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其中

樂也,快樂的樂,音樂的樂,二者兼而有之。
個人資料
正文

【陸在易藝術歌曲選】

(2009-04-14 07:30:08) 下一個

 

陸在易個人簡介

陸在易,又名梓鈞,當今中國樂壇著名作曲家。1943年出生於浙江餘姚(今屬慈溪市)的一個水鄉小村。1955年經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指點,考入該院附屬初中,後因成績優異,直升大學部作曲係本科。1967年畢業,繼而留校執教。1972年調上海京劇院,參加過十餘部現代京劇的音樂創作。1981年再調上海樂團,先後任專職作曲、團長、藝術指導,並長期兼任《上海歌聲》主編。1997年任上海歌劇院藝術指導。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作曲。
  曆年來陸在易的音樂創作涉及多種體裁領域,而且碩果累累。特別是他在合唱及藝術歌曲創作領域所表現出的近乎癡情的執著追求和取得的藝術成就更深為音樂界所稱許。其中混聲合唱《雨後彩虹》被評選為20世紀世界華人音樂經典;藝術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等則早已流傳海內外,並被各音樂院校選入聲樂教材;其它如音樂抒情詩《中國,我可愛的母親——為大型合唱隊與交響樂隊而作》曾獲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鍾獎》及上海市文學藝術界最高榮譽獎——上海文學藝術獎等多項大獎;《藍天•太陽與追求——為女聲合唱隊與樂隊而作》曾獲全國第五屆音樂創作評比(合唱)大型作品二等獎;交響音畫《睡蓮》及交響小品二首(1,南國抒懷;2,夜林酣舞)曾獲第十屆“上海之春”音樂節優秀作品獎;藝術歌曲三首《橋•家•盼》和藝術歌曲《我愛這土地》在2001年與2002年分別獲首屆和第二屆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鍾獎》。陸在易還出版有《陸在易音樂作品選》專輯唱片及《陸在易藝術歌曲選》、《陸在易合唱作品選》(上、下冊)等。鑒於陸在易所取得的藝術成就,1993年曾由多家單位聯合,為他舉辦了“上海之春”音樂節曆史上第一個個人作品音樂會,被譽為“國內最高水平的個人作品音樂會之一”。1997年被評選為全國首屆德藝雙馨文藝家。
  陸在易的音樂作品情感豐富、內涵深刻,且具有濃鬱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氣質,因此,音樂界對他素有“音樂詩人”之稱。

 ---
轉載於網絡

談陸在易的藝術歌曲創作

李彥榮 

陸在易先生是我國當代藝術歌曲創作領域有代表性的一位作曲家。他創作的《祖國,慈祥的母親》、《彩雲與鮮花》已經廣為傳唱。《橋》《家》《盼》《我愛這土地》分別獲得首屆(2001年)和第二屆(2002年)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鍾獎”。在藝術歌曲創作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一位成熟的、有藝術追求、美學理想的作曲家,對他所從事的音樂創作領域,必定有先進的創作理念;執著的藝術追求;崇高的美學理想;精到的技術技法。對之進行研究探討,一如他在藝術歌曲集《我愛這土地》的後記中所言:“目的隻有一個,即與熱愛演唱我國藝術歌曲的歌唱家們交流,並接受反饋,以總結經驗,繼續嚐試和努力,為藝術歌曲這一聲樂題材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獻出我的微薄之力。”[1]同時,對促進和繁榮我國的藝術歌曲創作具有積極的意義。 

嚴謹的藝術歌曲創作理念

陸在易的藝術歌曲創作基本上是嚴格意義上的藝術歌曲。即借鑒歐洲藝術歌曲的形式規範和藝術特征,結合我國的民族語言、民族氣質和民族情感表達方式的特點創作的中國藝術歌曲。他提出藝術歌曲的體裁特征有四條:“第一,是個人情感的抒發。即使是表現集體意誌,也是通過個人體驗的方式來完成的。第二,歌詞是音樂性、文學性較強的詩作,有些歌詞直接選自名家詩作。第三,往往是為指定聲部寫作的。……第四,鋼琴部分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伴奏,而是與歌聲部分融合,成為作品整體中不可更改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作曲家在寫作時往往對這二者是同時構思的。”[2]他認為,《祖國,慈祥的母親》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藝術歌曲。施光南也有類似的看法,認為他創作的《周總理,你在哪裏》《多情的土地》《革命烈士詩抄》屬藝術歌曲,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則介於藝術歌曲與通俗歌曲之間。由此可見,陸在易的藝術歌曲創作理念屬於嚴格意義上的藝術歌曲創作,也就是國內有人提出的狹義與廣義藝術歌曲中的狹義藝術歌曲。他繼承了二十世紀初我國藝術歌曲先驅們的優良傳統,既尊重歐洲藝術歌曲的體裁規範,又結合我國的民族語言、民族氣質和民族感情的表達方式與接受期待,與青主、趙元任、黃自等我國藝術歌曲開拓者在精神氣質,民族風格上實現了對接,同時又滿足了當代的中國聽眾的審美期待,為他們所接受、所喜愛。 

精致、細膩、優雅、瀟灑的藝術風格

有人說,藝術歌曲是音樂的詩歌。那麽,陸先生就是我國藝術歌曲領域的音樂詩人。他的詩人氣質成就了他的藝術歌曲的整體風格。這就是:自由舒展的詠歎風格;靈活多變的節奏形態;深刻細致的形象描寫;細膩多情的詩人氣質。他的精致、細膩;他的優雅、瀟灑似可與法國藝術歌曲相媲美。

藝術歌曲往往選擇名家的詩歌做歌詞,在情感上作細膩的、自由的抒發,這就要求歌曲要突破方整的、刻板的節奏。陸先生的旋律風格突出地體現了自由舒展的詠歎風格。“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艾青著名詩歌《我愛這土地》中的名句。他在為這首詩譜寫的藝術歌曲中集中地、典型地體現了他的旋律寫作自由舒展的詠歎風格。因為自由體詩歌並非方正的歌詞,它的句式,它的每句的頓數及字數不盡相同,這就必然要求作曲家打破方正的結構,進行自由舒展的詠歎,淋漓盡致的表達詩人豐沛的感情。這首歌的旋律自由舒展,不對稱的樂句;4/44/24/34/54/64/7混合節拍的交替運用;關鍵詞句,感情分量重的字句的自由伸展;一唱三歎的反複詠唱,以及感歎詞自由高亢的詠歎,展現了作曲家駕馭自由舒展的詠歎風格的旋律的高超的能力。這在《橋》《盼》中也有出色的體現。

他的藝術歌曲中有靈活多變的節奏形態。如《橋》中流動搖曳的律動;《盼》中迫切、傾訴的內心節奏;《彩雲與鮮花》中人聲旋律呈示前的含蓄、輕盈的律動,顯示了靈活多變的節奏形態在藝術歌曲創作風格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愛這土地》中集中地表現了作曲家深刻細致的形象描寫能力,展示了他細膩多情的音樂詩人的氣質。作曲家對詩作具有敏銳的感悟力,能夠緊緊抓住詩作感情的細微變化在旋律寫作中予以到位的表達。歌曲的旋律緊貼著詩歌的情感起伏,似乎遮蔽了句式、節拍、對稱等等的製約,自由舒展地詠歎,但又是在製約中自由歌唱。他的作品中很少用歌謠體寫作。大多是氣息寬廣的、自由舒展的、詠歎式的歌唱。歐洲經典的藝術歌曲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就注重藝術歌曲的戲劇性,采用“歌劇式”的寫作手法。德國的沃爾夫更是受瓦格納的影響,在藝術歌曲中充分表現戲劇性。我國當代作曲家金湘的許多藝術歌曲也是采用類似歌劇唱段的寫法。而陸先生的詠歎性的寫法並不刻意注重歌曲的戲劇性,而是致力於自由舒展的詠歎,凸顯其音樂詩人的氣質,及充分地表情達意,揮灑自如的旋律寫作的境界。

聆聽陸先生的藝術歌曲,如吮橄欖,如品清茶,始覺清淡,繼則有味,續之清香怡人,回味無窮……這就是音樂詩人——陸在易先生藝術歌曲的意味和魅力。 

水乳交融的詞曲結合

德國音樂家舒曼曾這樣評論藝術歌曲的獨特魅力:“人們發現它們聯合起來的效果更偉大的多。當簡單的樂音有發展的音節給以加強時,當歌詞被烘托到旋律的聲浪之上時,當詩的輕微節奏,在和緩的交錯中同音樂節奏融合在一起時,效果則更大、更美。”[3]

藝術歌曲是人聲旋律、歌詩、伴奏立體地融為一體的音樂體裁。詞曲結合的好壞是歌曲成敗的關鍵。陸先生的藝術歌曲的創作十分重視這一關鍵問題,做到了詞曲結合的水乳交融。首先是以字行腔。中國藝術歌曲是以漢語普通話演唱,並非歐洲藝術歌曲分別用德語、意大利語、法語、俄語演唱。這就決定了中國藝術歌曲要以字行腔,決定旋律的基本走向。這也是我國歌曲詞曲結合的傳統。這保證了中國藝術歌曲人聲旋律與傳統音樂的直接聯係,是具有中國化個性特征的基礎。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經常運用裝飾音加強語言的聲調趨勢,同時美化了旋律。作曲家的藝術歌曲旋律簡潔優美,上口動聽。這與歌曲旋律基本上以字行腔有直接的關係。更為重要的是作曲家得心應手地運用“以意行腔”的手法,酣暢地抒發情感,傳遞音樂美感,發揮音樂獨特的表現作用,使藝術歌曲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根據現代符號學的觀點,藝術所表現的是人類的情感,而情感是不可能被人類語言準確無誤地表現出來的;盡管人類創造了諸如悲哀、歡喜、憤怒、苦惱之類的概念,也隻能表達人類情感的某些主要方麵或主要特征。因此,藝術的語言是一種非邏輯的、非定量的語言。” [4] 這就是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起始的緣由,是詞曲結合中,用音樂補言辭的不足,“故嗟歎之不足,長歌之”的原因。也是以意行腔的理論依據。僅此還不夠,以意行腔還必須深刻揭示詞的內涵,表達詞的言外之意,甚至挖掘詞的“潛台詞”,充分地發揮音樂長於語言的表現力。在作曲家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藝術歌曲中,做到了詞與曲的融合,創造性地營造出了詩歌與音樂的均衡。作曲家對歌詞具有敏銳的藝術感覺,用音樂表現歌詞的細微的變化。在“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啊”處,旋律漸次上揚,力度層遞加強。到了“和那來自林間溫柔的黎明”時,旋律立即溫和柔美。到“然後我死了……”處,旋律完全以詠歎的方式呈示。由此可見,作曲家旋律寫作的充分地表情達意,瀟灑地揮灑自如,做到了詞曲結合的完美和均衡。此外,他深諳音樂是需要重複的藝術這一特征。在這首歌中將“我是一隻鳥,我要用嘶啞的喉嚨歌唱。”一句反複詠唱。先是原樣重複,繼而在A大調上重複,中途又轉回降A大調。將歌詞的情感,內涵抒發得淋漓盡致。

他還是用感歎詞、襯詞等虛詞延伸情感,營造意境的高手。詞曲結合是詩歌與音樂的互補,同時也是歌詩對音樂的一種製約。因而在歌曲中,有時因情感抒發的需要,因風格的需要,因營造意境的需要會突破有特定意義的語言的束縛,實現類似純器樂的自由發揮。這就在歌曲中出現“啊”等感歎詞詠唱大段的旋律,以增強歌曲的詠歎性及感染力,而這些地方往往是歌曲旋律最出彩之處。如《我愛這土地》中“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後緊接的引吭高歌的一段“啊”的旋律。《祖國,慈祥的母親》最後的整段的“啦”,將歌者對祖國母親的深情予以酣暢的抒發。歌曲也因此而更加深情,更加精彩,更加動人。 

對歌詩的審美指向

任何一個國家藝術歌曲的興起,始終同一個時期的詩歌創作繁榮相關聯。德國藝術歌曲與浪漫主義詩歌;法國藝術歌曲與象征主義詩歌的聯係可以印證上述論斷。藝術歌曲作曲家對詩歌的選擇是嚴格的,是有明確的審美指向的。作曲家在選擇歌詞時,實際上是一種審美活動。這種審美不僅是指向性的,而且是音樂創作的準備。作曲家的審美注意是有意注意,是自覺的,有預定目的的注意。歐洲的經典藝術歌曲作曲家對歌詩的審美指向大多集中在著名詩人的名作上。這就是指向歌詩的文學性及音樂性的高度統一上。就文學性而言,是指詩歌應具有優美的語言,鮮明的形象,及深邃的意境。能夠極大地激發作曲家的音樂思維,給藝術歌曲提供特定的意義和情感的基礎。詩歌的音樂性是指其強烈的抒情性,詩句的大致整齊,結構精煉,具有節奏和韻律,適宜於譜曲。如舒伯特選擇克勞第烏斯的《搖籃曲》、歌德的《魔王》;拉赫瑪尼諾夫選擇Ф•丘特切夫的《春潮》;德彪西選擇保爾•維爾倫的《被遺忘的抒情曲六首》等,就是出於對詩歌的文學性與音樂性標準的審美指向性的選擇。

陸在易先生對藝術歌曲的歌詞的審美指向多集中在對祖國,對故土的癡情;聚焦在思鄉,回歸等情感深沉的歌詞上。如《祖國,慈祥的母親》《橋》《盼》《家》等。愛國、思鄉、親情是人類文學藝術永恒的母題,具有極強的動情力和深邃的意蘊,是人們世世代代詠唱不竭的抒情題材。這自然非常適宜於以細膩,抒情見長的藝術歌曲來表現。他選擇的已故著名詩人艾青的名作《我愛這土地》則是慧眼獨具,集中地體現了他對藝術歌曲歌詩的審美觀和形式要求。這首詩歌篇幅不長,詩句長短不一,但適宜譜曲,且有利於突破歌曲方正刻板的結構。特別是這首詩感情深沉,內涵豐厚,有極強的抒情性,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是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傑作。選擇這樣一首名作來譜曲既要有藝術的眼光,也要有藝術的勇氣。陸先生將這首詩譜成了他的藝術歌曲創作的代表作。從藝術歌曲的題材特征,藝術規範,美學追求等方麵來衡量,這首歌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高質量的當代中國優秀的藝術歌曲。 

造型,寫意,表情的、立體的鋼琴伴奏

德國藝術歌曲作曲家沃爾夫稱自己的作品是“為嗓音與鋼琴用的歌曲。”可見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中有著與人聲旋律同等重要的獨立的地位。追求人聲旋律與鋼琴伴奏的均衡是藝術歌曲創作的一種境界和藝術標準。中外著名的藝術歌曲作曲家均細膩、精致地運用各種音樂技術手段精心創作鋼琴伴奏,提升鋼琴伴奏的音樂技術含量,提升鋼琴伴奏的藝術表現力,使之成為藝術歌曲中不可或缺、不可忽視的有機的組成部分。

陸在易先生的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是沒有即興伴奏的粗放式的語言和套路的,精心寫作的,立體化、專業化的鋼琴伴奏。他那富於創造性的,精細的鋼琴伴奏織體寫法,不僅在詩詞與音樂之間起到一種外景的描繪作用,而且在人物的內心的心理刻畫上構成一個多層次的相互襯托,從而提升了歌曲的藝術價值。在他的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中幾乎沒有那種簡單的低音與上聲部空半拍的節奏伴奏。他在歌曲的前奏、間奏、尾奏寫作中不再將它們作簡單的聯結作用,而是一種既富於造型,又深含人物內心情感的發掘與補充的一種重要手段。如《我愛這土地》中“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唱完後與下麵的唱段連接時,那表現思潮澎湃的激情的鋼琴間奏,采用聲樂主題變奏的手法,音響豐滿,和聲豐富,色彩變幻,傳神地表現了人物深沉的感情。又如《橋》中“條條玉帶映碧波”後鋼琴部分模仿性的碧波蕩漾的音型,很巧妙地連接到下一個樂段。他的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的寫作有很強的專業性與立體性,有較高的音樂技術含量,成為藝術歌曲有機的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陸在易先生的藝術歌曲中的優秀作品,是中國當代藝術歌曲曲庫中的珍品,尤其是他的《我愛這土地》無論在藝術歌曲的體裁規範,美學追求,詞曲結合,藝術風格,鋼琴寫作等方麵都是成功的典範。值得我們加以總結,學習,以繁榮我國當代藝術歌曲的創作、表演、教學與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陸在易.我愛這土地.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29 .後記
[2] 同上
[3] 許自強 . 歌詞創作美學 .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5
[4] 趙憲章 . 文藝學方法通論.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012 .6-7

 --- 轉載於網絡

 

《我愛這土地》  艾青 詩(作於 1938年)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啊 和那來自林間溫柔的黎明

這無止息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啊 和那來自林間溫柔的黎明
然後 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麵
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啊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女高音獨唱(完整版): 演唱 郭森  鋼琴伴奏 韋福根




男中音獨唱(完整版): 演唱 廖昌永  鋼琴伴奏 江晨


女高音獨唱(簡縮版): 演唱 郭森  鋼琴伴奏 韋福根




《望鄉詞》  於佑任 詩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 隻有痛哭。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 永不能忘。
天蒼蒼, 野茫茫, 山之上, 國有殤!  

男中音獨唱 : 演唱 廖昌永  樂隊伴奏 上海交響樂團

 


《橋》  於之 詞    

水鄉的小橋姿態多
石板逢裏長藤羅
三步兩橋連水港啊
條條玉帶映碧波
姑娘挑藕橋頭歇
老漢送糧橋下過
離家千年也戀水鄉
願做人間橋一座
離家千年也戀水鄉
願做人間橋一座
 

男高音獨唱 : 演唱 戴玉強  鋼琴伴奏 韋福根

 

男中音獨唱 : 演唱 廖昌永  鋼琴伴奏 江晨


 

《家》  孫新凱 詞    

家啊家, 家在哪? 家不在人家的屋簷下,
家在長長的鄉愁裏, 愁了九十九個夏。
家像那太陽遠遠的暖,家像那月兒高高的掛。
家像那太陽遠遠的暖,家像那月兒高高的掛。
家像那月兒高高的掛。 

家啊家, 家在哪? 家不在他鄉的竹籬下,
家在彎彎的黃河邊, 等了九十九個夏。
家是那燕子回歸的巢,家是那兒女思念的媽。
家是那兒女思念的媽。 啊~~~~~~ 

男中音獨唱 : 演唱 廖昌永  鋼琴伴奏 江晨

 


《盼》  佚名 詞    

回來吧,曾給我活力的身影,
回來吧,曾給我生機的顏色。
啊,請原諒魯莽,請原諒過錯,請原諒過錯。
藍天不能無雲朵,心兒不能再焦灼。
啊~~~~~~~

春雨是我盼你的淚,河流是我盼你的歌。
春雨是我盼你的淚,河流是我盼你的歌。
回來吧,回來吧,回來吧。 

男高音獨唱 : 演唱 戴玉強  鋼琴伴奏 韋福根

 

男中音獨唱 : 演唱 廖昌永  鋼琴伴奏 江晨

 


《彩雲與鮮花》  張鴻西 詞    

山想清泉樹想春,姑娘啊姑娘你想什麽?
山想清泉樹想春,姑娘啊姑娘你想什麽?你想什麽?
我想變成彩雲,飛遍壯麗的山河。我想變成鮮花,裝點芬芳的生活。
我想變成彩雲,飛遍壯麗的山河。我想變成鮮花,裝點芬芳的生活。
啊~~~~ 

山想清泉樹想春,姑娘啊姑娘你想什麽?
山想清泉樹想春,姑娘啊姑娘你想什麽?你想什麽?
我想變成彩雲,伴隨勇敢的銀燕。我想變成鮮花,開放在親人的心窩。
我想變成彩雲,伴隨勇敢的銀燕。我想變成鮮花,開放在親人的心窩。
啊~~~~, 開放在親人的心窩。 

女高音獨唱 : 演唱 郭森  鋼琴伴奏 韋福根

 


《最後一個夢》  張鴻西 詞 

做了多少回夢,回回夢相同,
慈母愛,兒女淚,骨肉喜相逢。
重陽糕,端陽粽,鄉土情意濃,鄉土情意濃。

做了多少回夢,回回夢相同,
蝴蝶蘭,相思樹,花開沐春風。
白雲飛,浪花笑,兩岸架彩虹。

海峽,海峽,但願這是最後的夢,
最後一個夢, 海峽,海峽,明天真的團聚在故鄉明月中,
故鄉明月中。呣~~~~~~  

女高音獨唱 : 演唱 郭森  鋼琴伴奏 韋福根

 


《祖國,慈祥的母親》  張鴻西 詞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 用那滾燙的赤子心靈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 用那滾燙的赤子心靈
親愛的祖國 慈祥的母親
長江黃河歡騰著 歡騰著深情
我們對您的深情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 用那閃光的美妙青春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 用那閃光的美妙青春
親愛的祖國 慈祥的母親
藍天大海儲滿著 儲滿著忠誠
我們對您的忠誠

 

男高音獨唱 : 演唱 戴玉強  鋼琴伴奏 韋福根

 

男中音獨唱 : 演唱 廖昌永  鋼琴伴奏 江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x09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感人動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