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55年10月4日 - 毛澤東批鄧子恢

(2007-10-03 19:29:41) 下一個


1955年10月4日

毛澤東批鄧子恢“小腳女人”



1955年,毛澤東曾經在一次會議上情緒激奮、語言尖刻地批評道:“在全國農村中,新的社會主義群眾運動的高潮就要到來,我們的某些同誌卻像一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裏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過多的評頭論足,不適當的埋怨,無窮的憂慮,數不盡的清規戒律,以為這是指導農村中社會主義群眾運動的正確方針。否!這不是正確的方針,這是錯誤的方針!”

毛澤東批評的小腳女人,就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的鄧子恢。

————————————————————


1955年10月4日,擴大的七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出席這次會議的有中央委員38人和候補中央委員25人。上海局書記,北京市委、天津市委和上海市委書記,各省委、各自治區黨委和各地委的書記,以及中共中央各部委和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黨組的負責人等388人列席了這次會議。

會議的第一天,在毛澤東宣布開會以後,由陳伯達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草案的說明》,鄧小平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關於召開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草案的說明》。陳伯達和鄧小平作完說明後,會議進行大會發言和討論。在全體會議上發言的有80人,另有167人由會議印發了其發言稿。政治局委員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彭德懷、彭真、鄧小平等都在會上作了發言。

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部的領導人鄧子恢、廖魯言、杜潤生檢討自己的“右傾錯誤”。

鄧子恢在發言中從5個方麵作了檢討:

一是檢討了1953年春至1955年春“先後犯了兩次原則性的錯誤”;

二是分析了提出“錯誤方針”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自己在思想上的右傾,對黨在農民中的領導作用估計不足;

三是承認了自己“長期存在”著“兩個機械論”,過分強調“發展容易鞏固難”,“建社容易辦社難”,在困難麵前退縮;

四是剖析產生“右傾思想”的根源,對自己作了上綱上線的自我批評,說自己的錯誤思想,其本質是資本主義思想隱藏在腦子裏作怪,模糊了社會主義思想;

五是檢討自己“犯了組織紀律的錯誤”,直到7月31日毛澤東作了《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指示後,才轉變過來。

會議最後一天,毛澤東作了題為《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鬥爭》的結論,共講了5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農業合作化與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關係。毛澤東為此明確提出了讓資本主義絕種的問題。他認為,“我們對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是要在農村這個最廣闊的土地上根絕資本主義的來源。”由此可見,毛澤東決定加速農業合作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使資本主義在中國早日“絕種”,從根本上解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關於合作化問題上爭論的總結。毛澤東將前一階段與鄧子恢等在合作化速度上的分歧,概括為13個問題,逐一作了批駁:

(1)大發展好還是小發展好;
(2)晚解放區能不能發展,山區、落後鄉、災區能不能發展;
(3)少數民族地區能不能辦社;
(4)沒有資金、沒有大車,沒有牛,沒有富裕中農參加,能不能辦社;
(5)“辦社容易鞏固難”;
(6)沒有農業機器能不能辦社;
(7)辦得壞的社是不是都要解散;
(8)所謂“如不趕快下馬,就要破壞工農聯盟”;
(9)所謂“耕牛死亡,罪在合作社”;
(10)所謂“農村緊張根本由於合作社辦得太多了”;
(11)“合作社隻有三年優越性”;
(12)應不應當在最近一個時期辦一些高級社;
(13)所謂“木帆船、獸力車不能辦合作社”。

毛澤東說:“根據大家的討論,我們解決了這許多問題,這是這次中央全會的重大收獲。”

第三個問題,關於全麵規劃,加強領導。毛澤東提出,全麵規劃應當包括合作社的規劃,農業生產的規劃和全部的經濟規劃。從鄉村合作社到省一級都要製定規劃。合作社的規劃,要分別不同地區規定發展的速度。多數地區要在1958年春基本完成半社會主義的合作化,也就是70%至80%的農村人口加入半社會主義的合作社。在講到加強領導時,毛澤東要求省、地、縣、區、鄉5級主要幹部,首先是書記、副書記,在今後5個月之內,務必鑽到合作社問題裏麵去,熟悉合作社的各種問題。

第四個問題,關於思想鬥爭。毛澤東在會議的結論中對鄧子恢和中央農村工作部作了點名的批評,說:“中央農村工作部的一部分同誌,首先是鄧子恢同誌犯了錯誤,性質屬於右傾的錯誤,屬於經驗主義性質的錯誤。”毛澤東還對鄧子恢“四大自由”的提法提出批評,說這是資產階級性質的綱領,並且不點名地說鄧子恢到了1953年還是言不及社會主義,好“四大自由”之小惠,喜歡鬧分散主義和鬧獨立性。

第五,關於農業合作化的具體政策。毛澤東提出,合作化運動中對待富裕中農必須小心,務必好好解決,不能把富裕中農當成富農看待,他們在合作社中的領導地位不要一陣風將其拉下來。要向黨支部和群眾講清楚,將中農分為下中農和上中農,不是重新劃分階級。此外,毛澤東還講到了地主富農入社、辦高級社的條件和辦多少高級社、勤儉辦社、什麽是“左”右傾等問題。

七屆六中全會後,伴隨著對“小腳女人”和右傾保守思想的批判,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速度進一步加快。1956年4月30日,《人民日報》向全世界宣布:中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了初級農業合作化。到這時,全國農業生產合作社共有100.8萬個,入社農戶10668萬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90%。在農業合作化運動大發展的同時,很多農業社由小社並成大社。到1956年3月底,農業社總數比1955年底減少了81.6萬個,但入社的農戶增加了3122萬戶。

可是,在合作社的大發展中,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也過於單一等問題也隨之產生了。

1981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批轉了國家農委黨組《關於為鄧子恢同誌平反問題的請示報告》。報告中說,1955年6月中旬以後,黨內就農業合作化的進度問題發生了爭論,鄧子恢主張還是按中央原定的計劃為好。但這些意見在7月的省、市書記會議和10月擴大的中央全會上逐條受到批駁,指責是“右傾和經驗主義”和“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鄧子恢同誌的意見是對的,當時對他的這種批判,曾導致以後合作化運動高級社化和人民公社等急躁冒進的錯誤。”

這實際上對1955年“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的是非作了曆史結論。


以上資料來自:《文史精華》2006年05期 作者:羅平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