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那邊的姑娘

我是一個簡單的女生,一個喜歡大海的女生. 如果我們是知己,也許我們可以一起去海邊走走,看看,聽聽海的聲音.
個人資料
正文

華夏優秀民歌係列80: 河北民歌-放風箏 (圖)

(2006-06-29 21:47:33) 下一個

河北民歌,在我國北方流傳很廣。陽春三月,百花盛開,風和日麗,舊時難得出門的姑娘們也要趁此大好春光,出外踏青、遊春,帶著自己巧製的各種風箏盡興地遊玩。歌曲表現她們愉快喜悅的心情,嬉笑歡娛間帶著嬌嫩柔婉的氣質,簡練純樸中又有細致曲折的表現。詞裏多有對風箏樣式的描述和讚美,曲中常用描繪風箏隨風蕩漾的襯腔,十分傳神。各地流傳的曲調不盡相同,以用“剪靛花”調配唱的較為多見。“剪靛花”調是個曆史較久的民間曲調,清乾隆年間已十分流行。為三樂句組成的單樂段。第一、二樂句是一對上、下句;第二樂句唱兩句詞;第三樂句前半句是襯腔,後半句是下句後半句的重複。它在我國流傳甚廣。除唱《放風箏》外,還唱《摔西瓜》、《回娘家》、《調兵》、《玉美情人》等,在南方又有《碼頭調》之稱。

  歌詞欣賞:
  三月裏來是清明,姑嫂二人去踏青,稍帶著放風箏。
  出了大門往南走,拐彎抹角向正東, 觀一觀是哪風。
  老天刮的西北風,放呀拐子鬆開繩,風箏起在空。
  一放放的梁山泊,二放放的祝九紅,他二人下了山東。
  三放放的張廷秀,四放放的王二英,王二英思盼在樓庭。
  五放放的唐三藏,六放放的孫悟空,他二人西天去取經。
  七放放的楊八姐,八放放的穆桂英,他二人大校兵。
  九放放的楊宗保,十放放的劉金童,他二人男學念詩經。
  才得風箏放起去,西北懸天起怪風,鼓斷了風箏繩。
  哎喲哎喲好,有心跟了風箏去,西南來了二位小書生,故意地喊了聲腳痛。

河北民間舞蹈《放風箏》

河北民間舞蹈《放風箏》是河北民間舞蹈之精華,創作於60年代,長演長新,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舞蹈取材於河北滄洲“落子”創作而成,表現了一群姑娘迎著三月的春風踏青放風箏的情景。變化莫測的扇花,屈膝、擰腰、出胯的舞姿,使這一舞蹈獨具風韻。

舞蹈曆經幾代編導修改完善,多次赴國外演出,並獲得河北省文藝振興獎、第23屆加拿大舞蹈節國際民族舞蹈全場總冠軍。


風箏的傳說

  風箏起源古代中國,約14世紀傳到歐洲



  風箏的起源可能與木鳥有關,它也起源於中國。風箏又名紙鳶、風鳶,紙鷂或鷂子,中國古籍當中有關風箏的史料比木鳥豐富。唐朝的《事物紀原》記載了漢初的韓信是風箏的發明人。唐朝的記述是:楚霸王被困垓下,韓信製風箏讓張良乘坐,飛上天空高唱楚歌,瓦解楚營軍心。宋朝的傳說為:劉邦征伐陳烯,韓信打算裏應外合,便用風箏測量距離,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宮。

  《事物紀原》和《新唐書》分別記載了利用風箏求援的軼事。公元549年,梁武帝蕭衍被侯景兵困南京。武帝的將軍羊侃用風箏送出求援詔書。不料風箏被侯軍誤為妖術而射落,求援因此失敗。

  更為離奇的風箏傳聞見於《白石礁真稿》:公元559年,北齊文宣帝時,大殺“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孫子元韶被囚地牢。元韶堂弟為元韶製作風箏,他們二人從金風樓乘風箏雙雙飛逃。這些傳奇故事反映了中國古人的關於飛行的奇思妙想。今天看來仍然很有趣味。

  中國古人發明了風箏,直到很晚風箏才傳到歐洲,並逐漸傳遍了世界。



在太行山麓,渤海之濱,長城內外,冀中平原,流傳著千千萬萬的河北民歌。這些蘊藏在民間的口頭創作,源遠流長,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反映了廣闊的曆史生活畫卷,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心聲,是千百年來勞動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珍貴的精神財富。
  河北省流行的民歌,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山歌 小調 民間歌舞曲 勞動號子 在河北境內流行的民歌體裁,除上述幾個主要類別外,還有兒歌、叫賣調和介於民歌和說唱之間的演唱形式,如流行在冀中、冀東、冀南等地的各種道情、漁鼓、什不閑等,它們的形式、風格和特點,與民歌很相近,也是一種民間口頭文學。
  河北民歌是生活、勞動、戰鬥在河北地區的漢、滿、蒙古、回等各民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集體創作的精神財富,它象一麵鏡子似地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生活、鬥爭、思想、感情、願望和心聲。它健康、質樸、優美、生動,具有濃鬱的鄉土特色和生活氣息,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不僅有人們所熟悉的《小白菜》、《放風箏》、《榮莉花》、《繡荷包》、《對花》、《孟薑女哭長城》等許多優秀的傳統民歌,而且還有大量反映現實鬥爭生活的新民歌。這些數以千萬計的河北民歌,以其豐富的內容,多種多樣的風采,在全國浩如煙海的民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國民間清明節前後的“踏青”、“郊遊”是自商代以來就形成的習俗,而踏青時的歌唱、放風箏也是一種很悠久的曆史文化傳統。在20世紀記錄下來的各地民歌中,涉及“踏青”、“放風箏”的題材,可以說俯拾即是,其中,僅山東一地,至少有十數首,這裏選了德州的一首,以窺一斑。《放風箏》的唱詞共八段,內容十分豐富,有人物,有情節,有曆史傳說和關於風箏的諸多知識。歌詞所描寫的人物是八個姐妹,她們結伴而行,每人放一種風箏:八卦、牛郎織女、花籃、金雞、蝴蝶、蜜蜂、蜈蚣、螃蟹等等;歌曲通過眾姐妹之口,把這些人物和動物寫得生動逼真,同時也表現了年輕姑娘們的單純、活潑和相互間的親情。每段歌詞均為多句體,全曲十四個唱句中,兩頭為七言體,中間插了兩句五言體,加上襯詞、迭詞,長短相間,韻律豐富,統一中有變化。14個樂句,共分四個自然段,三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其中,一、二樂句(4+3)是呈示性段落,也是全曲音調的核心。首句4小節結於Do(1),第二句3小節結於Sol(〓),雖然它是個不對稱的對比性段落,但Do(1)與Sol(〓)的呼應預示了全曲的曲調輪廓;第3至第12樂句是第二部分,它具有展開性,其中,3至6句是四個緊縮的對比句段落,集中歌唱了景色和風箏的外觀,7—10樂句疏密相間,具有敘述性特征。11一12樂句旋律變得較為疏散,此前的襯腔為它作了鋪墊,致使這一部分融入明顯的歌唱性,並相對完整地結束了本段,這一部分音調的核心仍然是“Sol”(5),但又不斷地用Do(1)、Re(2)、Mi(3)與之呼應,以推進旋律的進一步展開;第三部分由一個襯腔開始,再轉入第13—14樂句。這部分總共隻有9小節,較首段略長,它的出現使全曲獲得了一個圓滿的終止。在第二部分臨近結束時,音調由五聲轉入六聲,並出現了襯腔襯句,富有新鮮感。

http://www.qzshengli.com/bbs/UploadFile/2006-3/20063211955098251.mp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