落實全民建設國家戰略,提升高爾夫球運動發展活力,促進高爾夫運動進一步推廣。
  也許需要又一位詹姆斯·菲利爾的出現,又或者人人都可以是詹姆斯·菲利爾。中國大陸地區的高爾夫有理由相信它一定會成為一項全民熱衷的大眾性體育運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