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記耳光打掉天下

(2021-01-24 00:32:29) 下一個

      一記耳光打掉天下
      任性打耳光,多無好下場
      上次說到“名人被打耳光與打耳光的名人”(在網上可以搜找),不管打與被打之間的地位、知名度有無差距(多半是不對等、地位有懸殊),起碼打人者對被打者是看不順眼的,換言之打耳光者多是不滿足自己現在的條件,有鬱憤才可能讓他的大腦指揮其手添加作用力,而顧不及“反作用力”的大小。從曆史事件的概率上說,打人耳光者很多都是有野心的,結果有好有壞,因為提起野心家,就像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英雄似的,一百個人心目中可能有一百個野心家。古今中外,野心家和英雄又有許多瓜葛和千絲萬縷的聯係。然而扇人耳光的野心家就有很具體的範圍。自古中華文明有“君子動口不動手,小人動手不動口”的傳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還是有那麽多人喜歡動手打人,而且打耳光者不乏其名人。
      (一記耳光打掉天下)
      日本正在熱播“大河劇”(曆史故事片)《麒麟將臨》是一部曆史題材的連續劇,以日本“戰國時期”的猛將明智光秀一生為主軸,展開的曆史畫麵,一幕幕揭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橫掃敵手、戰無不勝、戡平戰亂的戰國英雄織田信長,眼看統一全國的願望指日可待,一記耳光打掉苦心經營的“天下布武”夢,更是發人深思:為人上司對部下不能太任性!
    就像某書記對某副市長的一記耳光讓政界卷起狂瀾,引發地震海嘯;就像某市長掌摑某是秘書長引發自己丟了烏紗帽不說,一切光明的前途均付諸東流。
    也有因為一記耳光,開國少將李鍾奇(遼寧建平人)在中共軍隊的曆史上留下汙點記錄:少將打元帥。(略)
      自應仁之亂以來,下克上之風迭起,在這兵連禍結之世,人們無不將安居樂業之願,寄托於瑞獸麒麟,祈盼祂降臨廓清四宇、撫平瘡痍。時值群雄逐鹿,主人公明智光秀亦尋覓著麒麟,展開其波瀾跌宕的一生。
    織田信長,以勢如破竹,摧枯拉朽之勢,行若飆風迅雷,高舉“天下布武”,欲執牛耳於京洛。他是一個破天荒性格的人據說是B血型,敢於開拓,出其不意又多變多疑。正因為它的出人意表的性格,為他奪得第一桶金的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的“桶狹間之戰”(日語:桶狹間の戦い,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親率二萬五千大軍(號稱四萬)意圖“上洛”(進軍京都),卻在進入尾張國境內(今愛知縣名古屋市一帶)之際,織田信長組織僅三千餘兵力奇襲取勝)。此戰改變了當時的日本格局,其功不亞於“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後的政局走向。織田信長則一戰成名,從此展開對美濃等鄰國的侵攻,進而稱霸近畿地方,在中日本、西日本很大範圍內終結了戰國時代“群雄割據”的局麵。織田信長的霸業,成為了後來豐臣秀吉在名義上統一日本的權力基礎。此外,鬆平元康(後來改名為德川家康)脫離了今川氏的支配獨立,進而與信長締結左右了日本曆史走向的“清洲同盟”,最終得以躋身安土桃山時代日本中央政權的核心。
    當然“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個戰役成功不一定就能指點江山、評定點天下,還得有軍事武將為自己鞍前馬後、馳騁疆場。織田信長手下有很多武將,但最有能耐的第一能臣武將還是明智光秀。胸羅文韜武略,作戰果敢當先,以此斡旋於軍轅。身處豺狼之道,心係塗炭生靈,為解民倒懸,希望麒麟降臨(大有實現“英特那雄奈爾”的雄心)。
  織田信長,時代的異數、弄潮兒。無視傳統禮儀,整天穿得吊兒郎當,玩世不恭,父親去世就撒一把灰;無視宗教藐視朝廷,把足利將軍當傀儡,火燒比睿山寺院等。對下屬和近臣極其苛責,打罵臣下是常事。反觀明智光秀,名門源氏之後,虔誠的佛教徒,文武雙全。先仕於朝倉家,後追隨足利將軍,正是明智光秀不停遊走於信長和朝廷兩端牽線,織田信長才獲得了朝廷的名號與大義,能夠有充足的理由上洛捍衛幕府。賢臣擇主而仕。君臣兩個人一開始價值觀就不符,無奈在武田和上杉都按兵不動的情況下,織田家成了光秀迫不得已的選擇。
    作為下屬的明智光秀對“主公”的事業可謂效力,盡了“犬馬之勞”,二人可謂是親密的戰友,織田信長對明智光秀來說行駛了導師、領袖、統帥、舵手般的霸氣,而導致最後反目的原因據說就是“織田信長扇耳光”,成為總爆發的導火索。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像薄熙來的耳光,雖然打在王立軍的臉上,在扇耳光的同時又有許多舉動,讓王立軍不安,最後才鋌而走險。就象副統帥“叛逃”,墜毀溫度爾汗,那並非一朝一夕的決定,是有長期的“571工程”計劃的,是感到了被消失的危險的反叛行為。
     儒雅的明智光秀對織田信長的怒火中燒,應該是本能寺之變的直接誘因。當然以下各種矛盾的積累無疑從量變到了質變的結果:
    1、打敗朝倉義景信長將朝倉的頭顱做成酒杯盛酒,迫使明智光秀喝下。朝倉義景是明智光秀以前的主公,光秀是忍著眼淚喝下這杯酒。
    2、火燒比睿山作為虔誠的佛教徒的明智光秀曾經力勸信長殿,殺了和尚叛黨就好,比睿山是名山古刹,還是要給後代留下。信長並沒有聽明智光秀勸阻,付之一炬。
    3、波多野家殺光秀母親,明智光秀兵圍城下,已談判妥當,光秀很誠意的將自己的母親送到波多野家八上城做人質,答應波多野家投降之後護其性命保其領地,於是波多野氏家督波多野秀治親赴安土城向織田信長謝罪請降。不料織田信長以波多野氏反複無常,不能相信,竟將波多野秀治與其隨行的弟弟波多野秀尚一同斬首。八上城守軍聞訊,悲憤不已,也將明智光秀的母親殺死。光秀母親的死和信長的反覆無常有直接關係。
    4、1582年,信長討伐天下四路大軍明智光秀在與本願寺和丹波的戰功第一,他得到丹波二十九萬石的領地和龜山城。受封為丹波守護,成為與羽柴秀吉、柴田勝家並列的三大諸侯,可是總攻四個方麵軍卻沒有明智光秀,他比羽柴秀吉戰功卓越成名早,卻隻能負責給經略中國的羽柴秀吉做後援小隊長。這樣看來信長殿並不認可光秀,削弱了他的實權。
    5、四國長宗我部明智光秀已用外交手段誠服了長宗我部元親,結了親家,信長殿又出爾反爾了,要討伐對方。
    6、死魚事件這個大家都知道的,信長要求光秀準備招待德川膳宴,卻發現食材裏麵有死魚,當著德川的麵訓斥了光秀,打了幾耳光。
      這個耳光實在是壓死駱駝的最後的一根草。
      1582年,織田信長命大將明智光秀率軍支援征伐毛利家的羽柴秀吉,此時的織田信長距統一日本僅一步之遙。而就在人生輝煌的頂峰,明智光秀突然叛變,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自殺身亡,織田家的江山瞬間坍塌,這一切發生得太過突然,實在令人錯愕。
    明智光秀是個溫爾儒雅的人物,非常注重禮儀,信長對他的多次侮辱,使明智光秀再也無法忍耐下去了。1582年6月2日淩晨,織田家的重臣明智光秀率軍13000人包圍本能寺。隨著明智光秀一聲“敵在本能寺”的命令,熊熊烈火焚燒了本能寺。
    在這場大火中,一代梟雄織田信長死於非命;信長那“天下布武”的宏願也隨之煙消雲散了。明智光秀不愧是一員儒將,對起兵叛亂的時機拿捏的恰到好處,一舉成功,直接導致了織田家的滅亡。
    狂妄自大的織田信長,就黯然地退出了曆史舞台;不但“天下布武”的宏願成為泡影,就連他織田家的基業也徹底覆亡了,日本的曆史上再也沒有織田家的一席之地了。一記耳光打掉了即將統一的江山!
    一記耳光導致了最大野心家的全盤失敗。他的野心不僅要同一全日本,而且直至海外,可能就是將朝鮮收於手中,以此為跳板將大明王朝納入自己的版圖。信長之死,一代天才隕落,對於亂世的日本來說是巨大的損失。十年之後,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後繼承“信長公遺誌”,悍然發動十四萬大軍出兵朝鮮、染指明朝,但在明朝的強盛國力下敗卻,也許對於當時的明朝來說,織田信長之死亦乃幸事,畢竟任誰也不願麵對織田信長這樣強悍的對手。織田信不死,大名的江山受到何種重創是無法可以想象的。

    古希希臘作家希羅多德斯(Herodotus)約於公元前484年至前425年寫下了“上帝要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這句話。其原文翻成英語是“Those whom God wishes to destroy, he first makes mad.”而中國古代智者-老子,亦早於約公元前210年就提出“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與西方的名言正是同曲同功之妙。而今我們總結一句話:上天要你瘋狂,先讓你打人耳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