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又一隻華南虎-韓國為漢字申遺實為中國網民誤傳

(2007-12-17 07:21:35) 下一個
又一隻華南虎-韓國為漢字申遺實為中國網民誤傳



中新網12月13日電 昨日,有中國媒體稱,“中國網民炮轟韓國‘漢字申遺’”。韓國的通訊社韓聯社今日報道稱,這個是“中國媒體誤傳”。事實上,經過《環球時報》記者調查,中國媒體的報道確有出入。

  據中國南方某媒體報道,由於韓國將向聯合國申請將漢字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網民正在憤怒不已。這篇題目為《韓中文化戰》的報道指出,韓國試圖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為該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不過韓聯社報道指出,據調查,首爾大學國史係或東洋史學係等在職教授中沒有名叫樸正秀的教授,而且韓國國內也沒有要求為漢字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舉動。

  韓聯社稱,此前,中國媒體曾誤傳無從查明身份的一位韓國學者主張“漢字發源於韓半島”,並且毫無根據地說韓國試圖獨占漢字。這種鬧劇一般的文化爭論煽風點火,影響到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


對“韓國要給漢字申遺”引發的新一輪中韓文化之爭,韓國一些人士有自己的看法。韓國國會圖書館的蘇俊燮博士分析說,韓國和日本一樣,是一個單一民族,民族主義本來就強。特別是韓國,曆史上一直處於大國的包圍狀態,有些人心裏總是想“我們自己很偉大”,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蘇俊燮說,在中國也一樣,中國也有一些網民缺少責任心,放出各種沒有根據的話。他建議兩國要冷靜思考和對待,盡量不要把各國的極端思想放大。韓國人沒有必要去擴大少數人的主張,把它當作全體韓國人的集體主張,“韓國政府也無法完全禁止這些主張,因為從另外的角度看問題是很自然的,他們根本不是專家,也沒有什麽學者認同他們”。“鄰國的關係總是交流與衝突結合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受到煽動和刺激,媒體應該注意這個特殊情況”。蘇俊燮還告訴記者,韓中兩國的媒體也不要煽動本國的國民。比如說,駐中國的韓國記者將中國人不喜歡韓國的報道發回國內後,韓國人看了當然很生氣,自然也產生對中國的不良看法。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國,不理解韓國作為單一民族的小國的情緒,反過來也一樣,韓國人也不明白中國的一些做法。中國應該在一些問題上表現出寬容,兩國專家也應直率對話。

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研究員王達三博士說,不同國家和民族圍繞文化、傳統和宗教問題展開一些爭論是常有的事。就在兩周前,有美國學者說法國文化沉淪了,法國學者馬上反唇相譏,為法國文化進行辯護。但是,像韓國一些人眼下的做法在世界上還不多見,也不敢令人恭維。提到三年前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韓國為“江陵端午祭”申遺,王達三說,過端午節已經不是中國的專利,更不是韓國人的專利,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也有過端午節的傳統,而且呈現出各自的差異,像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人還保留吃粽子的傳統,但韓國這樣的國家卻很少有人準備粽子來吃。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從時間上看其形成要晚於中國的端午節,經上千年演變後,端午祭有了韓國本民族的內容和特色。就此而言,韓國申請端午祭也無可厚非,畢竟它申遺的不是整個端午節。但有一點很明確,即端午節要比端午祭的影響大得多。

王達三認為,中韓文化之爭基本上是個文化層麵、學術範圍的民間爭論,隻是中韓關係的一個小小插曲,不會影響中韓友好大局。中國人應客觀理性地看待中韓文化之爭,並對韓國人的做法給予適當的包容,從而體現出大國國民的文化修養和心理素質。孟子曾說過:“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此外,中國一些網絡作品和學術作品本身也缺少嚴肅性,如“孔子就是喪家犬”、“李白是小混混”、“諸葛亮是中國最虛偽的男人”、“曹操原本是女人”等引起過人們廣泛議論的新奇言論。在一些中國學者看來,這些質疑和顛覆之聲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威脅。(駐韓國特約記者 詹德斌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陶斯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