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 (ZT)

(2013-08-06 08:26:52) 下一個
    據美國《空軍》雜誌報道: 美國空軍確認“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在服役之初會采取有人駕駛方式,這是有關該項目僅有的幾個公開信息之一,又勾起人們對LRS-B的關注。二戰後,美軍戰略轟炸機從B-52、B-1升級到B-2,一直都以投放炸彈為本職,但隨著下一代轟炸機計劃提上日程,曆史或將揭開新的篇章。



    更小、更便宜、更精準



    冷戰時期,為盡可能在技術上壓倒對手保持絕對優勢,美軍片麵追求性能的先進導致研製出來的武器裝備體積龐大、價格昂貴,單價超過20億美元的B-2隱身轟炸機就是其典型代表。近年來,這種不惜巨資追求高性能的做法多次受到外界批評。因此,在LRS-B的開發使用上,將吸收B-2的這些經驗教訓。

在諾•格、波音和洛-馬公司三大巨頭的實驗室裏,與未來轟炸機相關的技術儲備和全新概念已經滿滿當當,相關設計圖紙已公之於眾。據悉,諾•格的方案相對來說最符合五角大樓的需求,接下來將有實質的進展。B-2轟炸機作為諾•格的代表作,首飛20多年依然領先世界水平;在無人機世界中被視為標杆的“全球鷹”也是其大手筆;而X-47B不僅代表目前無人作戰飛機的最高水平,更是近期唯一可能具備上艦能力的無人作戰飛機,具備下一代無人作戰飛機所需的技術基礎。

據報道,LRS-B平台將采用類似B-2飛機的無尾飛翼布局,兼具極低可觀測性和長航時飛行能力。除用於遠程打擊之外,它將具備情報搜集、電子戰及綜合融合其他傳感器信息的能力,能夠利用隱身等能力突破敵方的防空係統。另外,F-22、F-35以及其他一些機密項目中的一些技術開發經驗,將會以模塊化的形式應用到LRS-B,包括情報、監視、偵察、誘餌、通信係統和電子戰吊艙等,根據目標區域威脅程度在機身外安裝相應模塊。公司技術人員指出,LRS-B比B-2速度更快,是“在俯衝時能達到超音速的隱身轟炸機”。美國空軍已經確認,LRS-B在服役之初將采取有人駕駛方式。武器方麵,它具有內置彈艙,除使用常規彈藥外,還具有核打擊能力或潛力,可搭載大量小型精確製導彈藥,實施飽和打擊和多目標同時打擊。此外,它還具有搭載鑽地炸彈摧毀深埋目標的能力。



    轟炸偵察麵麵俱到



    諸多信息表明,LRS-B將揭開轟炸機發展史上新的篇章:突破傳統的重磅打手角色,兼具“電磁殺手”功能。盡管其雷達可見度很低,但是像B-2這樣的隱形轟炸機在遂行任務時,都要依靠其他飛機進行電子幹擾支援,如使用海軍的EA-6B“徘徊者”電子戰機,或在最近的利比亞戰爭中使用EA-18“咆哮者”電子戰機進行支援。實戰中,盡管轟炸機用於偵察早巳不是什麽新鮮事,但將情報、監控、偵察功能納入轟炸機的主要功能範疇,是LRS-B有別於傳統機型的地方。按計劃,攜帶精確製導常規武器或核武器的LRS-B無需空中加油就能突人敵領空數千千米再返回基地。它擁有強大的電磁波發射功率,不僅適合用於偵聽、定向,還可以用於電磁壓製,這樣的電子戰能力可以全麵壓製對方機載和防空雷達以及雷達製導的空空導彈和防空導彈,有效地將自衛電子戰和進攻性電子戰融合於一身。有分析認為,LRS-B有效載荷在6.5噸到13噸之間,作戰半徑不小於3200千米,航程約9000千米。

由於預算經費限製和相關技術發展的原因,美軍要求LRS-B是一種多用途飛機。與傳統轟炸機不同的是,LRS-B將不再一味追求遠航程和大載彈量,而更強調通過空中加油和精確製導武器等技術來達到相同甚至更高的作戰效能,因此其外形尺寸和重量將大幅減小。在近年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參戰的美軍B-52H和B-1B轟炸機充分發揮自身續航時間長、載彈量大的特點,經常長時間在戰區上空停留,為己方地麵部隊提供持續不間斷的近距空中支援,其出色表現獲得美軍高度評價。未來LRS-B將充分借鑒這類經驗,更重視戰術作戰任務。



    美軍作戰指導思想認為,對強敵,要能有效突破其20年內最先進的防空網,對關鍵目標,特別是深藏地下的高難度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對一般對手,要能夠空中決勝;對不確定對手,能夠實施長時間的情報、偵察和監視活動。嚴格來說,當前這些任務能力分散在一大批高技術裝備身上,有些能力在海空軍之間,戰略、戰術機型之間還有所重疊,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一種裝備能夠兼顧各種任務。如果能將現役幾種轟炸機各自的優勢融為一體,LRS-B無疑要理想得多。

美軍經過長期評估後認為,麵對今後複雜多變的安全環境,必須具備打擊“一切能想象到的敵方目標”的能力,能夠打擊從遊擊隊員乘坐的皮卡、暴亂分子藏身的城市建築物一直到先進防空係統、機動導彈發射車以及深埋地下的核設施等。這顯然是傳統轟炸機難以滿足的。因此,美軍希望LRS-B成為“能攻善守的棒球內場手”,以發揮主力和核心的作用。

不過,術業有專攻,將諸多功能寄托於一件武器裝備來實現,勢必是不現實的。在經曆1991年“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選型過程中YF-23落敗於YF-22的失利後,在有人戰機研發方麵經驗的缺失,無疑將成為諾•格完全實現LRS-B項目亟待跨越的關鍵“門檻”。



----------摘自《上海譯報》







洛馬飛翼方案 (上,下)











洛馬超巡方案 (上,下)









諾斯羅普格魯曼超巡方案







諾斯羅普格魯曼無人飛翼方案





諾斯羅普格魯曼載人飛翼方案 (上,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