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選後台灣政情發展 (蔡逸儒,台灣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

(2007-02-03 20:45:55) 下一個
台灣台北、高雄兩市選舉結果揭曉,在泛綠弊案纏身的情況下,泛藍居然在高雄輸了1000多票,台北也贏得不夠漂亮,讓謝長廷不但小輸為贏,而且還輸的非常漂亮,得票高達40%以上。另外,綠軍的議員席次也較前增加,這實在讓不少人一對泛藍的能力,二對台灣的民主前景感到氣餒。

  這些年來,筆者同外國媒體和駐台外交人員討論問題時常說,過去大家都說民進黨擅於選舉,這其中有幾重意涵。首先,這反映出民進黨不會施政治國、能力不足;其次,這意味著民進黨會掌握選戰的節奏和議題,國民黨不是對手;第三,最重要的是,民進黨人恐怕敢於使用一切不當的手段來影響選舉的結果。這些指控不是空穴來風,毫無根據。

  一切不比台灣本土政權重要  

  對民進黨人來說,選舉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其中沒有任何討論的空間,或對對手仁慈的道理。隻要能夠贏得選舉,一切手段都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從過去高雄市的變造錄音帶事件,到2004年的大選槍擊案,再到這次選前兩黨的互相指控,反正隻要能夠贏得選舉就好,願賭服輸,管他是用什麽方式贏得政權。

  另外,這次選舉結果也反映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對那些支持民進黨的選民來說,顯然所謂的貪汙腐敗、違法濫權、是非對錯、正義道德、都比不上維護所謂的台灣本土政權來得重要。這裏麵既有統獨的因素,其實也有族群的問題。這意味著統獨及族群問題的因素並未如某些人所預期的弱化,未來還是有發酵、操作的空間。對此,泛藍及北京當局都應該有進一步的認識。

  看來民進黨人所謂的動態道德觀在台灣還真有市場,這或許也反映出部分台灣民眾器短視淺、愚昧膚淺、急功近利,不問是非,隻重結果的海島性格。陳水扁、民進黨隻不過是他們的代表罷了。如果說台灣的民主發展進程是中國的一麵鏡子,前述這種低素質的發展現象,中國大陸未來在推行政治改革,及民主發展的時候,可還真是要好好的琢磨,嚴肅的思考一下,如何才能避免這種異化的發展情況出現。

  現在,我們再具體的討論一下選後的台灣政情發展。首先,馬英九的領導能力將會受到質疑與挑戰,2008年馬英九未必就會是泛藍的共主;其次,親民黨泡沫化已成事實,宋楚瑜可以說是自作自受,怨不得人;第三,民進黨內的權力盤整將有新的發展,謝長廷雖敗猶榮,已取得2008年競逐大位的優勢戰略地位,而遊錫堃和陳水扁更會綁在一起,更往獨派方向靠隴,爭取台聯及李登輝的殘餘力量,蘇貞昌競逐大位的機會已因為選舉結果而間接受害,而呂秀蓮的接班機會更為渺茫。

  過去,我們說過馬英九是個好人,能力足以擔任太平宰相的職務,但要主掌全台大政或許力有未逮。以其溫吞的人格特質,要對付民進黨中某些無所不用其極的人物,馬英九尤其不是對手。如果在目前這種局麵下,小馬就已無法招架,即使他能由市長特別費風波中全身而退,誰又能保證他在2008年鬥得過另一批民進黨的牛鬼蛇神?難怪中國學者對他改善兩岸關係的能力和魄力也無太高期望,更何況他馬上就要麵對黨內本土派及親王金平力量的挑戰。他未來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

  謝長廷是最大的贏家   

  再談到民進黨內政治勢力的重組,謝長廷這次是最大的贏家,選舉過程中他其和其他天王適度切割,在局勢極端不利的情況下,獨力奮戰的結果,得票率居然超過 40%,甚至還超過上次李應元的36%,而且還發揮了母雞帶小雞的作用,提高了民進黨市議員的當選率。謝長廷是打了漂亮的一場選戰,輸而未輸,這對其競選 2008年有絕對的幫助,甚至可以說已是民進黨的頭號戰將,拿到了參選權,這對同樣有誌於大位的蘇貞昌及呂秀蓮絕對不是個正麵的發展。

  在兩岸關係方麵,陳水扁經過這次的信任投票,顯然又將複活,重出江湖。既然選民在乎的不是他的貪腐無能,而是台灣本土意識及對主體政權的維護,那麽當然他就更要往急獨的方向發展。從今年初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到年中的終統、廢統事件,再到選前提過的第二共和,以及用台灣名義參加聯合國事等事,在北京及華府的壓力之下,筆者雖然並不預見其能成事,但既然他的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在製造問題,而且他說任內要把對台灣意識的認同提昇到80%,看來兩岸關係未來會有更多的波折。大陸的涉台官員、學者對此還是得先有心理準備。

  至於台灣的社會方麵,由過去幾年的經驗看來,我們或許可以合理預見,檢調司法辦案恐怕又要更加畏首畏尾、謹慎小心,以免觸怒當道;文武百官又要觀風向、選顏色,仰承上意;更多的媒體如果倒向執政當局,眾口爍金、積非成是也不會讓人太過覺得意外;經濟、企業界積極表態,主動捐輸也可想見。至於不肯認同、無法忍受的中上階層或有另一波的出走潮。

  哀莫大於心死,2000年選後筆者赴新任職,2006選後看來又是該走的時候了,這星期恢複上班的第一件事就該正式提出申請。新加波,我又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