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人的仇日情結主要源自對自身醜惡的憎恨

(2011-03-15 19:04:15) 下一個



                中國人的仇日情結主要源自對自身醜惡的憎恨

                                                        江上小堂


中國人有很深的日本情結,可能,日本人也有很深的中國情結。

中國人的日本情結,是許多種複雜的甚至對立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彼此難以分離。

仇恨的,嫉妒的,羨慕的,鄙視的、輕蔑的、佩服的,崇拜的,喜歡的,向往的,等等糾結在一起。

這些情感寄居於中國人的集體意識中,體現在個體身上,有些人可能仇恨的多一些,有些人可能喜歡的多一些,不一而足。極端的情況也不少。

中國人之所以對於日本有這麽多複雜的情感,在於中國與日本恩怨過多而又從來沒有過正確的認識,甚至將過去的恩怨作為兩國現今交往中可利用的因素。輿論一會為仇日造勢,一會為親日煽情。這樣,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對日本以仇恨為主的複雜情感,積累沉澱在國人的意識之中了。一有大事發作,就顯發泛濫開來。 

曆史上,日本曾向中國學習過,算得上是中國的學生。而近代以來,日本卻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中國,從而用鐵的事實說明了兩者關係的易位。中國在戰敗麵前,不得不承認自己落後於日本,遂派遣留學生到日本學習。而日本人卻並不甘於隻當中國人的老師,一方麵認為既然中國人願意向日本學習,那麽我直接來管理中國不是更有效嗎?就想親自操刀;另一方麵也有奪取中國資源的企圖。所以,就出兵侵占中國。當然,這個道理說不通。不能因為甲公司派人到乙公司學習,乙公司就有理由接管甲公司。不過,在這一點上,對統治者和民眾的影響是不同的。 

絕大多數中國人當然不認這個理。從執政者的角度來看,肯定會抵抗侵略。不管是民主政權還是專製政權都會抵抗外國侵略。民主政權會抵抗外國侵略是因為保護國民的安全是政府的職責;而專製政權抵抗外國侵略主要是因為要保住魚肉百姓的權力。而從民眾的角度來看,民族感情往往是抵抗外國侵害最重要的因素。一般而言,民眾總是更容易接受同族的統治而不願意接受異族的統治。因為從常理來講,即便都是專製統治,同族統治也應該更仁慈些。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於異族統治即便更公正和仁慈些,但被統治民族將永遠被阻隔在統治階層之外,即便異族統治者如跨國公司那樣實施“本土化戰略”,但本土人土永遠無法進入“核心層”。這樣,相對於本族統治,異族統治對想出人頭地的精英分子吸引力就差一些。也就是說,做奴才比做漢奸更有吸引力。 

我認為民族感情這個東西,應該有個合理的限度。自然人總是親疏有別,但不能將此作為最高原則。不能因為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同是一個民族,統治者就有任意役使民眾的權力,甚至比異族統治有過之而無不及。民眾也不能因民族感情而寧願忍受本族人更差的統治。其實,移民就是對統治者的選擇。

最終,日本戰敗了。但很快地,日本又從戰敗中恢複過來並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經濟成就,以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長居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憲政國家,實現了自由與平等。今天的日本,政治清明而富有效率,社會公正有序,環境整潔美麗,人民富裕而得到充分發展。值得世界各國尊敬。 

我以為,今日之日本應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特別在東北亞地區,承擔更多的責任。從地理位置上看,日本之於中國與英國之於歐洲大陸,有些類似,但差強人意。曆史上,英國對於歐洲大陸曾發揮過重要的關鍵性作用。相對而言,日本對於中國的作用和影響比較差,互動性沒有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強。原因一是相隔遠了些,二是中國曾是領先者,很難真正接受後來居上者。

現今中國與日本仍然存在利益上的衝突。但這些衝突不應當妨礙我們正確地認識曆史。我認為現今中國人應當對日本抱有尊敬與學習的態度,不應當是仇恨。仇恨是負麵的情緒。其實,許多針對日本的仇恨並不來源於日本,不來源於中國過去或現在與日本的交惡,中國與日本的交惡隻是最方便借口而已。這種憎恨來自於中國自身,來自於中國人對每天不得不麵對的醜陋現實的憎恨。隻不過,將之投射到了日本身上。這就如東施憎恨自己的醜樣,而將之轉化為憎恨西施的美貌,她會為西施的美貌受損而興高采烈。這就是糞青會為這次日本大地震歡呼鼓舞的心理機製。這種心理,大部分中國人都有會一點,但糞青表現最強烈。在糞青,這種情緒位於其意識層麵,在其它人,位於潛在意識層麵。歸根結底,對他人美好的憎恨來自於我們對自身醜陋的憎恨。不然,無法解釋為什麽人會嫉恨美好的東西。 

仇恨可以宣泄情緒,可以起到心理平衡的作用,但不會改變現實。隻有正視現實,才可能改變現實。對日本的憎恨無助於我們變得美好起來,隻會有相反的作用。我們應當摒棄這種宣泄對現實不滿的錯誤方式,應當將這些巨大的心理能量引導轉換到改變現實的方向上來。 

捫心自問,我沒有覺察到我對日本這次大地震有幸災樂禍的情緒,但潛在意識中,有沒有呢?我不能確定。但我對日本地震也沒有什麽傷感,因為那畢竟離我比較遙遠。在念書時,我曾與幾位日本留學生有過些許交往,他們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專注、整潔而守禮。雖然我也認為他們的禮節包含有一份拘謹。但現在已失去聯係。我祝願他們安好。我對日本地震的關注更多地在於他們在地震中及救援中所表現出的行為,我非常地讚賞。







20113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