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一個人和做一個媚洋人,哪個更重要?

(2007-11-25 07:39:55) 下一個
Bater按:既然換概念這麽流行,我給常同學的帖子換了幾個字,也來請XDJM們思考。這當然是拾人牙慧、毫無創意,我隻是告訴常同學,隨便換個角度,你得到的結論完全不同。
-----------------------------------------------
做也可以為了一個人和做一個媚洋人,哪個更重要?

觀察下來,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根本的問題。做一個人和做一個媚洋人,有矛盾嗎?到底有什麽矛盾呢?

一、
先說一說什麽是我所說的媚洋人。這裏的媚洋人並不是指有美國的、或者加拿大的、或者澳大利亞的國籍的公民,而是指一個人在思維結構和思想方式方麵是“媚洋式”的。好比一位中國人入了美國籍,衣食住行全部美國化,也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但他仍然不是我所說的媚洋人。

對“媚洋式”的思維結構和思想方式的描述,也不可能以一概全。它隻能包括大多數媚洋人,而不包括其他一些媚洋人。而且,在這篇帖子裏,有限的篇幅也不可能讓我例舉出所有的方麵,隻能用一兩個例子來初步闡述我的想法。

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我今天看到的一段話,摘錄如下:“批評中國有兩種,一種是愛之深,責之切。還有一種是在國外的人,是真的假洋鬼子,喜歡批評中國來討好美國人,好像覺得唯有批平中國,才顯得他高人一等似的。我想你應該屬於第一種,但是如何讓別人覺得你是第一種而不是第二種,這是一個問題。。。

有一點是,中國人之所以更加敏感,與她的曆史背景和現在的模式都有很大的關係。而且,不能否認的事,中國是美國和別的國家一直都很挑剔的對象,這一點上來講,我們很多人變得更加Defensive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每天聽BBC對美國的報道,就覺得外國人的確基本是很喜歡找對中國不利的事情來報道,說起中國來,喜歡以一種不懈的嫉妒口吻,舉個例子說:說起來嫦娥等月,有一位就很不懈地說,這個能說明什麽呢?我們不是早就登了嗎?談起玩具的事,談起奧運的事,都是一種找茬的口吻,我覺得可能因為別人對我們不寬容,我們才變得不夠寬容的吧?:) ”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culture&MsgID=265489)

我認為這段話具有代表性的原因在於,該同學把一般媚洋式思維結構和思想方式的要點,描寫的非常清晰和入木三分。我將該同學的話總結成兩點:1)對中國的任何事情都要做批評。我這樣說的原因是,胡扯和不胡扯的界限在於,你是否對批評作出限製;無限製的批評,無論其起因如何,就是胡扯;2)這種胡扯的原因或者情意結是,近代西方的強盜曆史,以及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找茬”。

具有這種思維結構和思想方式的媚洋人,就是我所說的媚洋人。

二、
再說一說什麽是我所說的“人”。這裏的“人”不是指一般物理概念上的動物的人,也不是指一般能否思想的人,而是指這樣一種特定的人:他們已經意識到了祖宗的存在和民族的尊嚴,並且同意這樣的尊嚴高於所有其他任何價值,並堅信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活動都不應該僅僅圍繞這樣一個準則——以個人為目的。因此,即便你是一個滿腹經綸、學貫古今的學者,但不讚同這一原則,那麽,你仍然不是我所說的那個“人”。

三、
做這樣的媚洋人與做“人”究竟區別在哪裏呢?

區別在於對待中國的態度,以及相應的價值觀。我本人喜歡用自私這兩個字,來特指以人為目的。對於一個這樣的媚洋來說,他/她的最高價值是他個人,其次才是國家、民族和集體。國家、民族和集體的利益也可以為了個人被犧牲掉。因此,做一個這樣的媚洋人與做“人”就有了根本的區別,這個區別就在於民族的尊嚴。

四、
我今天不打算在這個帖子裏討論個人的價值是否應該高於國家、民族和集體的利益,以及孰是孰非的問題。我隻想將這個區別劃分出來,並且等待其他同學的指正。

我要聲明的是,無論你願意做這樣的媚洋人或者做“人”,我都沒有完全否定或者肯定你的意思。本來這種問題沒有一個確鑿無疑的答案,有大量的疑問在裏麵懸置著,困惑著許多人,包括我自己。

然而,一個比較明確的傾向還是需要的,起碼你在思考的時候,這個傾向就是你的立場。這一點你應該首先讓自己明確一下。思考的過程,很多時候是一個妥協的過程。但從不同的立場出發,再來作出妥協,其差異還是巨大的。

五、
做一個人和做一個媚洋人,哪個更重要?為什麽?

六、
先做一個人,是否能更好地做一個真正的媚洋人呢?為什麽?

七、
做一個人,是否就夠了呢?為什麽?

八、
你真的對這個問題想清楚了嗎?何以見得?

九、
做人的問題,重要嗎?應該忽略不談嗎?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