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有古文化,歐州多“球”文化

(2023-02-10 04:43:01) 下一個

  書畫琴棋詩酒花,
  油鹽醬醋米柴茶。
  籃排足板高夫樂,
  傳統歐中意趣差。
    中國有古有“
琴棋書畫”,歐州古有發明“籃排足板”球類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曆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其內容當為曆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製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它是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一種統稱。
  中國的傳統文化,依據中國曆史大係表順序,經曆了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 ,到夏朝建立。之後綿延發展。
  國畫(油墨)(花和鳥、人物、景觀)、敦煌壁畫、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中秋節的月餅,端午節的粽子,粽子,舞獅,元宵節燈籠,臘八粥,竹蓮花,牡丹、梅花、臘八節……。
    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儒家、佛家、雜家、縱橫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陰陽家等文化意識形態,具體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以及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以及“三位一體”的合流思想對中國傳統影響最為直接而深刻。
  1、歐洲文化是人類社會重要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其以民主與法製精神 ,科學與理性精神 ,極大地推動了歐洲現代化的進程。
  2、有一套完善的封建製度,貴族擁有各種權利,同時也有義務。
  3、政教分離:皇帝隻是政治首領,宗教領袖由其他人掌管。兩種權利的分開使得他們互相監督,互相製約。
  4、歐洲傳統的音樂、建築、飲食等等方麵的文化結晶推動著社會審美和素質的進步。
  5、歐洲的音樂豐富有內涵,多聲部的音樂起伏帶給你的情感享受更是現代的一些重金屬音樂不能給予的。
  “歐羅巴洲”(Europe),名字源於古希臘神話的人物,“歐羅巴”(希臘語:Ευρπη),99%以上人口屬白色人種,比較單一。歐洲是人類生活水平較高、環境以及人類發展指數較高,及適宜居住的大洲之一。歐洲是世界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由於自然條件、曆史傳統、社會製度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歐洲各國人民的生活特點、風俗習慣有不少差異。

  世界上流行的球類運動多源自歐州包括:
  棒球、樂樂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保齡球、冰球、班迪球、台球、壘球、手球、排球、沙灘排球、曲棍球、馬上曲棍球、冰上曲棍球、袋棍球、板球、橄欖球、水球、木球、籃球、極限籃球、籃網球、足球、沙灘美式足球、英式足球、美式足球、加拿大式足球、澳式足球、沙灘足球、高爾夫球、匹克球、合球、滾球、草地滾球、硬地滾球、地板滾球、壁球、足壘球、藤球、巧固球、槌球、躲避球、美式躲避球、太空球、福樂球、克郎球、地擲球……。
    英國、法國人的習俗,國人大多信奉基督教,素尚紳士風度:表情冷靜、不苟言笑、遵守信義、講究禮貌。喜歡住大房間,不願與別人合住。他們不願別人幹擾個人生活,若見麵後你問:“先生您到哪兒去?”、“吃過飯了嗎“等,他們會認為你不禮貌。英國人忌諱用人像作商品裝磺。在談話時忌諱提到“廁所”二字,往往用“我去洗手間”、“請原諒我幾分鍾”等來代替。
    法國人大多信奉天主教。法國人一般性格爽朗、熱情,喜歡與人交談,處事樂觀,愛好音樂、舞蹈,即使明天要上前線,今晚還要參加舞會。他們的衣著比較講究、愛美。法國婦女尤其愛打扮,對化妝品看得很重,光口紅就有很多種,早、中、晚用的都不一樣,她們追求時髦,故法國服裝聞名於世。法國人最愛美麗,他們的城市、鄉村都很美,特別是巴黎,在塞納河上有雄偉的宮殿,中古歌德式教堂以及美術館、歌劇院、埃菲爾鐵塔顯得十分美麗,還有巴黎大學以及無數藝術珍藏,這些歐洲悠久的文化,使法國人感到十分驕傲。法國人愛花,他們到親朋好友家去做客時,總不忘記送上一束鮮花。
    德國、意大利人的習俗,德國人大多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德國人勤勉、矜持,有朝氣、守紀律、好清潔、愛音樂,他們每天一般起得較早,7點左右大街上人來人往,食品店、水果店、小吃店、菜市場都開始營業,家庭主婦十分勤勉。德國人注意購置家具、布置家庭以及衣著方麵的享受。平時也較節儉,一年一度的外出旅行是舍得享受的。
    意大利人樸素、豪邁、爽朗、樂觀,愛好音樂、藝術,業餘俱樂部在城鄉都很普遍。親友之間互相跳舞聯歡,生活藝術化。在意大利曆史上曾出現過許多偉大的藝術家,如當代世界著名音樂家十大男高音中,意大利人就占了5個;十大鋼琴家中占了兩個。另外,還有詩人但丁,畫家達·芬奇等等。現代意大利人繼承了文化遺產,頗懂得美的裝飾,在藝術各領域中,有其驚人的藝術才能和造詣。
    俄羅斯人、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的習俗,俄羅斯人口在獨聯體諸國中,占一半以上,其性格開朗豪放,喜歡說笑。他們組織性紀律性很強,任何事情喜歡統一行動,講禮貌,見麵時總要問好,但見麵時要稱呼對方的名字和父名,光稱呼姓是不禮貌的。
    羅馬尼亞人勤勞勇敢,能歌善舞,非常好客,即使是素不相識,隻要登門也熱情接待。在聯歡跳民族舞時,喜歡與工作人員接吻,處處表現友好熱情。

  中國古代的“Bloggers”

  《春秋》後人稱它為《左氏春秋》,
  不過東漢人卻認為,它是為闡釋《春秋》而作,遂改稱它為《春秋左氏傳》,
後世簡稱它為——《左傳》,全書約十八萬字,按照魯國從隱公到哀公一共十二個國君的順序,記載了春秋時代二百五十四年間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麵的重要史實,內容涉及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
  它與公羊高所作的《公羊傳》、以及穀梁赤所作的《穀梁傳》並稱為“春秋三傳”。
那麽,《左傳》究竟是怎樣一部古籍,
  它與《春秋》、《公羊》、《穀梁》有哪些區別呢?
  01
  《左傳》的作者
  關於《左傳》的作者,相傳是春秋時期魯國太史左丘明,不過這一說法尚有疑問。
司馬遷認為作者是盲人史官左丘明,班固也采用了這一說法,更有人指出左丘明就是與孔子同時代的“左丘明”。不過,唐代之後許多學者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他們認為“左史記言,右史記事”,所謂“左”是用官職來命名的“氏”,且有“左氏”、亦有“左丘氏”,
  司馬遷既然說“左丘失明”,說明他采用了“左丘氏”,那又為何稱這部書為“左氏”呢?顯然是自相矛盾的說法。
  此外,相傳《國語》也是左丘明失明後所作,這裏有個小問題,
  既然《左傳》與《國語》是同一個作者,他為什麽要分兩部書去記載曆史時期差不多的史料呢?
  而且《左傳》記事,《國語》則記言,兩部書的體例也不同,前者是以魯君世襲隱、桓、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公為序的編年體體例,
  後者則是國別體體例,再加上《左傳》要比《春秋》多出十七個年頭,並不像春秋時期的作品,
  反之更像戰國、秦朝這兩個時期的作品。
  02
  《左傳》的內容與《春秋》、《公羊》、《穀梁》區別:與《春秋》簡略的記事方法(何年何月何日發生何事)不同,《左傳》取材廣泛,
  它吸收了諸多當時的史籍及口頭史料,借助《春秋》為序,是一部獨立編寫的曆史著作,並且它與《公羊》、《穀梁》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公羊》和《穀梁》在闡述《春秋》時,
  借題發揮了很多與事件不相幹、或講不通的道理,強行將它們與事情扯在一起進行解釋,拿“二月,公侵宋”來說,《公羊》開始講“侵”、“伐”的區別“粗者曰侵,精者曰伐”,再看《穀梁》,提到“此其月何也”,生生將這一事件扯上了“凡是侵戰本是記下季節的,這次為什麽記上了月份”,兩者所言與“公侵宋”的事件都沒什麽必要聯係啊,這兩部書更像是為我們解讀概念和詞匯的,相比之下,《左傳》的記載要務實太多了,它一直圍繞著“公侵宋”這一曆史事件,並通過戰例,為我們展現了當時的“畫麵”:事件發生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前來攻打魯國。
原本魯莊公想要出去應戰的,這時曹劌前來見魯莊公,曹劌的鄉人勸說他“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做大官的人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曹劌卻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做大官的人見識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接著就是曹劌與魯莊公的一段對話,
之後便是曹劌與魯莊公共同出戰,曹劌指揮軍隊.......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可謂是人物性格鮮明、形象生動,首尾完整、情節跌宕有致,
由此可見,《左傳》與《公羊》、《穀梁》雖同為《春秋》作傳,
但它的價值遠非其他二者可比,不過這也使得《左傳》的文學色彩比較濃厚。
  03
  《左傳》的觀點與《春秋》有什麽不同
  從《左傳》的觀點看,它與《春秋》暗藏的“尊王”正統思想是有諸多不同的,
我們之前講過,《春秋》作者在用詞上,例如使用“伐、侵、襲、克、滅、取、殲、追”等不同的詞語,
  暗藏著作者本身的是非觀點和思想傾向——體現“尊王”的正統思想,
  說白了還說圍繞著“周禮”開展,畢竟《春秋》的編訂者孔子一生都在維護“周禮”。而《左傳》卻不同,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許多舊有的思想和觀念:例如,《春秋》記載昭公十七年冬有火星出沒“有星孛於大辰”,這是一句關於天象的記載,當時人們認為,火星出現就要發生火災,不過,《左傳》在闡釋這一事件時,先提到火星出現後,昭公十八年春,隨著大風宋、衛、陳、鄭幾國都接連發生火災,“數日,皆來告火”,鄭國大夫裨灶見狀,試圖勸說眾人用寶物祭神“滅火”,並聲稱如果不這麽做,鄭國還會發生火災,之後,《左傳》作者借由公孫成子的“嘴”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
公孫成子並沒有采納裨灶的建議,也未予理會,結果鄭國也沒發生火災。從這一段記載來看,《左傳》否定了舊有的“神鬼”之說,而是開始重視用事實說話。此外,《左傳》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現了民本思想,作者闡述魯國大臣季氏采取了一些利民的措施取得了魯國的政權,魯昭公卻因為失掉民心而被逐出國,用了“魯君失民矣,焉得逞其誌”和“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這兩句,實際上就是表達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亦或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樣的民本思想,這比起《春秋》“尊王”的思想來說,無疑是一種進步。並且,《左傳》不隱惡,毫不隱晦地記述了一些諸侯國君的惡行,陳靈公與孔寧與夏姬同時私通,兩人還互相調侃此事,這些統統被《左傳》作者記錄了下來——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飲酒於夏氏。公謂行父曰:「征舒似女。」對曰:「亦似君。」還有表現出百姓臣民的愛國精神,“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師乃出”——楚國申包胥在秦庭嚎啕大哭,還鬧絕食,終於說服秦國出兵救楚。總之,《左傳》不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生動的曆史畫麵,其思想內容也要比《春秋》豐富。
  04
  《左傳》巧妙的安排和精心的剪裁
  說到寫作手法,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所理解,小到作文、文案,大到文章、書籍,同樣的故事,經每個人之手編纂之後,往往會有不同的效果,今天我們說到的《左傳》,即是經過巧妙的安排和精心的剪裁,得以讓每一段曆史故事生動起來,我們舉個例子來說,《左傳》的作者在描寫一個戰爭場景時,先是梳理了相關的曆史資料,其後是這樣安排的:它先是寫戰爭發生前的狀況——交戰雙方各自內部是什麽情況,是否對戰爭有所準備,是否得到民眾的支持;接著是雙方的外交關係——誰與哪個諸侯國交好,又與哪國有糾紛,誰的立場獲得輿論支持;再其次,才是雙方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其中不乏提到“戰術”“智謀”這一類因素。例如晉楚的“鄢陵之戰”:
六月,晉國軍隊和楚國軍隊在鄢陵相遇,晉國範文子士燮不想同楚軍交戰這一情況“範文子不欲戰”,欲至勸說道“子亦見君子事矣,今我辟楚,又益恥也”,意思是說,現在躲避楚軍,就增加了恥辱........之後晉國內部展開了一場爭議和辯論,
  在這裏,《左傳》就是先描寫晉國的情況——開不開戰意見不統一。此時的楚軍又在做什麽呢?“楚予登巢車,以望晉軍”,楚王還問身邊的大臣晉軍正駕著兵車左右奔跑是怎麽回事,這裏《左傳》又描寫了楚國的情況——正在觀察晉軍動向,緊接著就是晉軍的部署——探得楚共王及楚軍精兵集中的位置,作出分兵策略,目標是“楚王的眼睛”,
然後是晉國幾卿之間的爭論、還有楚軍輕敵、呂錡夢見自己射中月亮,這一長串的鋪墊之後,才是作戰時的情景:呂錡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楚軍逃跑,養由就射晉軍、叔山冉擲中晉國戰車砸斷了車前的橫木.......雙方從早晨打到黃昏,楚共王趁夜色逃走.......
此外,《左傳》用了大量筆墨描寫晉楚兩國相關人物在戰前、戰中、戰後的談話,明明是一場戰爭,卻讓我們注意到諸多性格分明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的言談又影響戰鬥成敗,比起戰爭本身,這更像是一場雙方人物力量的角逐,總之,實屬經過巧妙的安排和精心的剪裁,才能如此生動地展現一場戰爭。
  總的來說,《左傳》極大地豐富了《春秋》的內容,是《春秋》絕好的輔助材料,
有了《春秋》這樣的簡明提綱,再加上《左傳》這樣豐富的闡述,讓我們對先秦時期的曆史,了解得更加深刻明了,在春秋三傳中,《左傳》被認為比較重要,其作者在記述史實的同時,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觀點、理想與情感態度,
  運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學手法,尤其是寫戰爭和外交辭令,成為全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司馬遷的《史記》不少取材於《左傳》。

  《左傳》的寫作手法向來都是以微言大義著稱,《左傳》能記載一件這樣的事情,確實是讓很多研究曆史的學者都感到驚訝!一般在曆史上明明是一件非常轟動的大事件,到了《左傳》中就記載為簡單的幾個字而已。比如鄭莊公滅了共叔段這樣的大事件,其實是可以用很大的篇幅去描述的,但是在《左傳》中隻記載為“鄭伯克段於鄢”六個字而已。
  《左傳》的作者左丘明居然用了二十多個文字來記載,而且這件事情還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因為他是由一個女人而引起的,簡直就是當時的八卦新聞。
  《左傳》記載道: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於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豔。」這件八卦新聞跟三個人有關,分別是華父督,孔父嘉和孔父嘉的老婆孔夫人。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宋國的太宰華父督在大路上偶遇了大司馬孔父嘉的老婆,當時就震驚了,以至於孔父嘉的老婆都走過去了,他還在震驚呢,當他緩過神來的時候孔父嘉的老婆已經走出去很遠了,華父督立馬扭頭再多看一眼。
  然後驚歎地說:我的天啊!這是哪位神仙姐姐啊,太漂亮了!
  《左傳》為什麽要記載這樣一件不光彩又看似很無聊的事情呢?就因為華父督走在路上,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從而引發了接下來發生的天翻地覆的大事件。
  自從華父督在路上遇到具有如此傾國傾城之美的神仙姐姐以後,便茶飯不思,日夜思念。最後終於知道了原來這位神仙姐姐竟然是孔父嘉的老婆孔夫人。
  從此華父督的心態瞬間來個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對孔夫人的愛慕瞬間轉變成對孔父嘉的仇恨,在華父督的眼裏神仙姐姐是誰的老婆都可以,就是不能是孔父嘉的老婆。
因為這華父督和孔父嘉雖然都在宋國當官,但是他倆一直都是死對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那種死對頭。
  這兩個人在宋國的共同領導人就是宋殤公。
  熟悉春秋曆史的讀者,都知道宋殤公的位置是宋穆公傳給他的,但是宋殤公不是宋穆公的兒子,而公子馮才是宋穆公的兒子,本來王位應該是由父親傳給兒子的,也是就公子馮接替宋穆公,而且國內的大臣也都比較支持公子馮成為宋國的新國君。
  但是宋穆公的位置是接替他哥哥宋宣公的,所以他為了遵守他哥哥宋宣公的諾言,就把位置還給了宋宣公的兒子,沒傳給自己的兒子公子馮,所以公子馮就成了宋殤公即位以後最大的敵人,因為他最怕公子馮把王位搶回去。
  而在宋國也產生了兩個派係,一個是宋殤公派,孔父嘉是宋殤公的心腹大臣也是宋殤公派的領頭人,而另一派就是公子馮派,華父督是公子馮的堅決擁護者,也是公子馮派的領頭人。
  所以從一開始倆人就互相為死敵,都想著弄死對方呢!再加上華父督一想自己的神仙姐姐居然是孔父嘉的老婆,心中更加不服氣了,更想早點弄死孔父嘉,讓公子馮當國君,順便把神仙姐姐搶過來!華父督經過一年多的日思夜想,終於把孔夫人搶過來了,他不但把孔夫人搶過來了,還把孔父嘉給幹掉了,而且還連著宋殤公也一起給幹掉了。
難道華父督瘋了嗎?為了一個女人竟然鬧出這麽大的事情,連國君都敢殺,宋國老百姓能同意嗎?宋國老百姓能饒了他嗎?可是關於孔父嘉和宋殤公的死,宋國老百姓好像沒有太大的悲傷。
  因為宋國的老百姓也受夠了宋殤公,他在位總共才十年,竟然打了十一場仗,打得國內的百姓民不聊生,餓死街頭,兄弟姐妹都快死光了,很多老百姓早就想把讓他下台了。
所以華父督就借機造謠,宋國之所以打仗完全是因為孔父嘉教唆的,如果沒有孔父嘉我們早就過上好日子了,老百姓一聽這麽回事,心想宋殤公我們不敢動,但是孔父嘉我們隨便動!結果孔父嘉被華父督有預謀的安排士兵給砍死了。
  當孔父嘉死了以後,華父督又高興又害怕,高興是因為他可以得到他夢寐以求,傾城傾國的神仙姐姐了。害怕是因為孔父嘉必定是宋殤公的心腹大臣,現在他被自己給殺了,自己又是公子馮派,宋殤公能饒了他嗎?幹脆一不做,二不休,他帶著士兵連宋殤公一起殺了,所以就因為華父督在路邊多看了孔夫人一眼,到此為止居然死了兩個宋國重量級別的人物,一個是宋國二把手孔父嘉,一個是一把手宋殤公。
  二把手沒了倒也無所謂,但是一個國家不能沒有一把手啊,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誰來當宋國的國君了,大家同時想到了一個人,他就是公子馮。
  經過這些事情以後,公子馮在公元前710年,被華父督從鄭國接回來當宋國新的國君,史稱宋莊公。估計當時正在鄭國呆著的公子馮聽到回去要當國君的消息整個人都錯愕了,因為根本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就在幾年前宋殤公還組織四國聯軍跑到鄭國要滅了他呢?這才幾年啊,華父督就跑過來迎接他回去當國君了,放在誰身上都不敢相信。
  所以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公子能成為宋莊公還真得靠孔夫人,沒有孔夫人的美貌也就沒有後來這些事情了,所以《左傳》無論如何也要把華父督在路邊多看一眼孔夫人這樣的八卦新聞給記下來。
  而且更巧的是孔父嘉居然是孔子的六世祖,孔夫人也成了孔子的六世祖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