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讓我們祝福嫦娥一號第三次近地點變軌

(2007-10-29 21:28:44) 下一個
嫦娥奔月分四個階段

隨著我國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嫦娥一號如何飛到月球就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在衛星升空400秒以後,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就開始負責所有飛行控製工作,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主任、航天測控專家朱民才為記者解讀了整個嫦娥一號衛星飛行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主任朱民才介紹,本次嫦娥一號衛星從發射到環月飛行,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段是發射段:運載火箭把衛星送入繞地球飛行的大橢圓軌道。主要事件有火箭起飛;星箭分離,確定初軌;太陽捕獲,建立巡航姿態;定向天線展開;太陽翼展開。“這些動作嫦娥一號衛星已經圓滿完成”。

第二段是調相軌道段:星箭分離後,依靠星上推進係統進行第一次遠地點變軌,衛星近地點高度由約200公裏抬高到約600公裏。再使衛星繞地球做三次加速變軌,一次比一次飛得更遠,越來越接近月球。最重要的是第三次近地點變軌,衛星遠地點高度由12萬餘公裏提高到約40萬餘公裏,進入114小時地月轉移軌道。

第三段是地月轉移軌道段:衛星調整飛行路線,準確飛向月球。在這個階段,衛星將在北京飛控中心人員的指揮下,修正進入月球軌道的軌道偏差,朝正確的方向繼續飛行,準確飛向月球。

第四段是繞月軌道段:衛星接近月球時“刹車”,通過三次製動進入一條高度200公裏的極月圓軌道,開始繞月飛行。之後,建立環月姿態,進入對衛星長期管理模式。

朱民才強調,第二段調相軌道段的第三次加速變軌,也就是第三次近地點變軌是整個飛行任務最關鍵的環節之一。經過這次變軌,衛星的遠地點高度將由12萬餘公裏提高到37萬餘公裏,進入114小時地月轉移軌道。朱民才透露,“一旦這次變軌不成功,再次實現軌道控製的有利時機隻能等到一個月之後,危險將大大增加。”

數字解讀

千餘條實時指令

嫦娥一號衛星在飛行的不同階段設置了10餘種工作模式。在整個奔月過程中,衛星從上升段至建立環月模式及進入長期管理階段,要經曆入軌段控製、四次調相軌道控製、二至三次中途修正、三次近月製動、環月軌道維持等十多個重點測控弧段。其中涉及上行控製有實時指令1092條,延時指令949條,注入數據57種格式。下行遙測工作模式設計了多種遙測格式、編碼方式和碼速率,各種組合共32種。從這些繁雜的數字中,足可見此次任務測控的難度。

從衛星升空400秒以後的所有飛行控製工作,都將由北京飛控中心完成,包括對衛星運行狀態的計算、判斷和調整等,從衛星發射到完成任務,要持續一年多的時間。

4800多頁飛控方案

“為了應對信號衰減問題,我們研究製定了三十多種傳輸、編碼方式,在滿足精度的情況下,盡量滿足速度。”朱民才說,這在神舟五號、神舟六號飛船都沒有遇到過,當時信號的傳輸方式也就兩三種。

為完成好這次任務,北京飛控中心完成了全套飛控實施方案,“方案加起來多達4800多頁。”朱主任說。

上千頁紙的協同程序

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任務中增加了一些國外測控站,朱民才介紹,這次采用航天網、天文測控網和歐空局網來測控,就是為了確保“嫦娥”能一直在我們的測控下,不會迷途。以前執行任務還從來沒有同時動用三大網,這些測控網的機製和模式不同,組織、管理和協調的難度很大,為此飛控中心製定了上千頁紙的協同工作程序,正常情況下怎麽做,非正常情況下怎麽做,非常細致,一目了然。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