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清酒不用燙,濁酒不用篩(1)古人“濁酒”抒情懷

(2022-12-28 21:20:39) 下一個

  古人都喝“濁酒”,是因為沒有現代人的釀造技術。而今的“清酒”,澄澈透明,這是拜蒸餾技術所賜,在元朝之前(日本的中世,鎌倉、室町時代),沒有蒸餾技術,喝的酒當然就沒這麽澄澈了,而且酒是糧食釀造的,比如唐朝的酒,多為米酒,釀造好之後,難免會有米糟等物質殘留,喝的時候為了不影響口感,就需要用有網眼的篩子來過濾。曰“篩酒”。
  高貴人家,宮廷貴族都喝清澈美酒。要麽像李白的“《行路難》中的“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那連食器都很精美,菜肴很珍貴酒的檔次是相當高價了。要麽象《客中行》的“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那絕對不是混濁的酒。
  受盡貧困的杜甫喝的酒總是“濁酒”。“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濁酒尋陶令,丹砂訪葛洪。”
  李白《月下獨酌》,喝的都是“美酒”,“好酒”。
  宋代的陸遊也很潦倒時喝的都是“渾濁酒”。《遊山西村》中“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一個“退休老頭兒”自然沒錢喝清酒,高檔酒,但不一定就不是“美酒”、“好酒”。“渾酒”突現蟄居山陰老家農村的生活樸素和實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楊慎已遠離政治中心才能有些心境,也許隻有喝濁酒的餘裕。
  蘇軾的“數畝荒田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和陸遊的“一杯濁酒即醺然,自笑閑愁七十年”都是酒中的“下裏巴人”級別,卻有“陽春白雪”的情懷。
  古代的濁酒並非質量很好的酒,甚至可能是質量較差的酒。這種濁酒,在詩人的筆下成了物質生活簡單的象征,所用寓意也頗為廣泛。一則可以反映惡境之下的悲壯情懷,二則可以描繪雖為濁酒卻絲毫不減情致意趣的心境,三則還可以體現慨歎美好不再的憂愁。
高檔次的酒要經過篩酒,豪放如陶淵明,直接拿自己的頭巾來篩酒,當然,陶淵明畢竟還是文人,豪放也隻是想到了用頭巾篩酒,而普通老百姓一般喝酒是不會篩酒的,因為本來有限的酒,經過粗布一篩,又會失去很多分量。
  在古代清酒是一種祭祀的酒,祭祀不是祭天地,就是祭先祖,那規格就必須要高,故用“清酒”。釀造技術發達的今天“清酒”處處有,濁酒反難求!
  日本清酒的特點
  日本清酒是以大米與天然礦泉水為原料,經過製曲、製酒母、最後釀造等工序,通過並行複合發酵,釀造出酒精度達18%左右的酒醪。之後加入石灰使其沉澱,經過壓榨製得清酒的原酒。但清酒原酒還不是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清澈透明的酒。
  日本清酒雖然借鑒了中國黃酒的釀造法,但卻有別於中國的黃酒。該酒色澤呈淡黃色或無色,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味純正,綿柔爽口,其酸、甜、苦、澀、辣諸味諧調,酒精含量在15%以上,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是營養豐富的飲料酒。
  日本清酒的製作工藝十分考究。精選的大米要經過磨皮,使大米精白,浸漬時吸收水分快,而且容易蒸熟;發酵時又分成前、後發酵兩個階段;殺菌處理在裝瓶前、後各進行一次,以確保酒的保質期;勾兌酒液時注重規格和標準。如“鬆竹梅”清酒的質量標準是:酒精含量18%,含糖量35g/L,含酸量0.3g/L以下。
  日本清酒有3個等級:
  1、特級清酒品質優良,酒精含量16%以上,原浸出物濃度在30%以上。
  2、一級清酒 品質較優,酒精含量16%以上,原浸出物濃度在29%以上。
  3、二級清酒 品質一般,酒精含量15%以上,原浸出物濃度在26.5%以上。
  根據日本法律規定,特級與一級的清酒必須送交政府有關部門鑒定通過,方可列入等級。由於日本酒稅很高,特級的酒稅是二級的4倍,有的酒商常以二級產品銷售,所以受到內行飲家的歡迎。
  日本清酒一般按精米步合率分4級:
  1、純米大吟釀(大吟釀),精米步合率50%以下,口感平滑,屬於頂級清酒;
  2、純米吟釀(吟釀),精米步合率60%以下,芳香清爽;
  3、特別純米(純米),精米步合率60~70%以下,豐厚醇和;
  4、特別本釀造(本釀造),精米步合率60~70%以下,清爽甜美。

  而今的清酒濁酒都精製:尤其日本清酒不用燙,濁酒不用篩可直接“吃”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