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幹枯的胡楊^_^

一些文字與幾張圖片Email: dream_land_there@yahoo.com

WeChat: sunsetset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消失的村莊(第五章第一節: 繼母進門)

(2006-03-18 01:21:21) 下一個

第五章

第一節          繼母進門

丁夏回到家鄉時,姐姐丁鷹還在江西大姑夫家,原來丁根茂送女兒去大姐夫家,就是想她長大後嫁給大她一歲的表哥。但丁鷹自小就聰明能力強,這小表哥老實木訥,經常給丁鷹作弄得一愣一愣的,兩人實是不配。再說丁鷹現已八歲,到了上學年齡,但學校在幾座大山外,上學極其困難,本地小孩都是要到九歲才上一年級,比通常的八歲要晚一年。大姑夫不想耽誤丁鷹上學,幾次想送回,但看到小舅子無力撫養,也就算了,等今後有機會再說。

丁根茂到家不幾天,就去學校看望朱老師。經一年的通信,兩人已不陌生,好感也加深,似乎是水到渠成,兩人見麵後快速地墜入情網,幾天後就談婚論嫁,在春節前朱老師帶著女兒方燕,拎個簡單的包裹,進了丁家門,無花轎,也無酒席。

江西的大姑夫聽此消息,就於正月初三把丁鷹送了回來,並謙稱是山小容不了此鳳。

大姑夫在這一兩年裏待丁鷹如掌上明珠,丁鷹被養得白白胖胖,臉色紅潤,性格活潑開朗,與當時丁夏麵黃肌瘦,畏畏縮縮地從小姑夫家回來時相比,實是有天壤之別,而且大姑夫又不收一分丁根茂給的生活費,這與小姑夫千萬百計想從丁根茂處多詐些錢財的行為相比,全然不同。丁根茂與丁鷹記下了這個恩情,今後丁鷹長大參加工作,生活好時,丁鷹對大姑夫家的人諸多照顧,而對小姑夫家的人總是心生厭惡。幾十年後,大姑夫在江西去世時,丁鷹聞訊即刻乘火車趕去,在鷹潭下車後步行幾十公裏,翻越幾座大山去送葬,而小姑夫死時,雖近在幾公裏之內,丁鷹也是不去。

有句古話說得對,種何因,得何果。

朱老師帶來的女兒方燕,改稱為丁燕,丁根茂為了減少今後不必要的麻煩,要朱老師拒絕前夫每月給丁燕的十元生活費,朱老師也正痛恨前夫,於是一口答應。經三方商定,生活費取消了,前夫也與女兒脫離關係,今後不準有任何的往來。

丁燕隻長丁夏一歲,按丁根茂的計劃,丁夏長大後娶方燕為妻,這樣親上加親,原無血緣關係的丁朱兩姓,就由這紐帶緊緊地聯係在一起。為了消除今後稱呼上所引起的混亂與尷尬,丁鷹丁燕與丁夏三人間隻準直呼其名,不可叫姐姐與弟弟。

萬事穩妥,計劃似天衣無縫,這看似天作之合的一家,今後的關係,在實際生活裏,不知又會如何演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