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蔡逸儒:《從台灣看中共十七大》

(2007-11-01 17:26:52) 下一個

曆來,筆者甚少談論中國內政問題,主要是缺乏在中國大陸長期工作、生活、學習、研究的實際經驗,雖然大陸問題叢生(筆者從來不羨慕胡、溫的工作,那簡直不是人幹的事),如果為了反對而反對,或蓄意加以批評,多少總能找到下手的地方,但實在怕抓不住重點,批評失之空泛,有損自己並不怎麽樣的信譽,還不如讓鄭永年等專家多所發揮。

不過,對於這次中共十七大,連素來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前立法委員林濁水也肯定地指出,大陸展現了自信與虛心,因此筆者也想由外界的角度來討論討論。筆者特將日前在台灣接受外國通訊社、本地電視媒體及官方電台專訪,然後對中國大陸進行廣播的有關內容稍微整理一下,讓海內外讀者看看有沒有一些道理。如果錯了,大家盡可一笑置之;反之,一愚之見,或許也有一些值得參考之處。遠來的和尚嘛!

不必走西方模式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官方立場當然凡事都由負麵角度出發,把重點放在大陸權力繼承的不夠透明、不夠民主,人事的“傾軋”,派係的“鬥爭”,誰上誰下,以及中共對台政策走向等上麵。雖然我們不能說這些觀點全然沒有道理,但一方麵格局太小,另一方有時實在失之偏頗,讓人有“以管窺天”之歎。

一如大家所知,五年一度的中共黨代會有兩大任務,一是高層人事安排問題,二是確定黨的政治路線。話說胡錦濤在政治報告中提到了一些重要政策,如科學發展觀,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國家,強調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其有關改革開放、以民為本的承諾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同樣的,如果戴著有色眼光來看,有些人可能指出,兩岸中國人一個德性,中國人本來就慣於搞假大空,有說一套做一套的惡習。既然中共要強調和諧社會,這就足以證明社會不和諧,矛盾叢生。而且即或中共高層已經理解問題之所在,但以中國經濟問題的複雜和政治的不夠民主,胡錦濤政治報告中的內容都是空話、套話、假話,不必當真。

但是,如果我們由比較客觀的角度來看,理解問題總比不知問題之所在算是個進步。雖然許多事情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共高層主觀意願未必能夠竟其全功,沒有製度性的變革與配合,許多事情根本無法落實,但大家應可預見,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變得更加理性、務實,中共日後將會動用更大的國家資源與力度,來處理當前所麵臨的問題。至少這是個好的起步。

就目前看來,中共正由革命黨轉型成為執政黨,至於是否能發展成為一個民主政黨,這當然不是一蹴能成的事情。但是,如果中共能夠真的落實科學發展觀,決策更為透明化,腳踏實地施政,一切以民為本,為民興利,提升人民的政治參與程度,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這未嚐不是一種進步。隨著中國的發展,決策的科學化、透明化恐怕是必然的趨勢,誰說中國就一定要走西方的自由主義民主模式?

台北不能當麻煩製造者

關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選的上、下問題,外界多由權力分配、派係平衡的角度來看待,但過去有謂中共拔擢幹部有年輕化、科學化、革命化的標準,以習近平、李克強兩人為例,兩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與磨練,而且胡錦濤一反慣例,並未欽定接班人選,選擇讓兩人合作、競爭,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不能不說是一個進步。

在兩岸關係方麵,胡錦濤在政治報告中強調,“台灣任何政黨,隻要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麽問題都可以談”。他呼籲台灣各政黨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麵等等。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所提出的“和平協議”並非全然首見,早在1995年“江八點”與1997年十五大政治報告中,就提過“兩岸敵對狀態的終止,進行談判,並達成協定”。2005年4月與5月,胡錦濤分別會晤連戰與宋楚瑜,在連胡“新聞公報”與宋胡“會談公報”裏,都提到“達成和平協議”,而這次寫入政治報告中就更具深意。

整體看來,從內政到外交到兩岸,胡錦濤的政治報告都顯示出,中國大陸越來越展現出溫和、理性、善意、務實、自我節製的一麵,顯然已經懂得善用柔性力量。筆者關心的是,當中共已經尋回自信,走向中道,采取理性、務實的態度,低調處理內、外、兩岸關係時,若台北還要反其道行之,不斷挑戰中國、美國及國際社會,那就會使大家形成一個刻板印象,認為台灣是個挑釁者及麻煩製造者。到那時,台灣恐怕就要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了。

·作者是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大陸所教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