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1970年青海67個解放軍被狼吃掉

(2009-11-16 16:51:30) 下一個
 1970年的3月,青藏高原仍然是春寒料峭。這時,從青海貴德縣走出一支隊伍。這是一支主要由來自江浙兩省的200多名新兵組成的部隊,他們要渡黃河進行野營拉練。這一天,部隊準備在一片叫做老虎坡的荒無人煙的山嶺附近宿營。



離老虎坡還有三裏地時,天已經快黑了,走了一天的戰士們已經筋疲力盡。就在這時,一個戰士突然發現對麵山坡上有幾隻狼,在悄悄地尾隨著隊伍前進。隨著天色漸漸變暗,狼的數量也不斷增多。不時有幾隻狼仰天嚎叫,恐怖的叫聲在山間回響,不知不覺間狼的數量已經增加到四五十隻,並且還在不斷增加中。



這時,向導一個當地出生的牧民,快步跑到連長跟前,問戰士們槍裏有多少子彈。連長告訴他,這些都是新兵,從來沒有打過槍,槍裏一發子彈也沒有。聽了這話,向導的臉色大變。他說,這樣走下去,隻怕凶多吉少,這些狼能把附近的狼都招過來,說不定我們這些人都要喂了狼!因而他建議:改變路線,西渡黃河,因為狼是以河為界的,大河東西兩岸的狼各有自己的勢力範圍,互不來往。隊伍原地休息,連長、指導員和副連長馬上研究。指導員堅決不同意西渡黃河,他的理由是,革命戰士就應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軍旅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怎能被幾隻狼嚇倒。

與領導們的愚蠢決定相反,西北的狼倒是聰明絕頂。天完全黑下來的時候,狼已經聚集了幾百隻。他們先在部隊必經的大路上,把隊伍攔住。不得已,大隊人馬隻好走山口小路,而這正是狼所要達到的目的。在一排走出山口後,三路狼一下就完成了對200多人的包圍。一路截斷山的出口,一路堵在山口的入口,另一路完成了對一排的包圍。這樣就把一排和二、三、四排完全隔離,為把一排吃掉創造了條件。事後證明,狼的部署完全成功。在二、三、四排和狼僵持的同時,一排62名戰士被狼啃得慘不忍睹。空氣中彌漫著血腥的氣味。連同向導和二排的4名官兵在內,共有67人遇難。

顯然,如果按照向導的意見來辦,這一慘痛的死亡也許不會發生。從這次事件,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那個年代意識形態對人的毒害。那位指導員,在他的意識裏根本就沒有對生命的半點珍惜和敬畏,文革中大力提倡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實際上演變成了“一怕不苦,二怕不死”。“苦”和“死”就是生活的目的。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多少人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當時的團長把這一切都歸結於狼,因而有了大舉向狼複仇的舉動。將近700人的隊伍,七輛軍車,浩浩蕩蕩的向老虎坡開去。自然,這一次群狼大敗。

(廖劍洪摘自《三湘都市報》)
原文自:馮遠理 《那些本不該消失的生命》2005年第5期《雨花》——————————————————————————————————————————————相關評論:

冬歌冬歌就來說說冬歌說知道的“狼”的故事。

  狼是一種世界各地曾經有廣泛存在的犬科動物,但進入19世紀後,世界各地的狼的數量和活動範圍急劇減少,很多地方基本滅絕,主要原因是人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森林麵積減少,狼的食物供給出現了問題。全世界多個地方狼都滅絕,被政府列為瀕危保護動物。中國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曾經還普遍生活有狼,後麵狼的數量也是急劇減少,原因也是森林減少和人類活動擠占了狼的活動空間,到上世紀大山講故事的70年代,由於中國森林下降到最低點,狼的數量也下降到最低點,中國人都餓死這麽多,靠什麽去養活大群的狼。過去內蒙,西北西南廣泛生活的狼,很多地區都不見了蹤影。在大山引述的故事發生年代,全中國的狼可能都難上千隻,也就是說,中國狼群總動員,吹響集合號,都聚集不起來這麽多狼,能對一個連的手握沒有子彈的鋼槍的士兵發起攻擊,並殺害其66人,這個故事從根子上講就是虛假的。  

這些年,隨著全國各地森林恢複,很多地區曾經消失的狼的種群也開始恢複。比如我居住的四川地區,這些年秦嶺大巴山包括川西原始森林都有狼重新出現。冬歌前兩年經常參加戶外登山旅遊活動,我們常去的就是川西原始森林,那裏不但有熊貓,也有黑熊,豹子,當然也有狼,我們一般十多個人出發,隻有手杖和匕首,從來沒有視這些動物為威脅。我們都有常識,這些動物看見人,尤其是人群早跑沒有影子了。晚上我們也住帳篷,從沒有聽說哪支隊伍哪個人被熊被豹子被狼吃了。這是基本常識,這些猛獸隻要你不威脅它,它不會主動攻擊人。要不山上還住這麽多山民怎麽生活?山民們有時單獨出門曾經遇見過黑熊,但都相安無事。 

這些年四川山區,到處都有人偷獵熊甚至熊貓的事件發生,就是沒有熊啊狼啊把遊客或者山民吃得血肉迷糊的傳聞。山民救濟野生動物的故事常見,山民多次救小黑熊被報紙刊登,上次我去山裏看見一個山民就檢了個小狼崽,他說養大再說,後來林業局要求其送動物園或者放生,因為狼是保護動物,私養要辦許可證。 

狼是群居動物,一群狼少的幾隻,多的十幾隻,幾十隻以上的很少,多了就必須分群。太多的狼生活在一起是找不到吃的,也養不活自己。狼是很聰明的動物,他們狩獵主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大家配合完成。狼群絕不打無準備之仗,也不打無把握之仗,野生肉食動物不到被激怒,決不拚命,因為野生動物受不起傷,受傷就意味著死亡。所以我們在野外活動從來不怕猛獸,隻注意蛇和毒蟲之類。 

其實動物都有靈性,即便是東北虎,沒有受到威脅時也不會攻擊人,幾乎所有的凶猛動物都知道兩條腿的動物不好惹,這個常識動物們不難學到。一批外國專家為研究狼走遍世界各地,他們就是研究兩個課題,一是還有哪些地區有狼,二是狼是否喜歡攻擊人。結果他們發現,全世界所有的狼吃人,狼攻擊成年人的故事都是瞎編的。狼從不主動攻擊人,尤其是成年人。狼群一般選擇遠離人群,隻在實在沒有吃的時候,接近人群,偷點家禽家畜,沒有證實一例狼攻擊成年人例子,即便是人遇見狼群。但狼偷沒有人照顧的孩子專家說是有可能的。 

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故事是多麽荒謬,一個連的士兵,都是成年男人,手裏握有鋼槍,盡管沒有子彈,但槍比我們上山拿的竹棍肯定有用的多,要多少狼能殺死他們66人?那裏能生存這麽多狼嗎?這樣的故事和周老虎沒有什麽區別?66個士兵就那麽心甘情願被狼吃?毫無反抗之力?野生的狼沒有我們家養的狼狗大,估計主要的生活沒有保障,但絕對比家養狼狗更聰明。就是66頭豬,狼群也沒有必要一晚上都殺死,豬也會反抗沒準會死傷多頭狼,這樣的故事是令人作嘔的。 

軍旅作品寫軍人和狼的故事很多,幾乎都是作家瞎編騙小孩子的,我小時候看過一個報告文學,寫某戰士帶步槍並150發子彈晚上送信,遇見狼群,開槍射擊,最後打死很多狼,狼叫來更多的狼,打了一晚上,戰士子彈完,於是用刺刀又殺幾隻狼,最後爬上樹,狼群就咬樹的根部,就在樹要倒的時候,幾名尋找他的戰士帶衝鋒槍趕來了,打跑了狼,最後他們清點,狼的屍體近百。這樣的故事我小時候也深信不疑,後來大了,多次走進森林,就知道這完全是他*的瞎編,把狼說得和國民黨軍隊一樣愚蠢,****想怎麽殺就怎麽殺。

我們來看看大山引述的文章怎樣寫狼群攻擊一個加強連的?“就在一排走出山口後,三路狼一下就完成對200多人的包圍,一路截斷山口的出口,一路堵在山口的入口,第三路完成了對一排的包圍。這樣就把一排和二、三、四排完全隔離,為把一排吃掉創造了條件。事後證明,狼的部署完全成功。在二、三、四排和狼僵持的同時,一排62名戰士除4人屍體是完整的外,其餘都被狼啃得慘不忍睹,破碎的內髒到處都是,很多人隻剩下一副骨架。空氣中彌漫著血腥的氣味。連同向導和二排的4名官兵在內,共有67人遇難。”這是對狼群的描寫嗎?這樣好的戰術動作,這樣嚴明的戰術紀律,這樣果斷的指揮,就連後期的國民黨軍隊也做不到, 狼群能做到嗎?那一個加強連戰士手裏握的是豆腐做的棍子,這些兩個腿的男人都象綿羊?荒唐無知搞笑莫過如此.  

要了解自然,要了解動物,就要走進自然,靠近動物。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對動物的妖魔化宣傳都是錯誤的,動物尤其是凶猛動物比我們想象的要可憐,要可愛,和我們人類相比,他比我們怕他們更怕我們。 

沒有這樣對動物的正確認識,我們何能走進森林,森林裏的老百姓如何生存?轉述的故事無論從人性來講還是從動物性來講都是荒唐的,可笑的,也是無知的。

  
冬歌2009年9月11日於成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