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當年勇”與“常歎息”

(2021-01-30 00:01:04) 下一個

    “當年勇”與“常歎息”
      在球場上,尤其是與陌生人一起打球時會遇見很多不同性格的“癮君子”。年輕人奮力揮杆卻打不出差強人意的好球。老叟健嫗卻也奮力揮杆後總是一聲歎息,無非是暗歎其高球的飛行距離又縮短了。
    在球場上“當年勇”和“常歎息”都對同組球員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連連歎息的人,隻有同情之外無話可說了。
    “好漢不提當年勇”是對“好漢”而言,凡夫俗子很少不提當年勇的人。因為那是心理需要、更是生理需要。真正的成功者,是不需要吹噓以往的成績的,他(她)總是能夠保持謙虛的態度和永遠前行的進取心。他們已經超越了凡人心理和生理的界限。好漢以炫耀為恥,以好勇鬥狠為不肖,在人們麵前誇耀自己以前是如何英勇的人多是對於自己當下的處境不滿,又不好發牢騷。便以回憶當年的輝煌來安撫自己心靈以麻醉自己的副交感神經。有人狗尾續貂形地用比喻給出了解釋:“梅花不提前年繡”。好漢、梅花都是本質使然。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不在提起過往的或者一直沉浸在過往的功勳中不可自拔,要一直前行,向前走。昔日的榮光光(past achievements、old glory)莫自慢。丈母娘誇讚女婿,老來誇示孫子,人前炫耀自己的丈夫(妻子),就猶如顯擺自己的豪宅、首飾和工資。沒有一個人是聽之似咀嚼糖飴,聞者如喝蜂蜜的。人到一定年齡大腦都會開始老化,老化的速度會因人而異,記憶衰退反而讓人回憶起“過去的榮光”。所以那些老提當年勇的人注定是大腦衰退迅速的人。
      對那些好提當年勇的人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 為維持生計到了魯鎮,重新在魯四老爺家做工。但是這一次,祥林嫂不但沒有先前的靈活,記性也壞了許多,臉上死屍似的沒有一絲笑容。她逢人便講起兒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慘遭遇,鄉親們起初特意過來聽聽祥林嫂的悲慘故事,漸漸的被鄉裏人所厭惡。最後捐門檻也無濟於事。
     如果對“當年勇”還有一些忍耐限度的話,對那些“常歎息”者是不可原諒的,因為他帶跟周圍的人很消極的元素。
      日本有一個諺語“長歎氣一口,幸福一個溜”。
     兩千年前的屈原《離騷》中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說明古代詩人多歎息。但詩人歎息之後往往都是“不幸”纏身。毛澤東的詩詞就很少“歎息”的時候,除了給楊開慧的那首詩(在毛澤東生前未發表),其餘都是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
       古人在詩詞中流露的多是悲傷失望之情,是因為戰爭連綿,從春秋戰國到唐盛宋衰,古人們經曆的戰爭有記載的次數多達2534次(《中國軍事史》),征戰最多的時期即春秋時期的384次。古詩人或出征邊塞、生死未卜,恐懼與自我奮發並存。或擔憂識圖或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太大,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引發歎息一連串。就連李白瀟灑磊落、傲物不羈,詩詞又多帶有浪漫主義的色彩,但在之官場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種鮮明的反差也是大多數詩人無法融入官場。《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也有著《悲歌行》、《怨情》和《獨不見》等等借景傷情的作品,更莫說見證過大唐盛世,又在安史之亂後體會中唐衰景的杜甫,整天“憂國憂民”。屈原也好李白、杜甫都因歎息過多結局不美。
    歎息,又叫歎氣、唉聲歎氣,主要形容人失望、失落時的心情,多伴隨無可奈何之意。當然歎息對歎息者本人是一件好事,因為能減少肌肉和精神上的緊張感,調節情緒。就像喝了碳酸飲料打一個飽嗝可以舒暢一下自己,但歐美人寧願聽到放屁聲音也不願聽到報個聲音。中國人寧願聽到飽嗝聲音而不想聽到別人放屁聲。連偉人晚年都用“不須放屁”來表示憤怒之情!歎息聲就像飽嗝加放屁加噴嚏一樣讓他人難受!
    歎息容易將負麵情緒帶給別人,隔個三五分鍾就要歎氣會讓他人受不了。歎氣看似隻是一件小事,卻很能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年輕人一歎氣,就顯得朝氣全無、老氣橫秋,生生像老了十幾歲;中年人一歎氣,就顯得一臉苦相、暮氣沉沉,更是惹人厭煩。沒人會喜歡一個整天唉聲歎氣的人,歎氣歎多了,運氣都會繞著你走。你越喜歡歎氣,生活就會越難;生活越難,你就會有歎不完的氣。這最終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百害而無一利(略)。

      有道是:
      好漢不提當年勇
      好馬不吃回頭蒿
      好詩不求點擊率
      好博不辭久推敲
      是不是好馬,不是以吃不吃回頭草來作標準衡量的。是不是好漢,提不提當年勇,卻是一條標準。是好漢不會把當年的膽識勇略成就常掛在嘴邊,逢人說項。過去的功勞,已經成昨日黃花,過期的支票,不再值得炫耀。
      總是沉溺於懷舊,留戀過去的狀態中,會把今天明日也埋葬掉。要重在當下,著眼未來。隻把過去當經驗深埋心裏不顯擺不忘卻即可。要好好珍惜現在,把握現在,重視現在才是。
      人上了年歲,有所成所得,便愛懷舊,也屬常情,適度懷念留戀過去也應該,鑒古知今。但過度回憶留戀過頭,總沉浸在昨日的歲月裏不重當下就如停留在居庸關而不去八達嶺。
      人要走出過去,重在今天,享受當下,規劃好未來,圖謀更多更大更好的成就。
人若隻滿足於過去的輝煌,事業就會逐漸走向萎縮衰微,思想觀念就會變得陳舊落伍,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要學會不斷歸零,總向前衝,時時新,日日進,永不停步。

      有詩一首曰:
      強叟休提青壯勇,
      勇人少歎息悠長。
      長情短義藏恩怨,
      怨地尤天毀誌強。
      (略)

 

  七絕
  師生緣
  悼彭誌禮老師仙逝

  恩師駕鶴疫延中,
  不得守靈迸淚洪。
  教誨銘心沉痛悼,
  挽詩數闋頌彭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