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85年10月12日 - 劉銘傳巡撫台灣

(2007-10-11 02:24:36) 下一個


1885年10月12日 - 劉銘傳巡撫台灣




1885年10月12日,清政府在台灣建省,成為滿清帝國的第二十個行省。劉銘傳被派為第一任台灣巡撫。

劉銘傳(1836——1896),安徽合肥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

劉銘傳係貧農、地方遊勇出身,因協助平定太平天國、“撚亂”而投入湘軍、淮軍,轉而成為地方團練領袖。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已解甲歸田,在鄉間隱居多年的劉銘傳被重新起用,清政府任命他為督辦台灣事務大臣,籌備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撫,加兵部尚書銜。

劉銘傳因中法戰爭保台有功,被派為第一任台灣巡撫,在台的六年任內,他大刀闊斧擴展各項現代化建設,包括軍事、製度、教育、交通各層麵的改革,希望以“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範,以一島基國之富強”。重要建設如下:

  一、興建鐵路:台北到基隆的鐵路於一八八七年動工,一八九一年完工通車,兩年後延伸到新竹,這是中國第一條官辦且運客的鐵路。

  二、架設電報:從南到北普遍設立電報線,當時主要城市如嘉義、台南、彰化、新竹、台北、基隆都已設有電報局,電報總局則設在台北。並完成台北經淡水到福州的電報線架設。

  三、設立郵局:參考中國海關郵政的例子,在台北設立台灣郵政總局,於全省各地廣設郵局,並訂下局寄路線與送信時間。
 
  四、設立電燈:從國外引進蒸汽碾路機,將台北城街道碾平,鋪上石塊或石板,於石板街道上架電線杆裝路燈,改善台北城的夜間照明。

  五、設新式學堂:於台北大稻埕六館街創西學堂,除教授中國經史文字外,還包括英、法、德文、史地、測算、數學等,這是台灣第一個新式學堂;另於大稻埕建昌街設電報學堂,以培訓電報發送及業務人才。

  六、財政改革:將獲利高的硫磺與樟腦兩項生產事業,劃為國營事業並實施公賣製度。

另花了三年半的時間做丈田清賦的工作,結果台灣田地麵積從賦前七萬餘甲,增加了四倍,共約三十萬甲,稅收也增加大約三倍。設官銀局造銀幣,每年數十萬兩,這是台灣自造銀元之始。

劉銘傳駐台雖僅六年時間,但他銳意推動各項新式改革措施,健全財政製度,使台灣在現代化建設奠下良好的基礎。台灣有今天的經濟成就,劉銘傳居功厥偉,被認為是台灣現代化的第一推動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