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延安頌》觀後感(5)

(2020-04-06 22:38:20) 下一個

往事有人評說,《延安頌》觀後感(5)
古人雲:玩物喪誌,玩人喪德,玩財喪道,玩古喪今,唯淺嚐輒止,方為勝者。
中國現代近代曆史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教科書,因其資料翔實內容豐富,且在人們的印象中許多大事件雖然局外但記憶猶新,千秋功罪可圈可點可評可論。
對做學問搞研究的人來說固然、必須博大精深,而行為成事者的觀察往往不在於精,在於用力,在於專心!
淺嚐輒止往往是通往精通一技的陽光大道上的裏程碑。若太專業、太係統的人往往又會在競爭中的被淘汰殆盡。
講軍事理論,留學組的,“海歸”的蔣介石,軍閥閻錫山等都是留日本科班出身。而中共的十大元帥中學曆都不是很高,“講武堂”,“勤工儉學”(邊打工邊學習),而賀龍則沒有正式上個任何科班。
國民黨軍官的底氣來自日本,而共產黨軍官的底氣則多來自蘇聯。
沒有經過係統學習的人反而成功,是因為他們不囿於即成的理論於係統,可以不按規則出牌。況軍事學家和軍事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民國時期西南聯大和黃埔,建國後的北大清華之類,這些學校在近代中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出了鼎盛的“筆杆子”,和“槍杆子”,為中國培育了無數優秀的人才。而真正有成的人有並非這些人。
毛澤
東沒有進過任何軍事學院和學府,連《孫子兵法》都是後來被提醒後精度的,但打仗指揮調動千軍萬馬,是當時任何軍事學校科班出身的人都無不佩服的。

當今世界人們都強調書本上的東西,要讓子女考高分、上名校以便出人頭地。但曆史往往不是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靠一些精英寫成的曆史是翻得很快的。
如眼下不知若被新冠病毒感染了任何天才精英前難逃病魔折騰。
蔣介石名聲鵲起,是受到孫中山提拔而出人頭地。雖在日本振武學校學習過。1910年冬畢業以後則入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團第十九聯隊為士官候補生。而後才回國投身民主革命,漸漸得到孫中山的器重而飛黃騰達。義兄兼盟友閻錫山是1903年入士官,比蔣介石要早一些,後來進攻山西的板垣征四郎是他的同學,這一屆是16期,被日本軍界稱為是榮耀十六期,土肥原賢二、岡村寧次、安藤利吉都是這一期。他們後來在抗日戰場上兵戎相見,也許就是曆史的必然。關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這個後來成為培養軍國主義的沃土,千古罪人。
中國陸士學員大佬雲集師出同門
首先是步兵科。尹昌衡(辛亥功臣),蔡鍔(護國大佬),唐繼堯(雲南督軍),良弼(晚清宗社黨領袖),蔣百裏,孫傳芳(直係大軍閥),許崇智,程潛(國民黨高官),閻錫山(山西王),張孝準,楊宇霆(東北奉係元老),徐樹錚(皖係智囊),蔣介石,何應欽(國民黨國防部長),湯恩伯。騎兵科。吳祿貞,王廷楨等。炮科。張紹增,李烈鈞,趙恒惕。工兵科。章弟駿,賈賓卿等。
其中第三期留日士官生蔣方震,字百裏,在畢業考試中取得包括日籍學生在內的全部學生第一名,獲日本明治天皇所贈指揮刀一柄,而同期日籍同學中竟有後來的日本名將岡村寧次、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蔣百裏獲得第一名,使日方大感恥辱,所以從此後將中國留日士官生單獨編為中國留學生隊。
而中共方麵朱德,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1924年赴德國留學,入哥廷根蓋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哲學係學習,19247月轉赴蘇聯留學,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數月後入莫斯科郊外的秘密軍事訓練班學習軍事。
彭德懷,1922年考入湖南軍官講武堂。沒有留過學。
林彪1925年才考入黃埔軍官學校入伍生團,19263月正式轉入黃埔軍官學校第四期步兵科。1938年底去蘇聯治病,並學習蘇聯軍事的。
劉伯承,1912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1927年赴蘇聯留學,後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葉劍英,1917年夏入雲南陸軍講武堂,1928年赴蘇聯留學,入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
陳毅,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入北京中法大學。
羅榮桓,1927年考入武昌中山大學。
徐向前,1919年考入山西國民師範速成班。1924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
聶榮臻,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夏就讀於比利時沙洛瓦大學,1924年赴蘇聯留學,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
在十大元帥當中,朱德和劉伯承的學曆最高,而賀龍的學曆最低,但是這些都不能改變他們為新中國今天美好生活所做的貢獻。
近年的一些IT精英,從華為、中興、阿裏巴巴這些創始人都不是該領域的專家學者。馬雲和俞敏洪都是三次考試兩次落榜。所以從學術研究上是談不上有什麽“天才”,然而他們在行為學上有常人無法企及的“天分”……。
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父親是裁縫,母親是工人高中畢業那年,因為沒有舉行高考,他進入了青島一家擁有500人的五金廠當工人。在工廠裏沒有什麽工作,為了掌握一技之長,他白天上班,每天晚上下班後騎自行車走很長一段路去夜大學習機械製造相關的專門技術。
中國地產界教父王石是畢業於蘭州鐵道學院排水專業的大學生。
中國網絡遊戲的盟主陳天橋:1991年從洋涇中學畢業,考入複旦大學經濟係。
中國最大搜索的創始人李彥宏,1968年出生在山西陽泉一個普通的家庭,1987年,李彥宏以陽泉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即信息管理)。

中國門戶網站的第一人張朝陽,童年時代生活在西安東郊田王一個工廠的家屬院,父母都是醫生。1981年畢業於陝西省西安中學,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
中國最富有的老師俞敏洪1962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市夏港街道葫橋村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裏,父親是一名木匠,母親則是當地生產隊的婦女隊長。
中國網絡交流的第一人馬化騰算是高考得分較高的, 1989年,高考以739分的優異成績考入深圳大學電子工程係計算機專業。。
中國最有頭腦的經營之神王永慶,他是一個小學畢業生,在極其艱苦的歲月,他是一個從小米店的學徒開始打拚出來的。
中國高科技行業領袖人物楊元慶1986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89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取得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
亞洲最大個人拍賣網站領袖馬雲。三次高考兩次落榜,1988年,馬雲從杭州師範學
   所以說毛澤東一生最欣賞的歌曲第一是《國際歌》,因為其中的歌詞打動了他:“……從老舊沒有什麽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世界,全靠我們自己……”
祖父母,父母靠不上你想靠了孫?隻能是“孫子”(此是閑話,勿用多提)!

      《延安頌》觀後感(6)
      強勢男人之間很少有妥協的地步,上世紀的偉人毛澤東便是一位最強勢的男人。
100年前的共產主義者,其最先的發起人、組織者是李大釗和陳獨秀、張申府這樣的知識分子,而積極響應的實幹者多是湖南、湖北、江西人。
      以毛澤東為首的“湘勇”們,真的在共產國際的指揮下,將共產黨從發展成為合乎中國國情的黨派,從“星星之火”燎原到“全國山河一片紅”的狀態僅僅三五十年的時間。中途經過許多掣肘的蘇聯勢力的雙刃劍一樣的“指揮”、“領導”、“顧問”操作,走過不少彎路,也有許多經驗教訓。直到偉人去世都沒有擺脫“蘇共(布)”的模式。其中一項就是黨史中的“十一次路線鬥爭”。那是完全照搬斯大林對曆史的模式為的是突出當今領袖的“正確性”、“合法性”,到頭來就是“造神運動”。一些人借此顛倒黑白、沽名釣譽成了永遠永遠正確的“路線代表”。其實毛澤東一路走來絕不可能是萬事皆正確的。一生馳騁疆場幹革命,戰天鬥地,可謂天不怕地不怕。“吃硬不吃軟”是他的行為風格,在他在世時有曆史上“十次路線鬥爭”,每一次都是那些強硬派以失敗告終。從強硬派角度看也是受到毛澤東的激烈而強有力的挑戰而反攻的。所謂反黨路線的頭子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羅章龍、張國燾”都是政敵,也多是一些急性人物,如果他們“服軟”毛澤東可能會原諒他們,就連王明這樣的人給黨造成了極大的損失,還是當作“內部問題”處理,建國後讓他去了蘇聯,也沒有開除他的中央委員。可能是為了當作“反麵教材”吧。

      張國燾說是受不了毛澤東公開場合下對他的“諷刺譏笑”最後叛黨,則與之對罵最後王明還是服軟。
    盡管王明想和毛澤東要一爭高低,但威望,水平,魄力還是差得多。因為他離開了後台的支持什麽都不是。身材短小,卻娶了一個比他高挑頎長學曆相當的漂亮的孟慶樹為妻子,總要在妻子麵前逞能,就像蔣介石娶了當代美女宋美齡一樣時時處處都想要出盡風頭做給愛妻看看。蔣介石和宋美齡之間的稱呼都是“達令”(英文:

Darling親愛的),而王明和孟慶樹之間則是“墮落噶呀”(Dorogaya俄文:稱女的,親愛的)或“墮落哥伊”(女稱男,親愛的)。
    比起那些留蘇學者來說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毛澤東功底是革命家中較厚的,然而不服輸的王明時時處處都要和毛澤東較勁。難怪在延安有人接毛澤東對偶來的諷刺王明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看了一些王明寫的現代詩和古體詩詞,雖有詩才、許多立意不錯但平仄韻律不受約束。而毛澤東的古體詩詞無論從格局還是選詞方麵都要高得多。
    按照老托派王凡西的回憶,此人最初隻是個讀了幾本馬克思主義書籍的學生,得到了蘇聯官僚米夫的賞識,平步青雲,進入中共領導層。
    王明在武昌求學期間,還擔任安徽同學會會刊《皖光》的編輯,積極參與聲援上海“五卅”運動,被推舉為武昌學生聯合會幹事和湖北青年團體聯合會執行委員。此間,王明還不時將很多進步書刊傳遞回家鄉,推動金寨地區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可以說,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之所以能夠快速創建與發展,成為中國工農紅軍最大的革命搖籃之一,這與王明早期的革命宣傳工作也是分不開的。
《王明詩選》裏,收錄有這首《豫皖青年學會會歌》。王明創作這首歌詞時,正值20歲的年紀,除去當時年輕人的愛國熱忱與滿腔熱血之外,也可讀出他當年的詩情才學與壯誌懷抱:豫皖青年學會會歌
(仿蘇武牧羊調)
哀我中華大國民,內外苦紛爭,外患迭相乘。危國計,害民生,貧弱震襄瀛。守門無鎖鑰,衛國少幹城;主權喪失盡,貽笑東西鄰。五千餘年,文明古國,實亡剩虛名。誌士具熱忱,青年學會成;結團體,聚精神,喚醒四萬萬人。喑鳴推山嶽,叱吒變風雲,軍閥要除盡,帝強要除根。創建新華,改造社會,大責共擔承。1924年10月作於武昌商大
      在黨史上,一般把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前,稱為第三次“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實際執行人是博古,事實上,說是“王明路線”,不如說“博古路線”更為恰當。教科書裏說王明奉行的是比“立三路線”還要“左”的路線,但在1930年8月,王明卻有一首反對“李立三同誌決定實行全國暴動”的詩作——當然也不排除王明後來又曲解曆史事實,動過自己的原作。詩中寫到:
      拒尊馬列獨稱雄,亂寫胡吹總不中。海有鯨魚陸有象,天無鵬鳥地無龍。應以事實以求是,單靠主觀便落空。工禾武裝農未起,缺兵暴動與誰同?!
      早先作為一個革命者與詩人,王明與許多社會名流有過交往過從,所以詩集中也少不了有酬唱之作。如1949年建國前夕,毛澤東與柳亞子那段著名的“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詩詞唱和,王明讀過後也給柳亞子寄去一詩:
南國詩人北國俠,山為遊伴水為家。
豺狼當道揮刀筆,城府滿胸弄釣槎。
壯誌飛騰鳴老馬,熱情奔放詠奇花。
而今華夏新興日,海羨巨鼇湖羨蝦。
      王明與郭沫若,兩人抗戰期間在武漢有過很多交往。《王明詩選》裏,
有七首是給郭沫若的。1944年,在延安的王明有“祝沫若同誌五十壽辰”
七律一首,詩中盛讚郭某“司馬才華子房智,迅翁骨氣拜倫詩”,
將其比作有司馬遷和拜倫的才華、張良的智慧與魯迅的骨氣。
1972年8月前後,王明心髒病時常發作,有時肝膽腸胃病同時並發,他抱病寫下《病豪》一首,自我慰之:
卅載受災毒未盡,遍身皆病藥難良。
兩遺一飯強廉頗,千蕩尤持傲武王。
已見叛徒永遺臭,彌彰真理更留芳。
還期華夏妖氣靖,年近古稀還故鄉。
不幾天,王明又在《生活與生存》中寫道:“渾身全被病糾纏,飲食起居樣樣難。為什麽生存要延續?好多事兒未幹完,尤其還要參加鬥倒毛集團。這對矛盾真可笑,現在解決辦不到。湊合湊合活下去,存到幾時天知道。”
      幸運的是,舊中國工農與統治階級的階級決戰,有其自身的發展邏輯。王明一夥雖然善於玩人,但跟不上社會鬥爭的形勢需要。因而,逐漸被邊緣化,以至於最後隻能在莫斯科寫些吹牛皮的書。當然,比起犧牲者,這樣的人最後卻是善終的,不禁令人唏噓。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在蘇共二十大上做“秘密報告”,揭露斯大林(Joseph Stalin)大搞個人崇拜所產生的惡果,而鼓吹毛澤東個人崇拜的劉少奇批判赫魯曉夫反對個人崇拜,主張“積極地搞個人崇拜”,卻被毛澤東打成“中國的赫魯曉夫”。中共建政後,劉少奇為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再立新功。據李銳《廬山會議真麵目》披露,毛澤東利用個人絕對權威把講真話上“萬言書”的彭德懷打倒,劉少奇在會議結束時專門發表講話,批判彭德懷反對個人崇拜,主張“積極地搞個人崇拜”。但劉少奇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由於各種錯綜複雜的原因,他與毛澤東的關係出現裂痕,最後被毛澤東利用個人絕對權威打倒,遭遇比彭德懷更慘的命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