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流水帳

走走,停停,看看,人生大概就是如此吧。
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 多國參與海嘯大救援!

(2005-01-04 06:28:06) 下一個

環球時報駐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唐勇  王芳  曹鵬程  李景衛

2004年底發生的印度洋大海嘯對整個世界造成了巨大衝擊。雖然到目前為止,大海嘯奪走了十幾萬人的生命,但它也十分罕見地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拉到了一起。

歐洲成為最大的救援基地

  這次大海嘯對歐洲各國的傷害很深,因為有數萬名歐洲人受到波及,被證實死亡的已有上百人,失去聯係的多達數千人。

  目前,在這次災難中死亡的法國人已達23人,有560人杳無音信。法國外交部設立的緊急中心,5天內就收到近5萬次電話呼叫,尋找親人。法國電視台每天都在滾動播出號召捐助災區人民的公益廣告。捐款源源流向各人道主義機構,僅一個叫“人民救助”的網站3天內就收到近7萬歐元。在歐洲,法國已經成為救災物資的中轉站,有近1800噸歐洲物資經這裏運往災區。

  在整個歐洲,尚有數千人全無消息。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未幸免,但受害最深的是瑞典、挪威、德國、意大利和法國。海嘯發生時,有5000多法國人正在當地休假,英國則有1萬人,德國和意大利各有8000多,德國前總理科爾也在其中。首當其衝的瑞典有兩三萬人,多數都在泰國,其中至今還有近1500人不知下落。

  歐洲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新年籠罩在一片悲哀之中。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兩旁的400多棵樹和協和廣場四周的燈柱上,2.6米長、30厘米寬的黑紗隨風飄動。希拉克總統在新年致辭中首先向海嘯遇難者誌哀。由於已有至少34名英國人死於印度洋海嘯,2004年12月31日晚11時58分,站在街頭迎接新年的倫敦人為這次印度洋海嘯的死難者默哀兩分鍾。倫敦全城街頭的大型電子屏幕上,也閃耀著為災區捐款的熱線電話號碼。在柏林,當時針指向午夜時,聚集在勃蘭登堡門的上百萬人默哀一分鍾。布魯塞爾取消了新年焰火,意大利比薩等城市的人們則把過年和放焰火的錢省下來,捐給一家海嘯受害者基金會。在北歐,各國都下半旗誌哀,往年的焰火晚會改為火炬遊行,瑞典則把新年這一天作為官方哀悼日。
日本捐款目前最多

  日本在這次印度洋大海嘯發生後,馬上顯示出了“防災大國”的地位。受災國紛紛向日本請教防災經驗,索要地震數據和近階段的地震預測情況,同時向日本求援。目前,日本已經向泰國、印度尼西亞、斯裏蘭卡、馬爾代夫等多個國家派遣了緊急救援隊。日本政府最初決定向受災國提供的緊急援助資金大約有3000萬美元。1月1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表示,他將出席1月6日在雅加達舉行的東盟地震和海嘯災後問題特別峰會,並宣布:日本還將再提供多達5億美元的無償援助給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另外,日本政府還將討論是否派出消防廳直升機、自衛隊飛機和艦船等參與救援活動。實際上,東京消防廳搶險隊已經前往災區搜尋幸存者。日本防衛廳也於12月28日下午命令海上自衛隊的3艘艦艇前往泰國展開救援工作,搜救活動1月1日已經結束。這是日本首次依據《國際緊急援助隊派遣法》派出救援部隊開展受災人員的搜索和救援行動。此次派遣命令下達時,日本軍艦正在從印度洋返回日本的途中,接到命令後,護衛艦“高波”、“霧島”和補給艦“榛名”號前往泰國救災。據防衛廳透露,自衛隊所從事的緊急援助活動為運輸、醫療及防疫等工作。

  日本這次積極參加援助活動,主要是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同時日本也是“災害大國”,對災區人民的苦難感同身受,有著良好的募捐傳統。另外,其完善方便的募捐體製也是促使其快速作出反應的原因。其次,日本積極參與現場救災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受災國家,也能為本國防災進行演練,還可以減少外來傳染病和接受災民的壓力;另外,防災救災越來越需要國際社會的合作,及時的援助不僅可以降低救災的總成本,還方便交流信息和收集數據,為研究本國防災提供珍貴的資料。最後,這次國際救援活動中的出色表現,不但在客觀上拉近了日本和東盟國家的關係,也可以幫助日本改善自身的國際形象、提高國際地位。

美國援助從400萬到3.5億

  這次印度洋大海嘯對美國幾乎沒有什麽影響。2004年12月26日,布什在從華盛頓飛往老家休假的途中得知了印度洋發生大海嘯的消息。他發表聲明稱,美國準備對那些受災最嚴重的國家提供適當的援助。援助金額最初是400萬美元。當天,聯合國負責人道事務協調工作的副秘書長埃格蘭批評美國在海嘯救災方麵太“小氣”。連《紐約時報》也發表社論指出,即使美國把對受災國的援助款增加到3500萬,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美國在援助問題上還是十分“吝嗇”。隨著印度洋海嘯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布什宣布美國把援助金額增加到3.5億美元。2005年1月1日,布什宣布從1月3日到7日,美國的所有政府機構,包括所有公共設施、軍用設施、駐外使領館等,降半旗向印度洋海嘯遇難者誌哀。布什當天還向全國發表了廣播講話,稱“人員的損失情況超出了想像”。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當天前往聯合國,拜會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鮑威爾說,美國一口氣把援助金額提高10倍,純粹是為了救災的需要,不過這也證明了“美國並不小氣”。1月2日,鮑威爾率代表團啟程前往亞洲受災國,對受災情況進行評估。
澳借救災與印尼修複關係

  澳大利亞可以稱得上是西方國家中對印度洋大海嘯反應最快的。12月27日一早,澳外長就宣布首批捐款1000萬美元。其中500萬捐給國際紅十字會,200萬捐給印尼政府,300萬作為緊急救助資金。28日,澳大利亞派出6架軍用飛機趕往印尼進行救援。目前,被證實在大海嘯中死亡的澳大利亞人隻有十幾個,但失去聯係的卻多達5500人。澳大利亞政府之所以大力救災,一方麵是希望幫助受災國減少損失,另一方麵是想通過救災來改善與印尼等國的關係。美國領導的反恐戰爭打響後,澳政府堅定地站在美國一邊,印尼等國國內的一些宗教極端勢力不斷襲擊澳大利亞人,使得澳大利亞與一些國家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如果澳大利亞在救災中表現積極,這場大海嘯就能衝淡這種緊張關係。

  大海嘯是一種不幸,也是一條紐帶,它把很多國家、民族和素不相識的人拉到了一起,很多人都希望在潮水退去的那一天,這條紐帶依然把大家連在一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