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8)
2008 (129)
2009 (60)
2010 (64)
2011 (67)
2012 (97)
2013 (58)
2014 (32)
2015 (49)
2017 (46)
2018 (91)
2019 (50)
下屆總統是黑人男人還是白人女人?
潤濤閻
1-6-08
早在去年秋天,我與朋友們閑聊希拉裏和奧巴馬二人時就提出美國人接受黑人男人當總統要早於接受白人女人當總統。隻是美國人基本上都認同俺的這一觀點,而中國人沒有一人認同。個中理由您讓潤濤閻慢慢講給您聽。
(1)美國今天的主流社會性別歧視遠大於種族歧視
對於這一點很多中國人不理解,更別提認同了。事實上,美國家庭暴力也就是丈夫打老婆的案件層出不窮,要比種族歧視案件多得多。在美國,除了公司的白領階層(不包括高薪總裁等職位)和大學裏的教授女人能與男人同工同酬外,其他領域依然是男人的天下。美國500強大企業,沒幾個女總裁。美國人到了中國的上海發現丈夫在廚房裏燒菜,老婆根鄰居聊天,表示驚訝。因為在美國的絕大多數家庭,丈夫到家看電視,老婆做飯。
別以為美國的主流媒體從不把性別歧視當成大事來報道就以為美國的婦女地位也跟中國大陸一樣。美國主流媒體都心照不宣,大家都知道但沒人去捅這層窗戶紙。
(2)美國的曆史對女人的歧視遠遠大於種族歧視
先說教育,美國的常春藤著名高校哥倫比亞大學在1982年前女人是不能被錄取的。哥倫比亞大學坐落於聯合國所在地、世界人權組織活動集中地---紐約。然而,婦女解放的滾滾洪流一直衝不進去這所坐落在紐約市中心的名校。每當我告訴朋友們這個曆史事實的時候,大家都感到驚訝,甚至懷疑是否如此。現將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物英文原文打入,以便讀者了解。
1981,December 7—Columbia Trustees decide to admit women into Columbia College, the last of the heretofore all-male Ivies to do so.
這段是說在1981年12月7日哥倫比亞大學理事會決定招收女大學生。
1983,September—The first entering coeducational class of Columbia College (1987) consists of 45 percent women, 55 percent men.
這段是說1983年秋季哥倫比亞大學第一次男女混合招生入學(按照美國的說法算是1987級),女生占45%,男生占55%。
這個曆史事實表明,美國婦女解放的步伐別說比歐洲發達國家,就是比獨裁的中國都慢了一拍。
然而,美國黑人進入美國名牌大學要早得多。同樣拿哥倫比亞大學為例(這樣比較公平),黑人何時進入哥大,目前該校已經找不到記錄了。但至少在1960年以前。60年代哥大的黑人大學生學生會組織非常活躍,出了不少名人。除了黑人外,其他族裔男人包括亞洲男性留學生100多年前就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但外國女人不行。中國的男留學生就有唐敖慶、宋子文、胡適、陶行之、郭炳文、馬寅初、蔣夢麟、馮友蘭、顧維鈞等名流畢業於哥大。外國的男人可以,美國的黑人男人可以,但美國的白人女人不可以。
另一個例子就是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頓。開始招收女大學生後,仍然禁止女生有自己的俱樂部。很多年後才在女權運動的衝擊下不得不放開。
(3)美國白人女人擁有選舉權比黑人男人晚得多
美國憲法中的Men are equal(男人生來平等),沒有講膚色,但講的非常清楚是男人。美國黑人男人投票比白人男人晚,糾其原因是因為美國人多少繼承了英國人“公民選舉權與納稅人劃等號”的傳統。要有財產才納稅。但早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北方的黑人就有富豪了。最出名的叫保羅-卡菲的黑人,他做買賣發了大財,成為美國當時的10大富豪之一。1779年,他聯合麻州的另外6位黑人富豪發起了(嚴格說是“接過了”)“沒有選舉權就不納稅”的口號,宣布拒絕上稅。第二年,也就是1780年,美國北方基本上取消了奴隸製。比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當總統的1789年還早。這就是為何北方建國前就出了黑人富豪的背景。但從法律上廢除奴隸製是第三任總統傑佛遜完成的。美國建國後各州議會幾年後分別通過法律闡述,給予所有納稅的男人(自然包括黑人和其他膚色美國公民)以等同的投票權。
事實上,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上台就有不少北方黑人的投票。從此以後,黑人在北方逐步走上了從政道路,有黑人議員、縣長、市長、州長。
而美國的南方則是在南北戰爭之後黑人才有了自己的財產,才逐步獲得了財產保障權、納稅義務和投票權。
那麽,為何傑佛遜執政時的聯邦法律不能被南方執行呢?這就是美國的國情所決定的了。美國建國80年後也就是南北戰爭時才征收聯邦稅的,在這之前,個人所得稅隻交給州和地方政府。聯邦政府沒有錢,說話就沒有力量。連總統府被燒了重新建造都沒有錢,隻好把被燒黑的房子漆成白色,這就是“白宮”的由來。
1965年馬丁路德金死後,美國國會總要有所表示,便在憲法修正案上重新表明美國成年人不論膚色一律有選舉權。這裏不僅包括黑人也包括黃種人。但美國的曆史並不是黑人和黃種人從1965年才有選舉權的。
再看看美國白人女人的曆史。從1920年美國女人才有選舉權的。遠遠晚於南方的黑人男人。
(4)美國人性別歧視比種族歧視嚴重的道理何在?
美國是移民國家,最早的移民來自於英國,後來有不少法國和其他歐洲人。不論是英國還是其他歐洲國家,曆史上有史以來都是歧視婦女的。這個傳統已經融化在血液中。而隻有當他們來到北美需要勞動力開山修路,才從非洲運來大量黑人。對黑人的歧視從時間上講是很短的。
這就好比病毒侵染細胞,有的剛到細胞表麵就被免疫係統糾纏上了;有的能進入細胞,但隻能在細胞質裏;有的不僅進入細胞質,還進入細胞核,然後插入染色體的DNA中,不僅為害細胞,還要傳給下一代。要想幹掉這種病毒,難度可想而知。用古代中文的話說就是早已深入骨髓。美國人對性別的歧視就是這種病毒,從古代一直傳下來了。但美國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曆史很短。糾正起來比較容易。
(5)為何中國人大多都不那麽認為?
在美籍華人主要是從大陸來的華人看來,美國人會選白人女人當總統也不會選少數族裔的黑人男人。畢竟黑人人口少,白人多。還因為大陸人認為種族歧視可以理解,而性別歧視無法接受。
糾其原因是因為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一步就實現了男女平等,砸碎了這一本來是頑固透頂的磐石。僅憑這一點,要讓曆史忘掉老毛是極其困難的。如同秦始皇能讓打仗打習慣了的先秦各國統一起來不打仗了,魔鬼一樣的暴君能幹成的大事其他人很多代都完不成。秦始皇毛澤東都屬於這種魔鬼暴君。經過了毛澤東時代,人們對性別歧視的感受就不那麽深刻了。便無法承認美國還會有性別歧視。
(6)希拉利和奧巴馬誰是好總統?
上麵說的是美國的曆史與現狀。從這裏推論,不考慮具體的候選人,如果美國要選白人女人或黑人男人當總統,很可能是黑人男人捷足先登。然而,曆史是可以創造的。我們不能100%排除美國人這次就創造曆史改變曆史軌跡的可能。果真如此,那隻能表明美國人改變了曆史的本來走勢,而非白人女人先於黑人男人當總統屬於理所當然。對於多數美國人來說,奧巴馬戰勝希拉利不會吃驚,因為這符合美國的曆史步伐;要是希拉利戰勝了奧巴馬,反而會吃驚的,因為這改變了美國曆史的原有慣性。
就目前的狀況,美國人確實需要有希拉利這樣有從政經驗的總統。如果她能當總統,她會成為一個好總統。首先,在白宮8年,接觸、處理了無數內政外交有關的國家大事。他的智商不比她丈夫低下,而她的忍耐和理性要比她丈夫還好。再者,她丈夫克林頓當總統時,內政方麵,使美國財政有盈餘;外交方麵也非常成功。唯一的遺憾是他管不住他的“七寸”小弟弟。美國人甚至世界各國人都認為:
克林頓總統要是沒有他那“七寸”東東,他就是個“完美”的總統了。
這話潤濤閻沒必要認同,而所有的人倒是需要認同潤濤閻的結論:
希拉利就是因為缺少那個七寸東東,她才很難甚至沒有當“完美”總統的機會。
“完美”二字,伏下一筆?
潤濤兄很博學呀!
這次我個人還是傾向女性總統,感覺她相對會對中國人好一點。
Let's look at past elections. Black members of the Congress are usually elected from black districts. In the case of Obama, while he is highly appealing to the general voters due to his charisma and eloquence, don't forget he was elected with strong backing of the Chicagoland blacks. As a matter of fact, most black Congressmen are from districts specifically created since the Civil War to elect black representatives; no such districts exist for women. Black candidates generally do poorly in districts where minorities don't enjoy a substantial population edge. Congresswomen, on the other hand, are not elected from woman districts. They had to fight against their opponents on equal grounds and win. Mind you, Obama is the only black in the Senate, and he's not even a traditional American black. Just for comparison, there are 16 women in the Senate, none black. That so called "breaking trend" certainly doesn't apply here.
Black men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presidential nomination process for many years, yet they have made little inroads. The likes of Rev. Jesse Jackson and Al Sharpton have been marginal candidates at best. Why? Because they rely heavily on the blacks. Hillary really is the first women presidential candidate ever. Regardless of the current delegate count, she is still the one to catch in the Democratic camp.
Obama's strongest support comes from young people and Hillary the older. Historically, the young and the minorities tend to have below average turnout at the poll, whereas the older folks have been more enthusiastic.
And that little note on Columbia University is also a bit misleading. There has been women graduates from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since the 1800s, especially the graduate programs. True, Columbia College is the main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 of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but Columbia also has a renowned woman's only undergraduate college - Barnard College, 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1890. Barnard graduates receive diplomas from both Barnard and Columbia University. It is still a woman's college to this day.
As to who is more likely to win the general election in Nov, that's up in the air. Neither camp has to worry about the traditional blue/red states. Obama is just as assured to win the likes of New York/Illinois/California/Mass as Hillary. It's the swing states, such as Florida and Ohio, that will decide matter. Hillary will give even Rudy a run for Florida let alone anyone else the Republican can nominate. Those 25 electoral votes along with the traditional blue states will give the Democrat a substantial foundation. Don't forget, much of Florida is really the nursing home for New York.
公正的說法是, 哥大一直是和它的一所附屬女校“BARNARD” 共存的。這所女子大學就在哥大同一個校園裏, 兩所學校的學生可以互選課目,學生活動也常常共同進行。在很長的時間, 哥大為了從男校調整為男女合校, 曾經多次提議與BARNARD合並, 但是遭到BARNARD的拒絕。不得以才晚在80年代初, 自己招收女生。 以哥大在世界上的聲譽, 在那個時候還拒女生在門外, 輿論的壓力是不允許的。
BARNARD沒有並入哥大, 堅持小型女校的形式。 但是她的質量, 聲譽,都是遠遠不能和哥大相比,成為哥大校園上的附屬品。
美國現在連英國都不如,英國至19世紀以來第一次國民生活水平超過美國。共和黨再這麽無休止的折騰下去,美國和非洲也沒什麽差距了,為何不直截選個非洲人作總統呢?中國好像和非洲關係一直不錯。。。
Obama 對中國人最冷淡, 全美最大的亞裔政治團體80-20協會給他的聯係信件,他全不理睬, 希拉裏和EDWARD至少還回應了.
如果是高爾,我就投他的票,別人就算了,都是說謊不眨眼的政客.
希拉利過於極端,又沒有治國理念,忽左忽右,典型的機會主義者。愛德華和高爾都比她好。
克林頓不是個好總統,經濟好與他無關(股市跌的最凶的是他當政的最後一年)。他最大的敗筆在於,基地組織93年第一次炸了紐約世貿大廈;98年炸美國住肯尼亞大使館(相當於美國領土),死了幾百人;2000年把美國海軍戰艦炸了一個大洞。全是在他當政時,但是他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或著是腦袋裏根本沒有那跟弦(都在想與路溫司機鬼混,或怎麽應付了)。如果他是個稱職的總統,早就把基地組織鏟除了,也就沒有後來的9-11。
有些在這說廢話的人,毫無基本政治修養。樹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
跑腿,說話的,還真相信選舉呀?如果是真的,布什在FL的選票也不用重計了吧?
票,不為其他,就為她是女性。
看看奧巴罵所有的演講,從2004年的那篇 開始。客觀來說,我懷疑西拉力連胡子威都不如。她什麽成套的思想體係都沒有,除了要繼續打伊拉客,伊朗,就是大靠山可林頓.....
她八卦的名聲還特別不好,她連勞拉都不如。至少,勞拉沒有無聊到因為當過總統的老婆,就作什麽總統夢。她競選廣告中,除了幹巴巴讓人無條件投她一票外,沒有任何打動人的思想。出局吧,
愛德華茲都比她強。她沒姿格也不可能熬到正式參選。
美國中國無論哪一國,女總栽女董事都不會多,總的來說,跟男女天性有關——有幾個女人想奮鬥一背子奮鬥成“女強人”的?還不是大都抱著有個好老公有個幸福家庭的目標在生活,可惜女人跟男人不同,男人二者不矛盾甚至是相輔相成,而女人在大多數情況下卻隻能二取一。
中國難道不是“獨裁的”?
1。讀讀‘聖經’就明白了。‘聖經’重述了男女的區別,而淡述了種族的區別。
2。我看他(她)們倆誰也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