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高爾夫史話(4)改革後的中國高球場

(2020-09-23 03:21:38) 下一個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先期高爾夫球場
      記得九十年代初期,香港還沒有回歸,當時從香港轉到澳門,從澳門乘坐渡船再到廣東的中山,打一場高爾夫也是早出晚歸,但這在當時是最高檔的球場了。1984年,由霍英東、鄭裕彤等出資創建的中國第一個高爾夫球場——中山溫泉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對外開放,至此,被定義為“權貴娛樂”的高爾夫進入中國民眾的視野,成為日後多少財富人士的娛樂休閑之地。
      根據2016-2017年度《朝向白皮書——中國高爾夫行業報告》,中國目前的高爾夫(人口)數量在100-110萬之間,其中核心人口約38-39萬,全國496家球場,有378家處於正常營業狀態,高爾夫進入中國市場發展的30餘年,已形成了幾十億的市場規模,形成了從高爾夫球場、運動裝備、產業媒體、球隊運營到賽事組織的一條高爾夫產業鏈。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從高爾夫開始的,鄧小平親自過問,中共最高領導人親自抓的高爾夫事業,對中國對外開放當是功不可沒,如果中國沒有高爾夫,改革開放何以如此順利?
    1978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廖承誌在接見日本客人時就提出,可以考慮建設高爾夫球場,為來中國投資的外商提供休閑、度假的場所,至此,中國高爾夫開始了30多年坎坷的摸索發展之路。
      中國的高爾夫為中外貿易交流提供了第三種場所,除了酒店飯桌上的觥籌交錯與會議室中的沉悶尬聊,還有一種更自然的氛圍,達成一種交流,促成一樁生意,如果中國沒有高爾夫,中外商貿交流也許仍會保留上世紀的傳統方式,而中國商人,也許會為促成更多融資與生意,而奔赴於國外各大高爾夫球場。替代2014-2015年席卷中國的高爾夫球場整風運動的,可能隻是一場大型的“不良會所”整頓之風。
    改革開放的避風塘,中山溫泉高爾夫鄉村俱樂部。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保持穩步增長,在成就世界經濟強國的同時,更成就了許多人的財富之夢,王石、柳傳誌、李彥宏、唐駿……這些商界大佬都成為了高爾夫球迷,而商界至今仍廣為流傳著馬雲“一杆定乾坤”的故事。作為曾經貴族運動的高爾夫,帶有著太多迷人的運動品質與文化魅力,如果中國沒有高爾夫,在40年改革開放下崛起的商界精英與中高產階級,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放下事業之後,仍會尋求一種讓他們身心放鬆的方式,或許歸隱終南山種花養橘,或許移居國外圓夢高球生活……
   缺少中國的世界高爾夫,也將會缺少更多精彩,亞洲高爾夫發展主要集中在日本與韓國,受到國土限製,世界吉尼斯紀錄上最大的高爾夫球將會出現在歐美非國家,而不是今天的中國深圳觀瀾湖球會。
高爾夫作為載體聚集中國的中高產人群,在中國的諸多高端消費品牌得以投放。世界高爾夫產業將持續向發展中國家推進,中國也許會因為沒有高爾夫產業而錯失產業發展機遇。
    1995年,北京高爾夫運動學校成立,成為中國第一所培養高爾夫專業人才的中等專業學校。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高爾夫管理專業,(該專業於1997年轉入深圳大學,成長為現在的深圳大學高爾夫學院),開創了中國高爾夫球專業高等教育的先河。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爾夫國內認識度的提升,更多的高校開始關注高爾夫教學課程,上海複旦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都相繼開設高爾夫專業。巴爾紮克說,造就一個貴族需要三代換血,而在高爾夫界,培養一位紳士隻需教會他打高爾夫,作為英國紳士文化教育典型的“高爾夫運動”,是歐美名牌大學裏相當普及的體育項目。
    在物質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將會出現名目繁多的類紳士教育專業及培訓機構、學校,去提升人們對於高素質、精神文明教育的需求,而不是一項高爾夫運動教育取而代之。

    從1984年國內第一家高爾夫俱樂部成立至今,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聯合致力違規球場,風雨30年,130多萬的高淨值人群、上億的中產階級群體,他們為中國經濟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在為自己的生活與自我價值實現尋求更多可能。高爾夫是一種生活需求,作為一項跨年齡段最長的運動,一項可以相伴終老的運動,很多人一打就是幾十年,從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橫跨大半個人生——幾乎沒有任何一項運動具有這麽長的運動生涯、這麽大的包容性。
    如果沒有高爾夫,也許我們會和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失之交臂,生活會失去很多綠色、自然的姿彩,沒有一種方式馴化我們的脾性、我們修為、我們的人生,去教化我們的下一代誠實、自律、為他人著想……

      1979年鄧小平訪美期間,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將瓊斯介紹給鄧小平,稱他是一個偉大的球場設計師,並向鄧小平建議說:“中國要改革開放,可以考慮建高爾夫球場,請瓊斯設計。”鄧小平回答說,“為什麽不呢?”
      隨後,當時的上海市市長便邀請了小羅伯特•瓊斯的團隊來到上海,促成了上海國際球場的誕生。改革開放為中國高爾夫的誕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此後的二十年,中國高爾夫伴隨著國家複興的步伐,一度蓬勃。

“本報中山電 中國大陸第一個高爾夫球場——中山溫泉高爾夫球場,昨天下午舉行隆重的開幕典禮……中山溫泉高爾夫球場是由霍英東、鄭裕彤先生等投資一千五百萬港元,並由世界著名高爾夫球場設計師、美國球星阿諾德·帕爾默設計建造的。這個球場地域廣闊,占地五十萬平方米,設有十八洞,十八條球道總長達五千九百九十一米,草地、湖泊、小丘點綴其中,達到了世界錦標賽的一流水平。這個球場的建成,為我國旅遊事業增添了新的康樂設施,對增進國際交往和加強省港澳的體育聯係創造了有利條件”——1984年8月26日,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頭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