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高爾夫史話(6)智慧掌舵人,高球本邦引

(2020-09-24 19:19:12) 下一個

      高爾夫史話(6)智慧掌舵人,高球本邦引
      1979年鄧小平訪美期間,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將瓊斯介紹給鄧小平,稱他是一個偉大的高爾夫球場設計師,鄧小平高興地說歡迎他到中國去建球場,“為什麽不呢?”一句話,一錘定音,就有了後來中國的高爾夫球球場建設新潮。
      瓊斯,阿諾德-帕爾默(廣東中山溫泉,中國第一家高爾夫球場設計者)等,在北京,上海、廣州紛紛建設起現代高爾夫球場。“大國就應該有大國的樣子”,沒有高爾夫的大國怎麽算的上是一個經濟大國呢?
      開放後中國最的高爾夫球場,是1984年,由霍英東、鄭裕彤等出資創建的中山溫泉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從此以後高爾夫進入中國民眾的視野,成為日後多少財富人士的娛樂休閑之地。
      根據可考資料介紹中國最早的高爾夫球場建於1907年,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威海劉公島,當時,上海英租界的一些人都來威海度假打球。如今,威海政府出資,已經在劉公島球場舊址按原樣恢複了球場原貌,2010年春天營業。
      劉公島是中國近現代高爾夫運動的起源地之一,中國最早的海島高爾夫球場就位於劉公島的東部,始建於1902年英租時期。同時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可以考證留存的第一座高爾夫球場,也因之被稱為“中國高爾夫朝聖者的聖地”和“中國的聖安德魯斯”,中國高爾夫博物館,就建於這裏。
      鴉片戰爭後,帶著濃厚西方色彩的高爾夫就出現在中國人麵前。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站穩腳跟後,開始在各自的租借地內開設工廠、開放通商口岸、興建高爾夫球場等。據《羽毛球運動和娛樂雜誌》記載,1897年廈門鼓浪嶼曾舉辦過四人高爾夫比賽。據分析,這個球場有可能1880年代就存在,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10洞高爾夫球場。
      1900年(光緒27年)天津在俄租借設有一個9個得勝點的球場,(又先後建成美記高爾夫、六國飯店草球場、天祥高爾夫等高爾夫球場。)之後南寧、上海、撫順等地也相繼修建了高爾夫球場。同期前後,台灣淡水、香港粉嶺等地高爾夫俱樂部均投入運營。
      1931年,日本人在遼寧撫順建了一處9洞高爾夫球場,打球的人多數是日本人,都帶著大沿帽,穿著長筒襪,那帽子沿有臉盆那麽大,襪子過膝長。
      上述球場由於種種原因早已不複存在。而1902年英軍在劉公島修建的高爾夫球場,是迄今為止完整保留初建地形地貌並得以整修的中國近代最早的高爾夫球場。
      1914年建成的上海虹橋杓球俱樂部是中國第一家18洞高爾夫球場。
      末代皇帝溥儀非常喜歡打高爾夫,曾在北京、天津、長春等地的行宮建有小型高爾夫球場,圖為溥儀皇帝和妹妹們在高爾夫球場的合影。這是溥儀非常喜歡的一款球包,也是一戰時期最流行的高爾夫球包。除了溥儀皇帝,張學良、梅蘭芳是高爾夫的愛好者。

      多年後瓊斯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他與中國結緣是始於鄧小平的邀請,下麵是新浪記者的采訪記錄:
  問:首先談談您對中國的印象?
  答:中國是個偉大的國家,人民都非常友好。我第一次來中國是1983年,上海市政府邀請我為他們設計一個球場。而之所以邀請我,還要追溯到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鄧小平在西雅圖訪問期間,卡特總統把我介紹給他,稱我是偉大的球場設計師,並向鄧小平建議說‘中國想要改革開放,可以考慮建高爾夫球場,請瓊斯設計’鄧小平回答說‘為什麽不呢?’並邀請我們去上海。隨後上海市長邀請我們設計上海第一個球場,即現在的上海國際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
  我第一次來中國時,還沒有很多高樓大廈,有很多自行車,而現在到處車水馬龍。記得我第一次到福建設計球場時,突然下起大雨,我的妻子被雨淋濕,回到住處使用吹風機時竟然還發生短路引起停電,而現在中國球場的設施都非常先進。

      ......
      有詩為證:
      七絕  高球取經

      盛唐外域眾僧行,
      弱國西方開引經。
      玄奘修功圖世拯,
      鄧公掌舵為邦興!

    “三藏”從長安出遊,跋山涉水曆盡千辛萬苦之後終於到達了天竺(印度),又經過了很多年的學習,終於學有所成回到唐朝,他還帶回了六百多本經書,在接下來的10年裏,他又翻譯近百本作品,還著有《大唐西域記》,記錄了他遊曆過的國家的山川地理,風俗民情等等,對於今天人們研究當時西域國家的曆史有很大意義。玄奘也稱為被人們奉為一代高僧,他也為唐代和所去的西域國家的文化交流和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赴天竺(印度)求經,曆時十七年,回國後譯出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宋元間《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與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曾演義其事。自明吳承恩《西遊記》小說行世,"唐僧取經"遂成為中國民間婦孺皆知的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