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職業軍人兵痞,自覺政治隔離

(2021-08-09 17:07:41) 下一個

      職業軍人應進行政治隔離
      項羽是一個典型的軍人出身,和劉邦這個典型的政治家相爭,最後的命運是自刎烏江。蔣介石是一個典型的軍校畢業的軍人,和政治家的毛澤東針鋒相對,到最後的命運是被趕到台灣這個孤島。民國共和時期、南北軍閥割據時期的軍人“大總統”們沒有一個是身不敗名不裂的。
      軍人們往往依靠戰爭的手段解決政治問題最終灰頭土臉。麥克阿瑟憑借占領日本的“成功經驗”和威望,希望在朝鮮複製第二個日本。雖然一度戰局成功,仁川兩棲登陸,將戰爭推向高潮,然而政治野心愈益狂妄,要挾總統,對中國“全麵戰爭”還動議采用當時解決日本戰爭的大規模屠殺手段扔投原子彈。
     1951年4月11日,美國總統哈裏•S•杜魯門下令解除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指揮權。麥克阿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頗具民望的戰爭英雄,事發時正擔任朝鮮戰爭聯合國軍總司令,導火索是他公開發表與政府政策抵觸的聲明,杜魯門的做法一直是政軍關係爭議話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麥克阿瑟是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總指揮,戰爭結束後負責占領日本。1950年6月朝鮮入侵韓國引發朝鮮戰爭後,他擔任防守韓國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在他的主持下,聯合國軍於1950年9月15日兩棲登陸仁川並立刻扭轉戰局,人們把他譽為軍事天才。大勝的麥克阿瑟遵照總統命令全麵攻入朝鮮,但中華人民共和國介入戰爭並連續挫敗聯合國軍攻勢,麥克阿瑟被迫撤出朝鮮。1951年4月,戰局陷入膠著,但麥克阿瑟的公開聲明越來越令杜魯門無法忍受,最終決定解除他的指揮權。美國參議院軍事和外交委員會聯合調查軍事局勢和解職的具體情況後認定,“解職麥克阿瑟將軍沒有超出憲法賦予總統的職權,但令民族自豪感深受衝擊”。
    美國有“政軍分離”的傳統,但大批美軍赴海外作戰時往往難以堅持。“文官控製軍隊”原則在美國根深蒂固,但軍事技術的日趨複雜已經導致軍事專業化。《美國憲法》強調分權,總統是三軍統帥,但招兵買馬和發動戰爭的權力屬於國會,這種限製同上述實際情況結合,導致文官越來越難以控製軍隊。杜魯門通過私下與顧問溝通解職“不尊重總統權威”的麥克阿瑟,維持總統身為最高統帥的威信。
    解職麥克阿瑟的消息在日本引發巨大震動。日本國會通過決議向麥克阿瑟表示感激,昭和天皇親自到大使館探視,這也是日本天皇史上首次麵見沒有特殊職位的外國人。《每日新聞》的報導稱:
    解職麥克阿瑟是戰爭結束後最令人震驚的大事。對於日本人民而言,他不是征服者,而是偉大的改革者,是高尚的政治傳教士。他給予我們的不僅是物質援助和民主改革,更是新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的自由與尊嚴……他是真正理解日本處境的美國人,會永遠得到我們的愛戴和信任。
   麥克阿瑟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講話,他在這場著名的《老兵不死》(Old Soldiers Never Die)演講中宣示:
    有人竭力扭曲我的立場,有人說我是戰爭販子,這和真相完全背道而馳。我比絕大多數在世的人更了解戰爭,沒有任何說法——絕對沒有任何汙名會比戰爭販子的指控更令我反感。我長期主張徹底廢除戰爭,無論是對朋友還是敵人它都傷害極大,根本無助於解決國際爭端……但戰爭一旦強加到我們身上,那就別無選擇,必須運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迅速結束戰爭。戰爭的目的就是勝利,而非曠日持久優柔寡斷。麵對戰爭,勝利無可替代。
      李奇威已經做好“堅固行動”(Operation Rugged)攻勢準備,請麥克阿瑟授權啟動。1951年3月15日(聯合國軍第二次收複漢城次日),記者向杜魯門詢問聯合國軍是否會再度獲許進入“三八線”以北,總統回答“這是戰地指揮官考慮的戰術問題”。麥克阿瑟隨後授權李奇威進攻,目標位於“三八線”以北,用於確保漢城供水。他授權前沒有同首都商議,直到1951年4月5日進攻開始後才告知。聯合國軍穩步推進期間,杜魯門於4月11日解職麥克阿瑟。
    空軍攻勢在1951年4月7日晚收尾,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快速航母特遣部隊第77特遣艦隊(Task Force 77)離開日本海韓國水域開往台灣海峽,其中包括拳師號和菲律賓海號航空母艦。4月11日上午11點,第77特遣艦隊在台灣西岸附近巡航,在中國大陸東岸開始“空中閱兵”。與此同時,約翰·A·博萊號驅逐艦(USS John A. Bole)抵達距汕頭市海港僅4.8公裏的指令位置,促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用40餘艘武裝戎克船組成艦隊將其包圍。第77特遣艦隊“空中閱兵”的位置離汕頭市還很遠,近兩小時後特遣艦隊軍機才出現在汕頭附近,令中方船隻及汕頭市意識到威脅。東京時間15點(北京時間14點)後不久,麥克阿瑟正式收到離職通知,但他在約半小時前便已得到消息。兩小時後,約翰·A·博萊號驅逐艦啟程離開,雙方均未主動攻擊。作家詹姆斯·埃德溫·亞曆山大(James Edwin Alexander)表示,麥克阿瑟無疑是用驅逐艦及其將士作餌,挑釁中方攻擊美國軍艦來擴大衝突。
    1951年4月6日早上,杜魯門在辦公室與馬歇爾、布拉德利、艾奇遜和哈裏曼開會,商討如何處理麥克阿瑟。哈裏曼強烈支持開除麥克阿瑟,但布拉德利反對。馬歇爾需要更多時間考慮,艾奇遜個人認為應該解職,但此時沒有表態,而是警示總統這將是“您擔任總統期間最重大的戰鬥”。次日再度會晤時,馬歇爾和布拉德利仍然反對解職。4月8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來到國防部長辦公室與馬歇爾會麵,每人都表示“從軍事角度”有必要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但他們也都表示對於這樣重大的問題,軍事需要並不是最重要的考慮方向。他們擔心“如果不解職麥克阿瑟,很大一部分人會指稱民選官員已經失去對軍隊的控製。”4月9日,杜魯門和四名顧問再度會晤,布拉德利告知總統參謀長聯席會議各成員的看法,馬歇爾表示同意他們的意見。杜魯門後來在日記中寫道:“所有人一致認為應該解職麥克阿瑟,四人都是如此建議”不過,參謀長聯席會議各成員後來在麵對國會作證時堅稱,他們當時隻是“同意”而非“建議”解職。
   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起草向麥克阿瑟下達的命令,由布拉德利簽名發布:
身為合眾國總統和三軍統帥,我非常遺憾地解除你作為盟軍最高統帥、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總司令和遠東美軍司令的職務。
   你需立即將指揮權移交馬修•李奇威中將,同時授權你發布必要命令前往想去的地方旅行。
   我的替換原因會在你收到上述命令的同時公之於眾,並納入下一條信息。
   1973年,《時代雜誌》發文引述杜魯門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表述:
   我開除他是因為他不尊重總統權威,不是因為他是狗娘養的蠢貨,雖然他就是,但對將軍來說又不犯法,不然半數甚至四分之三的將軍都得進監獄。
  杜魯門 “決定不能再為了大家麵上好看一點等待佩斯部長親自下令”,然後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如下聲明:我深感遺憾地得出結論,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公職方麵無法全身心支持美國政府和聯合國的政策。鑒於《美國憲法》賦予我的的具體職責,以及聯合國賦予的額外責任,我決定必須更換遠東地區指揮。因此,我解除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權並指定馬修·李奇威中將接替。
    充分和激烈地辯論國家政策是我們自由民主憲政製度的要素,但更基本的原則在於,軍事統領必須遵守根據法律和憲法向他們發布的政策與指示。一旦發生危機,這種考量尤顯重大。
    麥克阿瑟已經充分確立偉大統帥的曆史地位,國家對他在重大職責崗位上的傑出貢獻深懷感激,為此我重申,對必須采取如此手段深感遺憾。
    麥克阿瑟和夫人此時在美國駐日大使館出席招待聯邦參議員沃倫·馬格努森(Warren Magnuson)和西北航空執行副總裁威廉·斯特恩(William Stern)的午餐會,將軍的副手、曾於1942年和麥克阿瑟一起逃離科雷希多島的“巴丹幫”成員西德尼·霍夫(Sidney Huff)上校從商業電台廣播中聽聞解職消息。霍夫馬上告知將軍夫人,後者轉告麥克阿瑟。日本的廣播電台馬上播放消息,正式通知還要再過半小時才送到。
    “文官控製軍隊”是美國建國時期就確立的傳統。杜魯門1965年出版的回憶錄表示:
如果我們的憲法隻能保留一項基本要素,那就是“文官控製軍隊”,政策由民選政治官員而非將軍製訂。然而,麥克阿瑟將軍反複表明他不接受政府政策。他一次又一次的公開聲明不但令盟友誤解我們政策的真實方向,還從事實角度與總統政策抵觸……如果我容許他這般反抗民政當局,我就有違維護與捍衛憲法的誓言。
    布拉德利指出,中共也力圖把戰爭局限在朝鮮半島,沒有攻擊聯合國軍空軍基地或港口,也沒有打擊他們眼中日本的“特權庇護所”。他們認為不值得擴大戰爭,但承認如果中共升級衝突或是無意談判,他們也做好了擴大戰爭的準備。此外,他們不認同麥克阿瑟對韓國和中華民國國軍實力的評估。布拉德利表示:
    紅色中國不是想要主宰世界的強權。在參謀長聯席會議看來,(麥克阿瑟的)如此戰略將令我們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卷入麵對錯誤敵人的錯誤戰爭。
    軍事和外交委員會的結論是:“解職麥克阿瑟將軍沒有超出憲法賦予總統的職權,但令民族自豪感深受衝擊”。還稱“麥克阿瑟將軍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對軍事戰略沒有嚴重分歧”,建議“合眾國永遠不應再度未經國會同意卷入戰爭”。2006年,美國發生所謂“將軍起義”事件,共六名退休將領呼籲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辭職,指責他在軍事計劃和戰略方麵的無能表現。現有道德體係迫使還在服役的將領公開支持政府政策,哪怕他們內心認為這些政策可能對國家造成重大後果並導致軍人喪生。如此體係和政策逃不過公眾批評,政治諷刺作家斯蒂芬•科拜爾在喬治•沃克•布什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彼得•佩斯海軍陸戰隊上將參加的白宮晚宴大加嘲諷。拉姆斯菲爾德於2006年11月辭職。2008年,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爾•馬倫海軍上將在良知推動下發表公開信,提醒所有軍人“美國軍隊必須始終與政治分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