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語

琵琶琴瑟絕妙處, 冰泉冷澀弦凝絕,輕撥四弦千遍語,曲終收撥當心劃,十指拂抹斷帛弦。
正文

珠落玉盤金石聲

(2007-02-18 13:41:28) 下一個
 

琵琶是具有悠久曆史的中國民族彈撥樂器,它的音域寬廣,音色清脆明亮,演奏技法獨特,表現力豐富,是當代中國民族樂器之一。

琵琶,梨形音箱,四條弦定弦A1DEA,音域從A1——D2,共三個八度加五度(半音俱全)。琵琶是用左手指按音,右手指彈撥發音,左手有推、拉、吟、揉等指法。

製作琵琶上午材料用紅木(酸枝木)或紫檀木做背部為上等,用河南產的“匯桐”做麵板為好。製作過程:先做背部,用8厘米厚的紅木或紫檀木,外形成梨狀,中間挖空,然後用8毫米厚的泡桐木板膠在上麵成共鳴箱,在共鳴箱的底部膠上縛弦裝置,俗稱“複手”,在共鳴箱的上端裝上彎形的頭,上附四個弦軸,俗稱“軫子”。在畫板上用竹子製成按辦音階排列成按半音階排列的24個音位,俗稱“品位”。在品位的上方,既琵琶的頸部用牛角或象牙等材料製成按半音階排列的六個音位,和品位的音階相接,俗稱“相位”。

琵琶的曆史非常悠久,早在秦漢時期就出現了它的雛型,漢代劉熙的《釋名?釋樂器》中提到:“枇杷,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日枇,引手卻日杷。”據說當時反是用這種方法演奏的樂器均稱“枇杷”。以後到了唐代,從我國西域傳入一種曲項梨形音箱的樂器稱為曲項枇杷,當時極為盛行,上至宮廷樂隊,下至民間演唱的伴奏樂隊中它都以主要的地位出現。這一盛況,在古代大量的詩篇中有所反映。“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對琵琶音樂形象生動的描繪。

在我國敦煌莫高窟藏有的公元5世紀至10世紀的古代藝術文物中,發現一卷樂譜是五代唐明宗長興四年(933)的抄寫本,經中外專家鑒定一致認定是琵琶譜,這卷樂譜——敦煌曲譜的發現,證明了琵琶在當時的重要地位。

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古代琵琶演變成現代琵琶,其中在演奏方法和樂器構造上有很大的變革。演奏方法上的改革,最重要的有兩條,第一,史籍所載“貞觀中,彈琵琶裴洛兒廣撥用手”(廣撥用手是指不用撥子,耳用手指演奏);第二,古代琵琶最早是橫抱演奏的,而現代琵琶是豎立演奏的。在琵琶構造方麵,古代琵琶脖子細,獨子大,音位少,共鳴箱中無音柱,現代琵琶正好相反。

琵琶樂曲一般可分傳統樂曲和現代樂曲兩大類。在傳統樂曲中,習慣地分成武曲和文曲兩類,武曲以寫實為主,以右手的技法為主,如《十麵埋伏》、《霸王卸甲》等;文曲以抒情為主,以左手的技法為主,如《月兒高》、《塞上曲》等。現代樂曲中較有代表性的曲目有《奕族舞曲》、《狼牙山五壯士》、《趕花會》等為代表。

20世紀初著名國樂家劉天華、民間音樂家華彥君,既是琵琶的作曲家又十演奏家。20世紀中葉琵琶名家有衛仲樂、李廷鬆、林石城、孫裕德為代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