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倒扁”與“挺扁”:台灣利益政治的表現與走向(ZT)

(2007-02-03 20:45:55) 下一個
● 朱鬆嶺

  目前,台灣島內“倒扁”與“挺扁”的聲浪此起彼伏,已經演變成全島性的政治大對決。幾股政治勢力在這一政治對決中的行為是台灣利益政治的表現,並預示著台灣未來政局的走向。

  台灣在政治現象上雜亂紛呈,究其原因,就在於各政治板塊各有其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盤算。以陳水扁的表現看,他早該下台。但是,各派政治勢力仍在進行各自的利益估算,“倒扁”與“挺扁”的核心問題在於估算陳水扁以什麽姿態出現才能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綠營的利益取向

  民進黨整體的利益最大化決定了他們要“挺扁”。就未來兩年看,民進黨的最大利益就是贏得三個選舉:北高市長選舉、2007年立委選舉、2008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對陳水扁的政治盤算皆來自於此。

  北高市長選舉在即,如果陳水扁在台上,甚至可以作為民進黨自省和要求司法審查的靶子存在,因為起碼到現在為止並沒有確切證據證明陳水扁有罪;如果陳水扁下台,等於陳水扁承認自陷泥沼,勢必給泛藍確切的口實,對民進黨選情形成更大衝擊。如果民進黨在北高市長選舉中敗北,蘇貞昌是不是要遵循謝長廷為“三合一”敗選辭職的先例引咎辭職的問題馬上就擺在民進黨麵前。若出現這一結果,民進黨在立委選舉和總統選舉中必然陣腳大亂,這不符合民進黨的利益最大化。為此,民進黨要“挺扁”。雖然不排除民進黨在關鍵時刻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與陳水扁做出切割。

  台聯黨的利益最大化決定了他們在“倒扁”與 “挺扁”之間遊移。台聯黨作為台灣深綠政黨,在一定程度上是民進黨的“監督黨”。李登輝做為台灣島內的“政治家”,有他極深的政治盤算。隻要民進黨倒向深綠,走“台灣獨立”之路,他們就支持;隻要民進黨試圖緩解兩岸關係,他們就反對。

  李登輝對陳水扁的不滿除來自於陳水扁的口無遮攔之外,主要就是陳水扁並不能滿足李登輝的政治要求。但陳水扁的小辮子攥在李登輝手中,陳水扁不下台,李登輝就可以將其作傀儡使用。這就決定了李登輝要在看清形勢以後,再決定對陳水扁的態度。當然,李登輝鴨子滑水的運動一直沒有停止過。圍繞著李登輝的政治理念,如何分化泛藍、瓦解民進黨,將所有勢力為其所用是李登輝在這場運動中期望得到的果實。

藍營的利益取向

  國民黨整體的利益最大化決定了他們要“觀望”。未來兩年,國民黨整體的最大利益就是贏得2008年的總統選舉。民進黨的草根性和國民黨的“外來政權”的原罪性經常成為兩黨選舉中鬥爭的關鍵。現在民進黨弊案叢生,給國民黨留下了無窮的選舉議題,在比“爛”上,民進黨已經無法攻擊國民黨。國民黨已經取得了選舉的重要砝碼。而如果國民黨繼續攻擊陳水扁,很可能再一次被民進黨引入意識形態亂戰,反腐鬥爭又會變成藍綠對決,反而給了民進黨解套的機會。這不是國民黨內的馬英九團隊所期望的最佳結果。穩紮穩打,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冷靜處理陳水扁弊案問題保持了馬英九的一貫風格,也能獲得廣大台灣人民一定程度的理解。

因此,認真處理內部的問題,整合泛藍陣營,進一步塑造好馬英九的品牌,將主要精力放在規劃未來兩年的三個選舉上,以贏得2008年選舉勝利為主要目的是國民黨的利益最大化。這決定了他們在“倒扁”與“挺扁”問題上隔岸觀火,並有可能希望陳水扁在台上直到2008年。

  親民黨的利益最大化決定了他們一定要“倒扁”。親民黨目前的情勢決定了他們經常在台灣政壇上“發聲”這種保證該黨能夠在台灣政壇上有一席之地的方法。這既可以表現出親民黨的“反腐”聲音,又能在泛藍陣營中和國民黨討價還價。所以,陳水扁倒不倒不是親民黨關心的主要問題,但是“倒扁”的聲音一定要有,這可以拉抬親民黨的聲望,並能保持該黨進一步發展。

民進黨五派力量在盤算

  9月9日開始,施明德領銜的“百萬人反貪腐靜坐”運動拉開序幕。這是一場所謂體製內“倒扁”運動,表麵看來波瀾不驚,其實,按法律體製運作的“倒扁”運動背後蘊含著上述政治勢力以及各政治勢力的利益團體暗潮洶湧的組合與較量。對這場“倒扁”運動可能對台灣政局產生的影響絕對不能輕視。

  民進黨在觀察施明德“倒扁”的導向,並隨時準備利用之。民進黨內雖有“倒扁”和“挺扁”的不同聲音,但是他們都清楚,施明德此次行動,表麵目標是“倒扁”反貪腐,實質是救民進黨。施明德所用的捐款方法表明了他在用“公民投票”方式積聚反腐敗的民意。“倒扁”與“挺扁”是社會公益、集團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結合。

  民進黨內五派力量都在盤算施明德“倒扁”的價值。以陳水扁為代表的“當權派”希望化解此次危機,繼續當權,直到2008年順利下台;以呂秀蓮為代表的“摘桃派”希望陳水扁下台以獲取權位;以蘇貞昌為代表的“接班派”希望“倒扁”不成功,以便在2008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卡位中獲取更有利的地位;以謝長廷為代表的“逍遙派”希望坐山觀虎,以靜製動,謀求變數中的發展;另有部分“改革派”希望通過此次運動使得民進黨革新,重新找回黨價值,以圖東山再起。

  不管施明德“倒扁”是否成功,都會引發台灣方麵對司法獨立、內閣製等問題,並引發“憲政”的思考;不管施明德“倒扁”是否成功,民進黨都會和陳水扁做切割,隻是時間點的選取問題。施明德“倒扁”事件已經使民進黨開始做“民主優先”還是“本土優先”的路線選擇。這對民進黨2008年候選人的提出、藍綠陣營在一係列選舉中的角逐,以及台灣利益政治的走向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作者是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學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