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合與清濁之間

(2006-11-28 01:38:19) 下一個
              民主的核心是選舉製度,選舉製度有種種優點,但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容易導致民眾中分歧的顯性化,深刻化,或稱“製度化”。政客們為了一己之目的,刻意操弄議題。一場選舉下來,勝者歡呼的同時, 伴隨而來的是社會被分化,人心被撕裂。尤其當這個議題事關重大時, 對社會的傷害就不是癬疥之疾, 而是難以愈合的內傷。
                因此, 選舉製度行之有效的一個前提, 就是整個社會基本價值觀的大體一致。否則, 民主的清流就容易被政客們攪起的濁水所壓倒。
 美國的選舉製度行之有年 ,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是美國社會建築在認同國家, 認同自由民主理念的共同地基上。民主黨與共和黨兩黨之間你爭我鬥, 但並非不共戴天, 在根本問題上並無原則區別。故民主製度使美國融合, 使美國強大。即便如此, 美國也有因選舉而分裂的時候。我們就曾目睹了美國2004大選因伊拉克戰爭爭議而被劃傷的情形,其傷口至今在流血。
                而在別的一些地方, 情形遠不如美國那麽樂觀。如台灣的一場接一場的選戰,推向了社會走向分化。因為在統獨這一重大問題上存在兩種勢力的尖銳對立。前有李登輝,現有陳水扁,以獨立為旗幡, 將大陸妖魔化,籍此將對手抹紅抹黑,並把激怒大陸作為選戰屢試不爽的法寶。如此下來,“分”字主導了台灣政治格局和社會人心。我們目睹了國民黨內部的裂變, 台灣社會的藍綠分野,更嚴重的是兩岸的對立敵視。這絕非台灣之福, 也非兩岸之福。因此, 李氏和陳氏主導的選舉, 看在海外華人眼裏, 不諦是一股股濁流在翻騰。  
               而剛剛結束的台灣“三合一”選戰,情況似乎有了變化。在縣市長等選舉中國民黨大勝, 一吐多年來的鬱悶之氣, 也扭轉了其勢力不斷下滑的格局。一個政黨, 其強弱勝衰取決於其領袖能力, 方針政策, 民眾基礎和外部援助。自今年以來, 國民黨在這四個方麵大變, 連戰大陸行開啟國共合作新格局, 也結束了左手反共, 右手反獨的兩麵作戰政策, 扭轉島內統獨的力量對比。國民黨直選出更具民望的馬英九, 老樹生出新枝。另一方麵, 民進黨長期執政盡顯無能, 捷運案更暴露出它已深陷入黑金濁水之中, 分化兩岸的議題, 也失去了往日的靈驗。因此, 政黨攻守之勢的變易, 比人們預料的快得多, 而背後就是反映了台灣民意的成熟與變化。
             所以, 與以往不同的是, 這次選戰是一場清流壓倒濁水, 合作壓倒分裂的選戰。它催促了國親的合並, 呼換著兩岸的合作。以清流自許的馬英九, 力量第一次跨過了濁水河, 將黑金的招牌還給了民進黨, 而且在勝選後的講話中, 呼籲當局放寬兩岸合作。當然, 國民黨隻是打贏了一個戰役, 並未贏得戰爭。兩岸的統一, 更是一個遠期的目標。但是, 此次選舉中, 清流的勝利, 合作的勝利, 這是值得稱許的地方。
            “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櫻,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楚辭·漁父》)當我們在觀察和思考選舉製度時, 當我們觀察和思考台灣政治和兩岸關係時, 其中的分合, 清濁因素都是值得留意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