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26年1月11日 - 張作霖東北獨立

(2008-01-10 17:32:35) 下一個


1926年1月11日 - 張作霖宣布東三省獨立



1926年1月11日, 張作霖為了恢複郭鬆齡反戈造成的殘局和防止國民軍入侵,通電全國,宣布東三省與北京政府斷絕一切行政關係,以鎮威上將軍名義主持東三省軍政事務。

23日,東三省法團聯席會議通電,實行三省聯治,推張作霖維持東
北秩序,宣布從即日起,北京政府一切命令和約束,概不承認。

25日,張作霖召集重要文武官員開會,會議決定:東三省正式宣布獨立,實行“保境安民”,以山海關、秦皇島為界,布置防線,熱河方麵取守勢,駐兵七八萬,以防國民軍侵入;在東北大量擴充軍備,將軍隊改編為14個師,暫時休整。同時,張作霖通令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軍務總統官,並電令入關奉軍即日起,退守奉地。

張作霖,字雨亭,奉天省海城縣小窪村人。張作霖幼年家境貧寒,為人放豬,12歲時去私塾偷聽,被塾師楊景鎮發現後允其免費讀書。其父張有財是個遊手好閑之徒。先是開了一個小雜貨鋪,收入甚微。後來小雜貨鋪倒閉,他又不願幹活,就整天賭博胡混。因欠人家賭債,被仇家債主害死。14歲時父親去世,隨母親前往鎮安縣(今遼寧省黑山縣)投奔外祖父。為謀生賣過包子,當過貨郎,學過木匠,後跟隨繼父學獸醫、相馬。

1894年因為報父仇殺人而流落至營口,適逢甲午戰爭爆發,便投入駐營口田莊台的毅軍,後因表現出眾,被提拔為毅軍統領宋慶的衛士,後升任伍長。甲午戰爭失敗後,1895年3月被遣返,回到故裏,投身草莽。號稱保險隊,在黑山南趙家廟一帶劫掠。1901年 除夕,張作霖遭匪首金壽山勾結俄軍馬隊偷襲,損失慘重,率殘部8人,逃到台安縣桑林子村,後到八角台(今台安縣)投靠張景惠,當上了八角台團練長。1902年被官府收編,任巡警馬隊幫帶、統帶,1906年任巡防營前路統領,駐防遼源一帶。因剿匪有功升為洮南鎮守使。

武昌起義時,張作霖應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之召,起兵勤王,任“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鎮壓革命軍,受到清廷破格升賞,出任“關外練兵大臣”,賞頂戴花翎,被派任掌管奉軍軍事大權的巡防營務處總辦,成為奉天省地方最大的軍事首領。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後,1912年被任命為第27師中將師長,袁世凱稱帝後,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袁死後,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1918年9月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幫助下控製了遼吉黑三省,成為奉係首領。此後,張作霖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擴張勢力。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前,與直係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1年5月兼蒙疆經略使,節製熱、察、綏三都統。同年12月支持梁士詒組閣,竭力控製北京政府,與直係矛盾激化。

1922年4月,發動第一次直奉戰爭。戰敗後,張作霖挾“東三省議會”推舉自己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布東北自治。1924年9月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打敗直係軍閥,控製北洋政府。1925年11月,所部郭鬆齡反戈,迅占錦州、新民等地,沈陽告急。張以犧牲南滿、東蒙的權益換取了日本的出兵幹涉,得以轉危為安。事後與吳佩孚棄嫌修好,又聯合閻錫山、張宗昌等,合力對馮玉祥國民軍作戰,重占天津、北京。1926年稱安國軍總司令。1927年4月,殺害了共產黨人李大釗等35名愛國進步人士。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

1928年4月,在蔣、馮、閻、桂四大集團軍的攻擊下,奉軍全線崩潰。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由於他沒有滿足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部要求(包括開礦、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築港等),1928年6月4月晨5時許,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毀,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當日逝世,時年53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