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傾斜與平衡

(2006-12-02 01:38:48) 下一個

“中國不僅要舉起“發展”的旗幟,更要舉起”公平”的旗幟。”

                                           2003年歲末寄語

                                       2004年 1月2日

         2003年,世界經曆了一個多事之秋,中國也度過了風雨一年。“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這一年的幾許驚心動魄,幾許蕩氣回腸,將在曆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這一年,中國麵臨著一個失衡的世界。冷戰後的世界本來就失去了製約與平衡。一場伊拉克戰爭,是超級大國在“反恐”“控武”的大旗下掩護的爭奪戰略資源和戰略要地的大事件,它深刻而長遠地改寫世界地緣政治版圖,使失衡的世界更加傾斜。
          世界也麵臨著一個失衡的中國。20年經濟的高速發展,成就了世界經濟史上的“中國奇跡”。然而,這種單騎突入,高歌猛進式的發展模式,既使中國的國力大增,也使中國從一個均貧的國家,變成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並且,原來遺留下來的城鄉差距,東西差距等有擴大的趨勢。而更深層的,還有政治體製的失衡和人心道德的失衡。中國猶如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隻有一邊的輪子有氣。因此,胡溫上台伊始,麵對的並非是的一馬平川,而是一個傾斜的大地。
         於是,在過去的一年,我們目睹了在這個失衡的舞台上,上演的一幕幕驚險活劇。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幾乎使中國停擺,給新班子一個下馬威。非典,看起來是病魔對人類的一場偷襲,卻將中國官僚的顢頇,尤其是中國農村醫療保障製度的缺失暴露無遺。另一方麵,非典的出現,也給了胡溫壯士斷臂,祭旗出發,修補籬笆的機會。
         而孫誌剛案則是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中國城鄉的失衡。一個來自農村的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僅僅因沒有一紙暫住證,而在大城市裏死於非命。這是用一條的年輕的生命,無聲地抗議了中國存在的社會鴻溝。
 失衡不僅發生在中國內地,也在發生太平洋兩岸。中美之間上千億美元的貿易,是維係兩國關係平衡的重要紐帶。然而,這一切讓許多人不舒服。逼迫人民幣升值,抵製“中國製造”,居然成了2003年美國的政界和經濟界的大合唱。
         失衡更發生在台灣海峽兩岸。多年以來,“維持現狀”維係著海峽兩岸的平衡,然而,對權位的迷戀,教人從火中取粟。阿扁玩公投,鬧獨立,使一時間台海風波詭異。
          今年中國人最開心的日子,要數金秋的十月。一艘神舟飛船不僅把一個楊利偉,而且把13億人的心帶上了太空。中國憑此擠進了原來由美俄獨占的航天俱樂部。然而,我們更關心的是,神舟工程,不是讓中國人到太空一遊,而是要帶動更多產業的發展和整體科技的提升。讓中國人不僅能出口鞋子,而且能出口高科技,在產業上獲得平衡。而且,不僅讓中國人飛得更高,而且能看得更遠,讓這個古老民族不僅博大,更要高遠,在哲學的高度上獲得平衡。
 因此,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憂心地看到了中國傾斜的危機,也欣喜地看到了扭轉傾斜的巨大努力。胡溫將非典的天災,化著一次整頓吏治的機會,和重建基層衛生製度的契機。將孫誌剛命案,作為張揚公民權利,推動人本思想的起點。同時,在發展戰略上,更多關注三農,在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同時,提出振興東北。在國際舞台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穩定周邊,運用自由貿易作為紐帶,將港澳和東南亞聯成一體。過去停留在紙麵上的大中國經濟圈,乃至東亞經濟圈已隱然成形。在朝核問題上,加強斡旋的力度,從而都極大加重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砝碼。溫家寶的美國之行,顯露了對台問題的新思路,即借美反獨。美國出於對中國份量的衡量,也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強力敲打阿扁,暫時驅散了籠罩在台灣海峽上空凶險的迷霧。這一切,都使天平向大陸一麵傾斜。
         鄧小平說過,“發展就是硬道理”。然而,時至今日,發展並不能解決中國的所有問題。歲末亮麗的經濟發展統計數字,巨額的外匯儲備,已經不能讓我們驚喜心跳。過去一年,我們更為高興的是看到了中國向平衡的轉化。包括經濟發展內部的平衡,經濟發展與政治改革的平衡,台海兩岸的平衡,中美關係的平衡,以及更深一層的人與自然的平衡,人與人的平衡。中國不僅要舉起“發展”的旗幟,更要舉起”公平”的旗幟。不僅要摸著石頭過河,更要繞開礁石搶灘。所以,我們更希望胡溫能繼續過去一年所積聚的能量,將中國號列車穩健地開向未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