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客

海客談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信至所止, 生活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個人資料
正文

加東行 (九) Gaspe’ : 風光迷人的半島

(2008-10-01 10:00:30) 下一個

(九) Gaspe’ :風光迷人的半島
Gaspe’ ,在美洲印第安人 Mi’gmaq 的土語裏意味著“土地的盡頭”,是我們加東之行的最後一站。如果略有閑暇,這個位於 Saint Lawrence 河口的景色優美的半島絕對值得你花上一周左右的時間去遊覽。我們隻是用整整兩天的工夫沿著環繞半島的公路 Hwy132 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
早晨到達 NB 與 Qubec 的分界線—— Ristigouche River 時,天氣依然陰沉。位於 NB 邊界小城 Campbellton 旁邊的饅頭形小山包—— Sugarloaf 在陰雲下透著一種詭異的青色。今年全國各地的雨水都多,山中的楓樹仍呈夏末的墨綠色。可以想象,這裏的秋天應該是很美的。我們不是法國佬,我敢保證不會有“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感覺(因為就是 1760 年在 Ristigouche 河畔的一場激戰使法國人最終丟掉了這塊殖民地)。

 

Hwy132 在 Gaspe’ 半島南麵的路況不是很好,加之不時停車觀景,我們到達當日的目的地—— Perce’ 小鎮時天已過午。計劃旅行時從網上隻查到兩三家 Motel ,恐怕該地住處緊張,提前一個多月就預訂好了。到了這兒才發現,整個小鎮隻有沿著 Hwy132 的一條街,街上除了 Motel ,還是 Motel ,另外還有兩三個 Campground 。但遊人也確實不少,所有旅館幾近客滿,倒是 Campground 還有不少空地。幾乎所有住處都衝著一個方向——鼎鼎大名的 Perce’ Rock 。

 

 

這是從碼頭看到的 Perce’ Rock


Perce’ Rock 是 Gaspe’ 半島上最壯麗的奇景,這塊巨大的金紅色岩石是洶湧的大西洋海潮擊碎了北岸的山岩而形成的。它長 433 米,寬 90 米,高 88 米,遠遠望去就象一艘駛向 Perce’ 鎮的巨艦。
 

Perce’ 在法語裏是“穿刺”的意思,源於岩石上的巨大孔洞。岩石上原有兩個洞,其中一個 1845 年就塌陷了。 Perce’ Rock 和距海岸 3.5km 的“鳥島”—— Bonaventure Island 一起組成了魁省公園,現已升格為國家公園。從早 8 點止晚 5 點,遊人可乘船繞岩石觀察並可上島觀鳥。這天海麵上風浪很大,我們乘坐的小艇衝上浪峰,再跌入波穀,一會兒又呈 30 度角左右搖擺。我一手抓牢坐椅,一手抓住相機,努力掌握好平衡,跟著旁邊拿大炮的哥們狂拍濫攝。
小艇駛近岩石南端


繞到了岩石的背麵


小艇乘風破浪向鳥島駛去。這個麵積為 4.16 平方公裏的小島號稱北美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估計有 25 萬隻海鳥在這裏築巢,包括 11 萬隻塘鵝,另外還有 1200 多隻海豹棲息在西南沿岸。島東南麵皆為懸崖峭壁,怒濤拍岩,其聲若雷,其狀如雪。


遠觀高聳陡峭的岩岸上層層疊疊,一片片白色的斑點;近看密密麻麻,原來都是一群群的海鳥。


小艇接近鳥群棲息的岩邊,群鳥遮天閉日,鳥糞惡臭撲鼻


成千上萬隻海鳥上下翻飛,覆蓋在岩石上白花花一片,蔚為壯觀


乘船歸來,時至退潮。 Perce’ Rock 的北端漸漸現出與海岸連接的鵝卵石通道。現在可以從岸邊接近 Perce’ Rock 了!不過要小心,隨時都有岩石碎塊從上落下


位於 Gaspe’ 半島最東端的 Forillon 國家公園三麵環海,宛如一隻巨大的鳥嘴向大西洋直啄進去。公園依山傍海,懸崖險峻,植被蔥綠,是熊、鹿、海豹、海鳥的優良棲息地,附近洋麵也是大量鯨魚(包括藍鯨)的出沒場所。我們在公園裏走了一條往返 8km 的 Trail—Les Graves , 從車行路的終點 Anse-Aux-Ame’rindiens 一直向東到天涯海角 Cap-Gaspe’ 。這條 Trail 也是縱貫北美東北部的 International Appalachian Trail(IAT) 的起點。天氣是出奇的晴, UV 也是出其的高。路上但見熊跡處處,熊糞堆堆, Hiker 們時而躡手躡腳,時而東張西望,可就是不見熊的身影。我嘴上安慰有些失望的女兒說,大概是 UV 太高,黑熊也怕曬呀,都躲到樹林裏睡大覺去了。心裏卻想要是真的碰上熊,恐怕大家都是葉公好龍的一把手。及至端頭,隻見壁立千仞,山海相擁,構成了一幅雄奇的山海風景圖。


Cap-Gaspe’ 上的燈塔建在陡峭高聳的懸崖之上,如果乘直升機觀看應該有很震撼的效果,我早先就是被在圖書館裏所看到的一幅航空照片所吸引住的。


Hwy132 在 Gaspe’ 半島北部的一段是非常優美的風景路。從 Forillon 國家公園經過 Ste-Anne-des-Monts ,再到 Matane ,公路修建在山海之間,常常是每翻過一座山,就繞過一個海灣,在海灣處必定有一個漂亮的小鎮,小鎮無一例外地由色彩斑斕的住宅、頂尖高聳的教堂和美麗安靜的墓地所組成,靜悄悄地表述著人們的生活、信仰和死亡。這裏遠離塵囂,節奏悠閑,宛如世外桃源。我相信住在這裏的人一定是清心寡欲,很平和安靜的。這樣開著車,就使我想起一個老問題:為什麽要遠行?


後記:浪跡 16 天,縱橫 6500km ,老天爺真的是很照顧,我們加東之行幾乎沒有因為天氣而影響行程。今年的頭幾個颶風都往西偏過去了,直到我們回來後才有跑到加東的。據說加東的冬天很不好過,不過夏秋季節我們去旅遊的時候真的是感覺很爽。在外旅行的生活條件比居家艱苦得多了,有時夜半風雨起,還得趕緊爬起來收拾東西加固帳篷,可身體一點毛病也沒有。回來後一上班,我的感冒呀鼻炎呀頭痛呀失眠呀等等老毛病就又犯了。我真的是要見異思遷(見到喜歡的異性,馬上就想遷移過去)了,嗬嗬。


感謝班長和網友們的鼓勵與鞭策,在下的加東之遊也算是交代完畢。還是回到我的問題,為什麽要遠行?這本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古人有行萬裏路勝於讀萬卷書之說,但我更喜歡有位孤獨行者的一句話——“因為沒去過”。陶淵明隱居桃花源,卻堅決把兒子送出去,就是因為兒子沒有經曆,沒有見識。我常常想,人們之所以熱愛旅遊,大概就是想獲得親臨其境的體驗吧。

正是:  萬水千山縱橫 豈懼風急雨翻
          豪氣吞吐風雷 飲下霜杯雪盞
          獨闖高峰遠灘 人生幾多個關
          卻笑他世人妄要將漢胡路來限
          曾想癡愛相伴  一路相依往返
          誰知心醉朱顏 消逝煙雨間
          憑誰憶 意無限 別萬山 不再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