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已別無選擇

(2012-07-04 02:06:14) 下一個
黃臥雲

改變曆史進程的事件往往發生在距離風暴中心某個遙遠的地方,一開始也許並看不出它的重要性,但它正是引起大局改變的直接因素。最近中菲兩國在黃岩島的衝突就是這樣一個事件。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堅持自身獨特性的大國。其實沒有任何體製可以說自己是獨特的,而所謂的獨特性隻不過是在模版上添加幾件並不重要的飾物,或者對模版小作改動而已。製度更新是模版的更新。近百年來的各國製度變革不是以美英為模版,就是以蘇聯為模版。一國的政治變革是世界總趨勢的一部分,不是一個孤立的國內事件。在過去的100年中,中國經曆了兩次並非華美的轉身,第一次轉向英美模式,然而這個轉體動作沒有最後完成,不過在以後相當一段時間裏,國家總體上仍保持著麵向西方的體位。第二次轉身出現在1949年,政治集團的大換班使中國轉向了東方的蘇聯,國家發展從此長期脫離了西方世界的影響。

政治發生革命性變化的動力來自社會內部,也來自外部世界,而它的方向主要是由外部的國際環境決定的。外部因素是促進內部變革和1911、1949年政治變化十分重要的動因,沒有外部相關的因素根本不會有相關的政治變化,當時世界政治的複雜性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政治局勢。自蘇聯模式落敗後,世界政治的大趨勢呈現出明確的單一化特征,民主製度順利地占領了每一個發生了變革的場所,這也為中國的最後一次轉身規定了方向。




黃岩島事件突然揭去了覆蓋在中國與國際社會之間的含情脈脈的麵紗,暴露了中國在世界的真實地位和處境。政府多年來精心織造出來的麵紗使自己一直未能看清周邊和國際環境的實際圖景。

從兩國軍力和經濟實力對比上看,中國和菲律賓完全不具有對稱性。中國有全世界最為龐大的軍隊,每年的軍費開支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菲律賓什麽也不是,它在黃岩島同中方對峙的軍艦,即最先進的軍艦是2011年購買的美國退役巡邏艦,其海軍現役的83艘艦艇也全是陳舊的二手貨。

要完全理解這場實力相差懸殊的衝突及其後果,我們有必要還原整個過程的一些細節。菲律賓軍艦在4月10日堵住在黃岩島瀉湖內捕魚的中國漁民,中國兩艘海監船與之形成對峙,4月18日中國方麵派出最先進的漁政310船開赴黃岩島海域維權護漁,20日中午到達目的地。4月22日,菲外長呼籲東盟國家針對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新一輪挑釁”表明立場。4月23日中方將漁政310船撤回國內,表示願通過友好磋商解決黃岩島事件,菲律賓方麵回應會繼續在黃岩島部署船隻,並在23日宣布將派兩艘戰艦和一架反潛機趕往黃岩島,24日菲武裝部隊北呂宋地區司令宣稱菲律賓海軍處在待命狀態。麵對菲律賓的繼續挑戰,中國官方媒體發射了連珠炮般的語言導彈進行還擊,聲稱中國已作好了戰爭準備,南海艦隊少將也發表聲明,稱一旦局勢需要,就會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行動,中國海軍定將不辱使命。4月24日中國國防部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達了軍方視情況介入的可能。

菲律賓政府就像賭場上的“老千”有計劃地控製著賭局,為把賭局做大,它先是不斷擴大事態,激怒中國,誘使中方不斷押牌加碼,等到中國出動漁政310船好象是作出最壞的打算時,“老千”也亮出了它的王牌,要求東盟國家選邊站隊。接下來,中國方麵撤出漁政310船。大國一方首先退步,黃海緊張的戰爭氣氛驟然緩解。所有人都知道,中菲發生肢體衝突的可能性已近於零,至於其後的語言衝突就隻能算是外交上的你來我往了。

黃岩島事件在中國撤出漁政310船已經告一段落,但它對中國來說不是危機的結束,而隻是危機的開始。

中國和菲律賓都不想在黃岩島兵戎相見,但在雙方已經拉開架式後,不管是威脅還是準備一搏,先行退讓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一種示弱,而不是體現大人大量的寬宏。半個世紀之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經曆了一場比這嚴重得多的軍事對峙。美國發現了蘇聯在自己的後院——古巴部署導彈後,從海上封鎖了古巴以阻止蘇聯運送導彈的船隻,同時嚴厲要求蘇聯撤走所有已經運到古巴的導彈。事態迅速升級,雙方武裝部隊進入戒備狀態,一場超級大國之間的核戰爭陰雲驟然籠罩了世界。世界雙雄都不想扣動戰爭扳機,但又都不想成為輸家。兩個超級大國的意誌在做最後的較量,最後,以克裏姆林宮的退卻結束了這場空前的導彈危機,蘇聯的大冒險成為外交上的奇恥大辱。

黃岩島事件無論在程度上還是在規模上都無法與美蘇之間的導彈危機相提並論,況且是菲律賓首先挑起對抗。在兩個力量完全不對稱的國家中以小製大,這在世界史上都屬罕見,隻有在一個老大帝國的黃昏時期才會出現的現象,它成為周邊或內部活躍的小掠食者圍捕的對象。菲律賓背靠美國的支持,同時有東盟10國作它的外交後盾,它有把握地預測,中國不敢對自己發動軍事打擊。但中國也可以預測,菲律賓也不敢進行戰爭冒險,美國雖然製約著中國,但也製約著菲律賓,它不可能被菲律賓拖入一場十分危險的戰爭。

菲律賓的外交優勢使中國方麵進退兩難。如果打,難保美國及其盟國不深度介入,如果說美國當年與蘇聯達成了互不幹涉各自在勢力範圍內的行動自由的默契,是因為美國和北約憚於蘇聯和華約的強大實力,那麽美國今天對中國則不存在這樣的忌憚。去年開始,它就已高調重返亞太地區,強化其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存在,非常明確地針對“中國威脅”,並受到中國東部和南部多數鄰國的歡迎,把它當作可以倚重的力量抗衡中國。與美國站在一起的還有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印度等世界性和地區性大國,它們在麵對中國時習慣地將自己稱做民主國家的聯盟。澳大利亞同中國有著密切的經濟和貿易往來,但它選擇與美國軍事結盟。美日同盟則一直是美國亞太戰略的基石。

中國一旦選擇為黃岩島而戰,中國訴諸武力正好為“中國威脅論”作了事實上的注解,中國政府對東盟苦心經營多年的“睦鄰互信”、“戰略夥伴關係”可能就此結束,而由此產生的一係列連鎖反應將深刻地影響到中國同日本在釣魚島以及中國同越南、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等國在南海的利益分歧的處理。

現在探討另一種情況。如果放棄武力,堅持對話解決,後果將會同樣糟糕。對話不難,但指望通過對話解決南海分歧則完全不切實際,它隻是把問題繼續後推而已,但時間並不是都站在中國一邊。雖然中國以後仍然可以繼續在國際場合與東盟以戰略夥伴關係握手言歡,但其實際意義幾何不言自明。

武力威脅在國際交往中是避免使用武力所采取的常見的威懾策略,但威懾的效力必須建立在威脅可信的基礎上,要避免使用武力有時就必須決心使用武力。為了使威脅變得可信,大國之間關鍵時刻不得不玩起危險的戰爭邊緣遊戲,通過展示實力,顯示決心,以阻嚇對方。不可信的威脅不但無效,而且有害,比不威脅相比,其情形要壞十倍不止。中國在南海的威懾失效,可以想見的後果就是,越南、菲律賓等國對南海島嶼的蠶食行動今後會變本加厲,它還將進一步產生擴散效應,對中國今後在國際舞台上作為一個大國的行事能力是一個極大的削弱。

在中國同菲律賓的衝突背後是一場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及軍事博弈。在一對一的對抗中,實力較強的一方會獲得勝利,而在國際棋盤上的對決,看的是盟國力量的對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國家集團的力量決定了勝負,它兩次挫敗了強大的德國,它兩次幫助弱國和小國坐到了贏家的席位上,羸弱的中國也由於同美國的盟國關係成為聯合國5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有了向世界說不的權力。

黃岩島事件之後中國周邊環境在急劇發生變化,美國及其盟國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軍事部署和戰略互動十分頻繁,以美國為首的22國環太平洋2012海上大軍演包括了該地區除中國之外所有重要和比較重要的國家,被中國視為準盟國的俄羅斯也參與其中。中國的孤立令國人吃驚。專家們和國家的報道機構大張旗鼓地宣傳“中國奇跡”將中國民眾的自豪感推倒了世界屋脊的高度,他們覺得全世界都有求於崛起的中國: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歐洲要向北京尋求資金擺脫債務危機,一幅中國再次回到世界中心的畫卷已然打開。黃岩島事件猛然打開了一個窗口,民眾通過它看到的是一個大國消瘦而孤獨的身影,“世界第二”帶來的虛幻快感消失之後,終於回到了現實中,由此形成的巨大心理落差還需要時間去適應。當然,在“崛起”意識強烈的中國官媒看來,國際上孤立中國的陰謀恰好證明了中國的強大富足,那是中國因為崛起而招致的強烈嫉妒。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交往中一直主張“不幹涉他國內政”,總是操著呆板乏味的語言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成不變的表態就是“反對幹涉他國內政”,頗符合中國傳統智慧的中庸溫和、明哲保身的處世之道,好象理應在國際上收獲許多朋友。而美國呢,到處插手世界事務,充當世界警察,卻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盟友的國家。僅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它就兩次打伊拉克,入侵阿富汗,製裁緬甸軍政府,支持伊朗反對派,帶頭實施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而它每年發布國別人權報告,指控那些人權狀況“極為糟糕”的國家,簡直把“幹涉別國內政”作為自己的內政在例行公事。

美國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並不能作出充分解釋。崇拜強者的實用主義處世態度是人類通病,不止是日本民族才會這樣,而且和盲目虛驕相比,它並沒有更糟。而如果更深入一步地考察當代外交事務就會發現,國家實力僅僅隻代表國家形象的一個方麵,一國的製度以及製度包含的價值觀所體現出來的國家形象在當代外交中顯得尤為重要。當某個國家的政府血腥鎮壓人民時仍然堅持“反對幹涉他國內政”,正如看到鄰居失火不但自己不去撲救,還阻止他人撲救,是對生命和道義的漠視。國家的國際形象是它的國內形象決定的。大英帝國時期英國政治家的一句名言“英國沒有永久的朋友,隻有永久的利益”,揭示出了國家行為的基本特征,被奉為外交圭臬,但它的內涵已發生了變化。對利益的理解,不僅僅隻是物質利益和經濟利益,還包括了製度和價值觀的利益。世界交往中的一個突出現象,是民主國家之間都強調擁有共同的製度和價值觀的重要性。

上述變化的緣由,是因為民眾的政治參與決定性地影響了國家外交政策,現代外交打破了由少數政治家所壟斷的局麵。製度和製度所包含的價值觀的利益才是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利益所在。每個國家的民意都傾向於支持擁有民主製度和民主價值觀的國家。可以斷言,長期處於軍政府統治之下、被西方國家製裁和受到中國政府一貫支持的緬甸隻要實現了民主化,緬甸民主政府很快會把外交重心偏向西方。其實,這個過程自2011年總統吳登盛宣布放鬆新聞管製、釋放政治犯和解除黨禁時就已經開始,它已經單方麵提出結束同中國在密鬆電站項目上的合作。

中國的孤立其實是製度的孤立。




外交是國內政策的延續。中國最近20年在國內實行的政策集中而清晰地體現在兩大方麵,一是發展經濟,而經濟上的努力又與“民族偉大複興”的口號式理想結合起來。把政府的權力實用主義目標植入民族抱負的宏大曆史命題中,這是所有威權政府為自己尋找合法基礎的常用技巧。在民眾對現實的不滿情緒不斷加劇的情況下,讓他們感受到經濟上的實惠更是釋放社會壓力的減排措施,以收獲近期政治利益,把民眾對政治權利的要求消解在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中。另一個重大施政目標是穩定壓倒一切,它是不是也壓倒經濟官方未加闡述,在官方的話語體係中,它與第一個目標是辨證的統一,它宣講這樣一種中國試的政治經濟學,隻有發展經濟才能維護政治穩定,而隻有維護政治穩定才能獲得謀求發展的環境,維穩因此事關民族偉大複興和全體人民的福祉。但權力的邏輯則昭示,經濟與政治是手段與目的的關係,發展經濟從屬於政治權力的需要。

國內政策的思維和它所體現的理念一定會反應到對外政策上,發展經濟的國內目標在同世界交往中變為經濟外交,通過物質利益或者叫經濟利益的誘導發展與他國的友好關係,而同時也對對方形成一定的約束,這一策略就是中國古代的“羈縻”政策。它一度獲益頗豐。作為一個新興工業國的巨大投資機會和第一人口大國不可限量的市場潛力,讓跨國公司爭先恐後地搶灘中國,它們的政府積極予以配合。克林頓在總統競選中以經濟綱領吸引選民並贏得選戰,在他的總統任期內,中美兩國的關係迅速發展,確立了“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有助於提高中國在世界的戰略地位。1997年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對東盟出手相援,既展示了不凡的經濟實力,又頗獲鄰國的感激。近些年,中國的巨額訂單是中國的外交大禮包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當局希望以經濟外交實現兩大目標,一是表明自己崛起,同時也向國際社會釋放出善意,告訴國際社會中國是“和平崛起”,是世界秩序的維穩者,同曆史上的大國崛起完全不同。但是,其他國家並不會按照你宣布的意圖去理解,而是認為“崛起”就意味著一種改變國際秩序的力量出現,新的崛起者將會象曆史上的強國一樣謀求用武力改變既有秩序。這樣推測中國的確沒有道理,因為事實上,中國的權力曆來都不奉行向外擴張的霸權主義,而是表現為向內擴張的強權主義,中國崛起的宣示並不是為了謀求對世界或地區的領導,主要是基於對國內政治的考量,通過顯示國家的國際地位提高來激發國內民眾的愛國主義情感,提高政府的凝聚力。盡管一些更加了解中國的觀察者指出中國的強大是一個可疑的事實,一方麵民眾普遍的低水平收入與一個強國的實際不符,另一方麵,國內突出的政治和社會穩定問題則對它未來的發展構成了嚴重製約,但“中國威脅論”還是日趨流行起來。

“中國威脅論”獲得市場與其說是因為中國實力很強大,不如說是因為中國外交立場很特殊。以下事實並非偶然,它幾乎支持所有那幾個臭名昭著的獨裁政府。中國的立場雖然從國內政治的因素可以理解,但很難說是出於國家利益的需要,在別國看來,作為大國,它沒有表現出對人類普遍利益——人權價值的尊重和維護。中國方麵對中東人民爭取自由和權利的革命的負麵評價和對利比亞、敘利亞獨裁政權的支持,失去了阿拉伯人民的好感。從阿拉伯人民的角度上看,支持鎮壓人民的獨裁政權正是對自己的威脅,是對人民獲得自由的威脅,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強烈幹預,直至出兵,則為自己塑造了值得信賴的人權和國際秩序維護者的形象。不管中國威脅是不是一個事實,“中國威脅論”卻的確已成為中國外交一個不斷加以澄清和消除其影響的重要課題。

中美關係是中國要處理的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國在處理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許多重大利益問題時,美國都是不可逾越的存在。中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也不能無視美國的存在。同中國的關係對美國也是相當重要的,中國雖然不能對美國造成重大利益威脅,但它的合作能減少世界警察的許多麻煩。然而,兩國政府所期待的良性互動很難產生,它們一直在不斷猜疑和價值觀的反複衝突中加深分歧。貿易磨擦隻是表麵上分歧嚴重,但實際上並非是根本因素,兩國政府在人權問題上的針鋒相對表明,無法彌合的製度差異才是造成衝突的根本原因,它們不但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夥伴關係,就是正常地溝通都非常困難。

同處理美國關係時的極易激怒相比,中方處理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則要從容得多,因為在這裏它是自信的,覺得有能力把控局勢。中國的國際“維穩”策略(完全不同於國內的高壓維穩政策)在對東南亞國家的外交中體現最為充分,它對小鄰居采取懷柔政策,盡力營造睦鄰友好的氛圍,通過加深與東南亞各國的經貿聯係,使之最後在經濟上倚重中國。利益安撫,而非力量威懾,差不多是中國唯一可用之計。在中國的推動下,2011年成立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雖然是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但中國的經濟主導地位沒有起到約束東南亞國家的作用。

繞開價值觀的經濟至上在國內行不通,國際上同樣行不通,在一個民主國家占絕大多數的世界上,民主語言才是外交的通用語言,不符合民主和人權價值觀的聲音越來越沒有市場。一個大國必須有與世界溝通的能力,它如果隻能與世界少數幾個鎮壓人民的政權同氣相求,就越來越孤立。一個大國不是它因為塊頭高大,而是因為它對人類承擔的責任重大,它要通過對世界民主和人權事業所作的貢獻來顯示自身價值,贏得世界的尊重,當它有一天用民主和人權的世界語同其他國家交流的時候,它不但發現這個世界時懷“亡我之心”的敵對勢力要少得多(西方想滅亡一個10多億人口的大國?這是汙化西方的眾多言論中最離譜的之一,不要說任何國家都無法消滅也無法消化體積如此龐大的國家,即使傻子都知道,消滅中國就破壞了歐亞大陸的力量平衡,對美國等西方國家隻有害處,而絕無好處),而且也會以更開放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世界,產生以前所沒有的自信和力量。

製度文明是人類全部文明的核心,民主製度從根本上說是產生於人類的道德追求。人類幸福不是由經濟指標決定的,而是因為人類對尊嚴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一個有道德的製度為所有人的以自由為核心的基本人權提供同等保護。所有人都向往自由,民主和專製的區別,不在於要不要保障自由,而在於保障誰的自由:民主製度保障所有人同等的自由,使所有人獲得尊嚴,專製製度則是犧牲大多數人的自由來保障統治者的絕對自由或者更大的自由,使他們可以不受社會的約束。毫無疑義,一個使所有人擁有同等自由的製度比一個維護少數人絕對自由的製度更加道德。現代國際社會國家間的對立和競爭是無法掩飾的製度對立和競爭。盡管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交往有意模糊意識形態的差異,特別是世界經濟陷入麻煩而難纏的泥沼中之後,經濟問題成為各國政府要處理和應對的主要事項。許多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也利字當頭,用各種手段向中國最有權勢的人和政府要員展開公關,好象印證了中國古語“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具有絕對真理的價值,但各國政府從來都沒有忘記自己身上的製度胎記。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爭奪時代把製度的對立競爭推到了極至,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的豪言壯語“我們要把你們埋葬!”表明他對蘇聯製度和力量的極其自信,可最終被埋葬的是蘇聯製度——當然,埋葬它的不是美國政府,而是民主和蘇聯人民。




科技的強弱,人口的多寡,資源豐富與否,都是決定國家實力的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國家的凝聚力。政府同人民形成一體,國力就強,而一個政府在國內有很多“敵對勢力”的國家不可能強盛。同人民一體的政府,認真地履行自己保護人民自由和權利的職責,國家和政府維護公民的尊嚴就是維護國家和政府的尊嚴,權力聽命人民和受到嚴格的法律約束,民主政府在國內沒有任何自己要打擊和防範的敵對勢力,國家內部因此具有很高的凝聚力。凡是在公民聽命於權力集團並被嚴格監視的國家,權勢者和無權大眾之間持續緊張的對立就成為社會的基本特征,國家力量消耗在對內部局勢的控製上。不受外部約束的權力集團一旦其內部也喪失約束能力,權力就呈現出流氓化的一般趨勢,打,砸,搶,瞞,哄,騙,一樣不少。社會被仇恨所撕裂和分崩離析的前景不隻是令統治者感到害怕,也同樣讓公眾深感不安。

政治清明,社會公正,人民生活富裕,即使象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家也有它的力量——被稱為軟實力的力量。它的一黨執政的成功經驗使中國官方產生了極大興趣,它似乎與中國執政者加強黨的領導的急切要求正好吻合,30年來,這個人口規模僅相當與中國一個中等城市的南洋小國幾乎成了中國官方朝拜的聖地,一批又一批官員組團去實地學習它善治的智慧和經驗,試圖取回為官的真經。兩國體製某點表麵的相似性(一黨掌權)使中國方麵看不到中國和新加坡之間存在的實質性的巨大差別,它們的製度差別並不亞於中美之間的製度差別。

政治清明和社會公正是社會穩定的內在條件。缺乏內在穩定性的社會,使用強力維持的穩定會越來越走向極端和危險,到一定的時候就極具爆炸性,因為這樣的維穩不是化解矛盾,而是加速積累和激化矛盾。對一個盲人長期采取嚴密的布網控製,遠遠超出了人們基於常理的理解力,完全失去理性的維穩製度凸顯了社會內部高度緊張的程度,一根繃到了極限的橡皮筋已再也不能承受對它施加任何外力了。

黃岩島危機在這時出現,是個不小的麻煩。中菲在這個小島的衝突最後結果目前尚不可知,但大局勢已經十分明朗,亞洲的軍備競賽已經拉開了序幕。除了菲律賓狂購軍備充塞武庫,越南、文萊、馬來西亞、印度等國也已迅速加入軍購的行列,他們針對的是同一個目標:中國。

二十多年前,當時的中國最高領導人認定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它既是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更是對中國外交方針的定調,韜光養晦,不要惹事,利用和平的世界環境發展自己。情況恰如所願,總體和平的國際環境讓中國政府能夠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發展經濟和維護國內政治穩定的鬥爭中。但現在國內種種不穩定的因素正以危險的速度增加,而一場國際危機又出乎意外地光臨。政府突然處在了要同時應付對內和對外兩個戰場的艱難時局中,而且它現在正在為如何阻止經濟衰退甚至可能是嚴重的衰退而進退失據——2008年大把撒錢的財政刺激方案帶來了一係列後患,2012年已經不能再次使用,新的能夠立即解困的神奇偏方又不知在哪裏。

從國內維穩經費(官方稱應該叫公共安全經費)超過軍費開支的事實,把對國內的維穩稱做一場戰爭絲毫不是什麽誇張。據媒體報道,中國2012年的維穩經費達7000億元人民幣,超過當年6300億元的國防經費,而一支專門的維穩部隊即武警部隊,其規模和裝備已堪比解放軍。維穩經費的不斷攀升與國內群體性事件的連年增加以及與官民緊張程度不斷加劇之間的因果關係清楚明確,隨著社會衝突進一步惡性發展,所要付出的財力肯定要持續高攀,同時還得麵對來自幾個國家的軍備競爭,即使不發生戰爭也必須要為戰爭作準備。

沒有任何國家強大到這種地步,其國力可以同時應付兩場戰爭,理性的選擇當然是放棄一場戰爭,即同其中的一方實現和解,化幹戈為玉帛。但事實上不能高估人類的理性作用,人類的貪欲使他們更加傾向於追求成為通吃的贏家。即便是在事關國家生死存亡的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的內鬥仍然沒有止息,或為消耗對手,或為保存自身實力。況且當前麵對的兩場戰爭都有其特殊性,還不是真正的戰爭。在國家內部的衝突,其中的一方根本不是武裝力量,但它憑著極大的人數優勢和權利訴求的行為正當性,又足以對現有權力秩序造成致命威脅,維護權力的一方使用強大武力時刻保持高壓態勢,憑借集中了全國所有重要資源的優勢而不會妥協和解,除非另一方在精神上徹底繳械。要麵對的另一場戰爭將主要是一場曠日持久、耗資極巨的軍備競爭——這是保持相互威懾的必要基礎,沒有在短時間內解決分歧的可能。南海局勢在最嚴重的情況下也隻是一場局部戰爭,不會直接威脅到國內權力秩序,權力的性質決定對外妥協和解比對內妥協和解容易得多,但南海問題的性質——小國具有多數和外交優勢,中國實力稍勝一籌——又決定雙方互讓妥協的餘地小。

在兩條戰線上對峙的財力壓力必定造成國庫陷入左支右絀、不能兼顧的困境。近10年間財政每年以城鄉居民收入增速的兩倍或更快的速度增加收入。開足馬力征稅還隻是政府增收一個方麵,它還在利用各種公開和隱蔽的途徑提高收入,完成了大量私人財富向政府的轉移,比如,政府壟斷土地所有權造成的房價畸高榨幹了年輕人及其父母兩代人的血汗,民眾節衣縮食,傾其所有,支撐著中國房地產業的連續繁榮和政府的土地財政。國有企業依靠壟斷地位通過價格控製把民眾的財富源源不斷地向政府進行輸送,一個例子是中國國有銀行利用自己的利率控製權把存款利率長期壓製在零以下的負值水平上,以致它在2011年的利潤占到世界銀行業總利潤的20%。政府還利用貨幣發行權造成貨幣大幅貶值使大眾財富不斷縮水,使得本來就收入不高、僅夠溫飽的民眾更加貧困化。在幾乎沒有什麽社會保障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對未來陷入了普遍地焦慮之中,中國進入未富先老的社會階段更加劇了普通人的無助感。人們對收入的下降今後會變得非常敏感,更重要的是,他們那即將告罄的可憐巴巴的錢袋子在告訴你,從那裏實在榨不出多少幹貨了。

政府的收入水平目前已接近了極限。過去的許多年裏,國家財政收入的高速增長有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做基礎,現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世界性盛宴已經落下帷幕,中國繼美國、歐洲之後進入了經濟下滑通道,今年的前幾個月,中國經濟明顯表現出增長動力不足,強弩之末的跡象已經顯現。我們回過頭來看,中國過去二十年並沒有發生任何經濟奇跡,它從90年代開始的經濟快速上升,不過是世界經濟新一輪產業轉移大潮和世界的強勁需求帶來的結果,中國以其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吸引了全球資本,成為世界工廠。2008年的金融危機迅速地改變了上述所有的有利條件,西方世界的需求萎縮,世界經濟進入低潮期,中國勞動力不再便宜,世界工廠的日子開始變得苦澀,而它又始終沒有形成內生動力和內需拉動,經濟減速已不需要預測,而是事實,也就是說,國家財政繼續大幅度增長的基礎不再存在。

根據一般經濟邏輯,國家實行減稅是恢複經濟活力所必要的,但這不適合於擴張性的權力。擴張性權力必須伴隨著擴張性財政。由於長期將經濟高速增長作為保持政治和社會穩定的根本措施,保增長就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十分複雜的經濟形勢極有可能促使當局采取短視和飲鴆止渴的政策,並被某種成功的假象所迷惑,最後越忙越亂,越亂越忙,局麵失控。

權勢者很容易對自身的力量和能力產生錯覺,總以為自己掌握著一切,可以創造經濟奇跡,可以締造世界和平,可以扭轉不利局勢,但實際上,他們取得一些成功隻是因為順應了潮流,他們能控製局麵隻是因為局麵還可以控製,他們能扭轉局勢是因為局勢尚在可以扭轉之時。穆巴拉克沒能扭轉2011年的局勢,美國政府沒能扭轉2008年的局勢,希臘政府以及整個歐盟扭轉不了當前希臘和歐洲的債務危機。再往前看,東歐國家領導人沒能扭轉1989年的局勢,蘇共沒能扭轉1990年的局勢,無論是中朝軍隊還是美國牽頭的聯合國軍都沒能扭轉三八線劃定的局勢,拿破侖沒能扭轉1814年的局勢,強大的英國軍隊沒能扭轉美國獨立的局勢。每個人都是滄海一粟,微不足道,順著強大的洋流向前運動,每一滴水都參與和推動了浩浩奔騰的洋流,但任何一滴水都不會影響洋流的運動。每個人也都在推動世界潮流,是世界潮流的一分子,但每一個人又都不可能改變潮流的方向,不管他是正麵推動,還是逆向用力。




中國不會崩潰,隻會改變。在人們看到了中國一個最普通的村莊——廣東烏坎村的村民嫻熟地運用“西方那一套”爭取和運用權利,誰還相信中國會有崩潰的一天呢?中國南方有組織秘密會社的悠久傳統,出生於廣東的革命者孫中山同樣沿用了這一傳統造反形式,現在烏坎村村民的反抗則與過去進行了徹底割裂。大多數中國人學會和能夠利用民主程序解決分歧,保持民主所需要的妥協精神,就不會使社會發生不能彌合的徹底分裂。當代中國人已經不需要冒險去摸石頭過河,要做的其實相對簡單,就是象烏坎村村民一樣按照現成的路徑到達目的地。

在“中國特色”的粉飾下獲利豐厚的某些既得利益者對中國獨特性的堅持到了歇斯底裏的程度,為了獨特性與整個世界潮流格格不入,但國家意誌不會允許這種我行我素的遺世獨立。中國在完全封閉的自我世界裏鬧騰文化革命,但還是不得不在1971年打破自我封閉與美國攜手。

改變是必然的,但人們常常使用粗糙的曆史類比來看待未來的改變,有的人認為中國的改變將引起天下大亂。他們從中國長期曆史中的改朝換代看到改變的不祥之兆,中國在辛亥革命後經曆的長期戰亂更讓人對政治和社會變化感到不安。在科學實驗中,人們通過實驗檢驗結果是否正確,但在曆史領域,沒有實驗室可以複製曆史,人們便隻能根據似是而非的“曆史教訓”作出結論,而不管曆史條件發生了多大的改變。

1905年清政府派5大臣出洋考察憲政的時候,身負使命的大臣對憲政為何物茫然不知。這一年成為中國的轉折點,1905年發生在中國東北的日俄戰爭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催化劑,日本的勝利既刺激了朝廷作出立憲決定,由此立憲派登上曆史舞台,也鼓舞了革命黨人建立更廣泛的反清聯盟,並在是年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辛亥革命爆發時,中國已是一個軍事化社會。中國社會的軍事化過程在太平天國運動前夕就明顯起來。人口快速增長和耕地不足的矛盾在乾嘉時期就相當突出,大量無地農民失去生活保障,他們隻好自謀生路,三教九流,販夫走卒,形成龐雜的江湖大軍。動蕩的生活為秘密會黨和土匪活動提供了適宜的土壤,流離失所的人們結盟拜會,不法滋事,攔路搶劫,反抗官府。當洪秀全楊秀清一幫人以拜上帝會的名義在廣西偏僻山區組織反政府武裝力量的時候,湖廣一帶的會黨起事此起彼伏,既為他們提供了掩護,也加速了太平軍的力量聚集,大批會黨成員加入了洪楊隊伍。

太平天國軍隊的潰散以及湘軍解散所產生的無數散兵遊勇加入到會黨、土匪以及華北的造反勢力撚軍中。秘密會黨與土匪其實很難區分,他們粗魯好鬥,占山為王,騷擾村莊和城鎮,內部又稱兄道弟,相互幫助。革命者在推翻清王朝的鬥爭中積極聯絡會黨發動武裝起義,在四川、湖南、陝西等省的光複中,會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後,為了填補王朝瓦解留下的權力真空,各省積極招兵買馬,擴充軍隊,而在經濟破敗的農村,當兵或者為匪成為很多找不到出路的年輕人的出路,兩者不存在實質的不同,都是為了糊口和生存。

普遍的貧困、全國性匪患,動蕩的社會,為軍閥和戰爭搭好了舞台:軍閥搶奪地盤需要大批軍隊,土匪則為軍閥戰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員。尤其在省和省之間的邊界地區,由於政府管理力量薄弱,地形複雜,土匪憑借有利的環境長期與官軍周旋和進行遊擊戰,社會秩序已完全崩潰。軍事化社會不但使造反的成本降低,同時又提高了獲取最大收益的幾率。在20世紀20年代,拉上一支隊伍是十分簡單的事情,任何人隻要拉上幾百人就能當上營長、團長,再擴大隊伍就能割據一方。到1930年,全國土匪人數達2000萬左右。兵與匪形成了特殊的相互依存、彼此轉換的關係:部隊從土匪中招募新兵,潰散的部隊和逃兵則加入土匪行列。

在亂世中國,追求最大利益的手段是組建軍隊,暴力手段是推進政治利益最有力的甚至是惟一的方法,擁有最強大的軍隊的個人或派別擁有最大的政治發言權。

中國在辛亥革命後形成政治軍事化的悲劇性局麵,直接根源於中國經濟社會的失敗,但國際大環境的作用也絕不亞於國家內部的各種因素。中國自戊戌變法開始,政治上的重大轉變就融入了世界潮流,太平天國是中央大國最後一次完全按照傳統唱本改朝換代的嚐試。辛亥革命的方向和建國理想是西方的,三民主義是西方思想的產物。這時,憲政民主製度所體現的信念和理想雖然吸引了一些先進的中國人,但中國的普通大眾對它一無所知。從世界範圍看,這種製度也僅僅隻在西歐和北美等少數幾個地方獲得勝利。更不幸的是,正值古老的東方大國艱難轉型時期,世界在急劇地轉向暴力化。1911年到1949年間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始於1914年結束於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始於1937年結束與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暴力和戰爭是這個時段裏的世界主題,即使在兩次大戰之間的和平時期也隻能算是暫時休戰。在同一時間裏,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斯大林主義和軍國主義甚囂塵上,毒化了全球的空氣,極權主義製度在歐亞大陸上一時取得了對民主製度的明顯優勢。中國東邊的鄰居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加深了對中國的侵略,北邊的鄰居在全麵納入布爾什維主義的控製後積極輸出革命,尋找插手中國的途徑,雖然它不象日本那樣出兵中國,但也是赤裸裸地幹涉中國內政,它按照自己的模式指導中國共產黨建立,為之提供經費,培訓它的領導幹部和軍事技術人員,把中共變為蘇聯控製的第三國際的一個支部。

日俄兩個鄰居對中國影響之巨至今都無法估量。日本在1937年全麵侵華則決定性地改變了中國的曆史進程,這一外部因素比國內因素更加強有力地影響了中國局勢的走向。1905年是中國的重要轉折點,1937年也是國共兩黨命運的轉折點。抗戰時期中共力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擴張,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其後為中國共產黨提供大量先進軍事裝備使中共軍隊在很短時間內實現了又一次質的飛躍,已完全具備了同國民黨軍隊一較高下的資本。蘇聯方麵,這時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對抗——冷戰——已經開始,把中國拉入它的社會主義陣營將在同西方的力量對比上發生有利於自己的重要轉變。

美國作為中國的戰時盟國也在施加對中國(通過執政的國民黨)的影響,它希望塑造出一個美國版的中國——強大而民主的中國,能在維護地區和平方麵發揮主導作用。美國在1945年調停國共兩黨的衝突希望以西方的議會民主模式消除中國內戰的努力注定徒勞無功。兩個分別擁有上百萬大軍的派別,一個堅持大權獨攬,一個堅信槍杆子裏麵出政權。過去幾十年間軍閥和土匪共生共存,社會軍事化導致的政治軍事化,世界史無前例的全麵大戰,國際上登峰造極的極權主義,國內國際的這些重要元素都是中國第二次轉型的導向性力量,最終造成中國徹底朝向蘇聯的轉身。隨著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失敗,美國和西方對中國大陸的影響也結束了,美國從中國的盟友變成了敵人,直到今天,對中國它仍然是讓人愛恨交加的危險對手:一方麵官員們將自己的妻兒子女送去美國留學或定居,享受美國的自由,另一方麵官方又始終把美國作為向中國輸出自由價值觀的“西方敵對勢力”進行防範和抨擊。

中國第三次來到了轉型期,同上一次相比,無論是國內的經濟社會條件還是國際大環境都不可同日而語。經濟發展足以為所有年輕人解決就業,這是社會安定的基本保障,也是消除戰亂的根本因素。隻有普遍的貧窮和饑餓才會催生出大量的充當炮灰的同類,隻要沒有了炮灰,任何想通過軍隊達到個人目的或者野心勃勃幻想成為亂世梟雄的人都是一場春秋大夢。中國與世界的聯係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密切而有便利,民主思想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迅速傳播和深入大眾,中國變革的主角將第一次由大眾擔剛,這決定政治改革所采取的方式是和平的,要達到的目標就是民主。中國已別無選擇。


部分跟貼:

地球不適合   

re:ddyy1986 2012/6/21 2:04:44 的原帖:好文。但是我沒這麽樂觀。

確實沒那麽樂觀,,前途究竟會如何,,誰也不敢保證。。。


fangao18900 

文章非常理性而客觀,但是作者對當政者期望過高,對人性缺乏了解。看看89年,政府是怎麽做地,他們什麽都敢做,而且往死裏做。知道什麽叫貪婪嗎?貪婪讓當政者為了集團利益,不惜一切代價,看看敘利亞吧?為了權利和利益,他們什麽都敢做,什麽謊話都敢說,他們不會被任何言論所左右,隻要他們的權利和利益受到傷害,他們可以為之發動內戰,屠殺人們。難道敘利亞權利集團不知道後果嗎?中國政府對國內的控製超過現在地球上的任何國家,他們會因為恐懼而加大對軍力,信息,社會的管控。而這個需要成本地,龐大的成本就轉嫁給社會,給民眾。作者對中國的未來過於樂觀,中國現在已經別無他選,但是權貴和利益集團不會放棄手中既得得權利和利益地。知道什麽叫恐懼嗎?看看龐大的維穩經費就知道。政治改革不會用任何進程地,因為這個權貴階層通過對權力和資源的壟斷,已經非常強大了。而為了維護這種特權,他們會瘋狂地利用也有的資源去維護自己的統治。這就陷入了一個循環,為了維穩,維護自己的權利,他需要不斷地投入資源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利益,為了獲得資源,他必須不斷地從社會和民眾中搜刮財富,壟斷資源。這就陷入了循環,越是從社會和民眾手中搜刮財富,壟斷資源,越是與社會和民眾對立,越是對立越是需要投入資源去維持穩定。這個係統本身就不可維持,最後隻能是崩潰。隻要經濟出現危機,一切矛盾都來了。恐懼隻會讓當權者和利益集團更多瘋狂地積聚財富和資源維護穩定,而結果隻是加速動亂或者革命的到來。
 

sssppe

好文章,但一廂情願。如果中國有自上而下改良的傳統,中國的曆史就不是王朝-農民起義-王朝這樣的沒有終結的循環了。

kulong

好文章。有深度。但是最後的一句話的說法隻恐是一廂情願。


今昔何夕

變幻莫測的未來,順勢而為吧


身天涯2012  

引用回複:空即有3 2012/6/10 0:13:40  的原帖:中國人如果不走選舉自己政府的正義之路,必將死路一條!

已經是死路一條了。

 

polkmniu

這又是“製度救國論”,事實上這也是空歡喜一場。因為根本的問題是人的問題,沒有高素質的人再好的製度也會走向反麵。


遛彎的魚

中國,早死早超生


正業

“美國作為中國的戰時盟國也在施加對中國(通過執政的國民黨)的影響,它希望塑造出一個美國版的中國——強大而民主的中國,能在維護地區和平方麵發揮主導作用。”


——————哈哈,胡扯蛋啊!!!!!!!!!!!!!!!!!

一米半陽

re: 航空炮 2012/6/10 0:37:57 的原帖:中國的孤立其實是製度的孤立。

讚同


wyl163 

樓主的文章對於中國的執政者沒有什麽用。原因呢?就是有網友說的:你沒有辦法叫醒一個裝睡著了的人!

初平山人

    我們在拽著一個巨大的風箏。飛奔。
    我們自我感覺很英雄悲壯。
    旁邊人在欣賞著小醜。


米時月微

這個必須頂

中國的現狀確實已經身不由己,類似的軍閥割據,誰都沒有絕對的控製權,各自打著算盤,始終形成不了合力,唯一剩下的共識隻有通過榨取老百姓實現。

明知前麵是懸崖,但是你推著我,我推著你,眼睜睜的誰都停不下來前進的腳步


班加西   

其實縱觀作者全文,這個願望(或稱為冤枉)的和平方式的“目標”,是最不可能到來的形式。
最後一句“中國已別無選擇”,如果刪除了“別”字,倒是切中要害的。

盛世紙虎 

說實話,很不看好中國的未來


旱地穀子

文章不錯,但結論過於勉強。中國的事,其實很複雜,不是那麽容易解決的。結局是啥,誰也說不準


wchp006

結論一點不勉強

如果在5年內開始轉型,民眾還有餘糧維生,不至於失去理智做炮灰,但時間再長,耗盡了民眾的餘糧,那就會出現樓主文中所指的土匪和軍閥共舞的場麵


小蒜拌豆腐 


 樓主太樂觀了。一個人口大國,一個自然資源將被耗盡國家,一個環境全麵汙染的國家,一個覆蓋很有限剛剛開始有養老就準備動手的國家...,會有比較溫和的變革嗎?


丹旦  

還有另一種選擇--------------亂世。


男兒本色   

沒有流血,就不可能有民主


hagio 

對結局我不看好。


五嶽倒為輕

未來兩種可能:要麽繼續忍,要麽舉起拳頭。
靠嘴巴的和平,是不可能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