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孩子的生命奠基——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ZT

(2007-01-23 10:39:29) 下一個

教育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精神支撐,是為孩子們的生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女作家黑柳徹子1981年出版的一部自傳體代表作品,文中講述了作者小學時代一段真實的校園故事:剛上一年級的小豆豆因過於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真心嗬護和科學引導下,一般人眼裏行為怪異的小豆豆,逐漸成長為一個聰明可愛的好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發展的基礎。

  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淘氣的小豆豆能夠擁有一位智慧的媽媽而慶幸;為巴學園獨特的育人環境、創新的育人方法而驚歎;為小林校長高瞻的育人理念、無痕的育人藝術而折服!

  比照小林校長的育人行為,我受益匪淺,感慨良多。

  教育,需要傾聽孩子的心聲小豆豆來到巴學園,小林校長用了整整4個小時傾聽一個小姑娘的心裏話,她的喜怒哀樂,她的見聞感受,任由小豆豆一股腦兒地傾吐出來。小林校長隻是靜靜地傾聽,靜靜地感受,為孩子的高興而高興,為孩子的悲傷而悲傷。

  這是需要一顆教育的耐心,一顆教育的虔誠之心的。現行的中國教育,別說學校的一校之長,就是任課教師,又有幾個人能夠如此蹲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中國的學生,幾乎沒有接觸校長的機會,更遑論與校長麵對麵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

  小林校長的行為給我們樹立了為師的標杆:一位優秀的校長,一位優秀的教師,需要俯下身子,蹲下步子,以平視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姿態教育孩子,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裏想法。讓孩子的悲歡在教師的心中流淌,讓孩子的喜怒在教師的臉上呈現。教師則應適時給予孩子溫暖的慰藉,抑或綿綿的祝福,與孩子一起分享快樂,一起分擔苦憂。這樣的教育,才是快樂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育,需要了解孩子的需求為了讓學校的育人環境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征,巴學園的教室不是常見的樓房,而是一輛輛電車。電車的長椅子被拆下來換成了孩子的桌椅;司機的座位變成了懸掛黑板的地方;電車的行李網架成了孩子們放置書包的地方;老師的辦公室也在電車裏,以便於師生溝通。孩子們在電車教室裏學習,就像坐在電車上旅行,充滿了快樂的笑聲,溢滿了幸福的笑臉。

  然而,看看我們的教室,高高的講台,暗示著師生地位的不平等;肅穆的教師辦公室,令學生望而卻步。當孩子被老師叫到辦公室時,則如臨上斷頭台一樣悲壯,不敢邁開半步跨進去,生怕被老師的威嚴批得體無完膚……

  是呀,應該反思一下學校的設計理念,改進教室的設計模式了。應當基於孩子的需求,基於育人的需要,讓溫馨的教室成為孩子思維的運動場,讓和諧的校園成為孩子成長的加油站。

  教育,需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巴學園沒有校歌,不是校長沒有譜曲創作,而是孩子們不喜歡,孩子們認為巴學園的校歌過於簡單,便不肯接受。校長知道後隻是露出遺憾的神情,卻沒有指責,也沒有生氣,而是用黑板擦輕輕地擦掉五線譜。因為,小林校長認為孩子們不喜歡校歌,不如徹底放棄。違背孩子意願的事,小林校長是不會做的。因此,在巴學園,孩子們可以從喜歡的科目開始一天的學習任務。

  回頭看看當下的中國校園:沒有規定的課表,整個教學就會陷入混亂的境地;我們的教育,需要按部就班,需要整齊劃一,教師私下調課就要受到批評甚至罰款。到了複習階段更“殘酷”:可以讓孩子們整個上午都上語文課,整個下午都上數學課。

  教育,需要關愛孩子的身心為了讓孩子們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小林校長要求孩子們每天的飯盒裏都要有“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每天飯前,校長和夫人都親自檢查孩子們的飯菜,如果哪個孩子隻帶來一種菜,校長夫人會給孩子們夾一份“海的味道”或“山的味道”搭配,以均衡孩子的營養結構,避免孩子營養失衡。為了擺脫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小林校長特別設計了適合孩子們的運動項目,讓他們在運動會上各展風采,重塑信心。因此,我們看到了身體殘疾的高橋君參加每個運動項目都能衛冕冠軍;看到了小林校長與一個因言語不當刺傷童心的教師進行談心教育;看到了殘疾的孩子也能大大方方地脫下衣褲裸泳,感受“無論什麽身體,都是美麗的”。

  教育,需要解放孩子的手腳巴學園的孩子是幸福的,他們可以和老師一起出去散步,一道旅行,一塊扮妖怪試膽量;可以開展夏令營,進行野炊活動;可以飯前唱唱歌,睡前講故事;可以請種莊稼的老農當“旱田教師”,教孩子們認識植物,種植花草……孩子們沒有書本知識的禁錮,沒有題海戰術的束縛,沒有死記硬背的無奈……

  巴學園的孩子們,學習是那麽自由自在,生活是那麽快樂開心。中國的孩子就沒有那麽幸運了!他們需要上“惱人”的補習班,做一本又一本的練習題,踢一會兒足球便會遭到家長責備,讀一下課外書要被訓斥為不務正業,看一下電視節目必須偷偷摸摸的……長此以往,中國的孩子創新思維弱化了,實踐能力退化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一隻小小鳥,任其怎麽飛也飛不高!

  陶行知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提出通過“六大解放”來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可是,我們的老師解放孩子們的手腳了嗎?我們的家長解放孩子們的口鼻了嗎?我們學校解放孩子們的空間和時間了嗎?

  讓教師多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選擇、關愛孩子的身心、解放孩子的手腳吧!畢竟,教育是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精神支撐,是為孩子們的生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wine 回複 悄悄話 此書也是我百讀不厭的, 最喜歡的片段是豆豆撈糞。

建議每個家長都讀讀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