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找替代

(2014-02-03 13:36:03) 下一個
有一種心理模式非常可怕,能夠在短期內摧毀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讓人沒有絲毫的自信,永遠也不會成功快樂。這是什麽樣的一種利器呢?

首先要讓這個人特別想成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一個讓這個人覺得唯一的目標,其他的目標都不值得一提,隻有這個是真理,是真金白銀,是泰山。然後要讓這個人懶惰,眼高手低,怨天尤人。不幹活,或是幹得不夠多的後果就是失敗。這可不是簡單的失敗,而是充滿了自責內疚的失敗。而這種失敗是最具有殺傷性的,因為它是完全由自己行為的錯誤導致的,失去的又是唯一值得擁有的東西。就好像一個當媽的,懷孕的時候酗酒,生出的小孩是畸形,將來要在這個小孩身上花大量的資源,還絕得不到小孩或是社會的理解,可是又不能把他遺棄了。這種時候人的心理就承受不了了,就會尋找替代,心理上的替代,對事件過程的重新解釋。

一種方法是把失敗的責任推給別人,繼續怨天尤人,但是這種方法不適用於一個還能夠真誠對待自己的人。上麵提到的酗酒媽媽,可以說她不知道懷孕期間酗酒對嬰兒不好,不知者不怪,都怪別人沒有給她提供信息。甚至還可以怪那些和她一起喝酒的人。但是憑什麽別人就該該給她提供信息,為她著想呢?她自己是幹麻的呢?如果她還有為自己負責的想法,就不可能過深地責怪別人。這個方法也就行不通。

另一種方法是反說成功不值得追求,犬儒化,把原來看得比什麽都高的目標說成想成糞土,但這樣會嚴重破壞自己的內部一致性,嚴重的話會導致人格分裂。上麵那個媽媽可以說生命不值得擁有,但是這和她生小孩的事實,構成直接的矛盾。

人為什麽會不快樂?邏輯上的矛盾使然。內部不一致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上麵的兩種替代,可以緩解深層的痛苦,但是都不是解決之道。其實很多矛盾是無法解決的。這就好像熔爐鑄鐵件,模子有問題,做出來的東西肯定不好,但是也隻能湊合用。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怎麽辦呢?還是用中國人的話,悟已往之不可鑒,知來者之可追。吸取教訓,糾正錯誤,避免造成新的矛盾。

一個人小時候的經曆對他的追求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成天跟小孩說你得當第一,你得進第一集團,否則你什麽都不是,那這孩子就會特別在意名次。如果父母成天跟小孩說你學習得好,不要搭理學習不好的同學,那是浪費時間,那這孩子就會隻在乎聰明的人,生活在小圈子裏。這樣的孩子成年之後,隻能生活在象牙塔裏。如果努力不夠,或是智商不夠,進不了象牙塔,他們就不可能快樂。

可悲的事情是,這種非要在數理化上爭第一的目標是非常難實現的,就跟競技體育似的。好壞很容易分辨,沒有絲毫回旋的餘地。努力往往是沒有用的。這就注定了,很多人從一開始就走在不歸路上。

怎麽辦呢?妥協。不要把目標定在世界第一這個水平,更不要不努力。世界第一很值得尊敬,但是並不是隻有他們值得尊敬。為了自己的目標,每天都在努力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可貴的是努力,每一分鍾的努力。如果有一天,努力不再被看作是痛苦,是煎熬,是等待,而是被看作光芒四射的鑽石,一條長得如同生命的鑽石項鏈中的一顆,那這個人,或許就真的會成功快樂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