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鶩者。。。

其鳴無聲,其飛不能高遠,日沉浮於鷗鷺之間,而默以自容。
個人資料
正文

去留之間:人生的二難選擇——王鵬運述誌詞論

(2008-08-05 15:41:58) 下一個
           去留之間:人生的二難選擇——王鵬運述誌詞論

作者 : 劉紅麟,


王鵬運是清末詞壇的翹楚。他生活在一個天崩地解、國 難深重的時代,悲劇性時代刺激了詞人拯時濟世的責任心 與使命感。這便培育了王鵬運治國安邦的政治理想。其次, 旖旎的桂林風光,熱烈的生命激情,在王鵬運天性中植人了 酷愛山水、神往田園的因子,這便構建了王鵬運回歸自然的 生命理想
然而,正如夙興夜寐的杜甫終生未能實現他“致君堯舜 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一樣,王鵬運希望力挽狂瀾,革 新圖強的政治理想最終也徹底破滅。理想的破滅使他天性 中熱愛山水,渴望歸隱的生命理想突露出來,回歸意識日益 強烈。生計的艱難,仕途的依戀,國事的危殆,最終致使歸隱 之誌流產。政治抱負和生命理想的破滅便構成了他述誌詞 的具體內涵。
 
縱觀王鵬運一生,可以得知他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儒家 士大夫。王鵬運受父親影響極大。朱蔭龍先生說:“半塘一 生成就,亦得力於庭訓獨多,光前啟後,必達之蓄德深 矣。”川王必達“少存千濟之誌,讀書務經世學,不汲極於帖 括”,“先生身居會垣,蓄目時艱,慨然有攬髻澄清之想”。川 王必達不僅具雄才大略,懷安邦定國之誌,拯世濟民之想,而 且對清廷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王鵬運簡直就是父親的 複製品。他秉承了父親的品行、氣質和儒家思想,有著非常 強烈的入世情懷。儒家思想和傳統模式為他確立了一條學 而優則仕的人生道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然便成了 他的人生規劃。治國安邦,拜相封侯也便成了他的人生理 想。然而這一人生理想也就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政治悲劇 和生命悲劇。

王鵬運的優傷首先來源於他的政治悲劇。他懷著幹世 之心,經國之誌,走出家門,馳人京城。他把考取進士當作躋 身仕途,實現理想的鑰匙。然而這個烏衣巷佳子弟卻屢試不 售。一直未能獲得進士這一進人政治權力層的門票。雄心 壯誌遭受摧磨,王鵬運便頓生顧踏之感,才士不平之歎與壯 誌未酬之恨。
《長亭怨慢·乍吹起》的小序曰:“亭皋木葉下 紛紛,七見秋光老薊門。多少天涯淪落意,未應秋士獨消 魂。”七試不第,人老薊門秋,如庚郎憔悴,搖落何堪。所以 他扼腕歎息:“萬裏揚齡,十年磨劍,壯心漸已。”(《水龍 吟》)世人以科第為貴,儒者更視其為生命。王鵬運也不例 外。他在自傳序中說:“而世所尊貴如進士者,卒不可 得。’
在《金縷曲·心事從何說》中他向胞弟傾訴忠言:“回 首麻衣十年恨,淚盡隴山冰雪。”由此可見,科舉不第給他帶 來的創傷之大、打擊之大,以及他終生優恨之深。 當然,靠父親的聲望及朋友們的推薦,王鵬運總算跨入 了仕途。

王鵬運最初的理想是實現個人的價值:獲取功名富 貴,建功立業,拜相封侯,博得個封妻蔭子、光宗耀祖的榮光。
《摸魚子》就表現了他這樣的人生理想:“鎮無聊、一尊相屬, 罪言君試聽取。管城食肉都無相,妄意鳳修麟脯。君且住, 問鰭合侯家,勝得童鹽否?書空自語。歎臣朔常饑,將軍負 腹,奇氣向誰吐!麟閣上,往事不堪細數。算來圖畫難據。 高平博陸皆人傑,屬國爾來何許?休起舞,便燕額權奇,無覓 封侯處。歌予和汝。縱掣得金鼇,亮髦未掃,莫慰此情苦。” 心懷壯誌,欲建勳業,少年豪氣,一泄無餘,身不逢時,奇才無 用,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古時的功臣良將為他樹立了光輝 的榜樣,王鵬運是以霍光、蘇武為楷模的,在他看來,上麒麟 閣便是他人生價值的體現。而且他對實現理想也有過足夠 的信心:“拿雲心事記當年,天路許登攀。玉帶金魚,美人名 馬,文字待藏山。”(《少年遊》)
然而縱有超世之才,也無用武 之地,他所處時代便已注定了他無覓封侯處的命數。

盡管王鵬運一生以詞名世,然而他實際上更願意做一個 利國利民的政治家。他不滿足於在國難當頭的歲月裏作個 遺巡吟哦的倚聲家。他無數次地表示過:“當沉頓幽優之 際,不得已而托之倚聲,又無端而付之梓,可謂極無聊之 致。”王鵬運“倚空梅倦憶,廣 寒鑄侶”,“漫說霓裳舊譜,歎老去才知,管弦淒楚。”(《月華 清·夜冷蛋疏》)盟友死的死,逃的逃,唯有自己還不死不活 地苟延殘喘。處境如此險惡,“歌不得,自箱口”,“盼到蟾圓 偏易缺,問素娥,寡為何人守?”(《金縷曲·此恨君知否》)國 事已不可為,自己還一廂情願留在朝廷,到底是為什麽呢? “飛絮空蒙鎖畫樓,年年寒食聽離留。爭信龍池二三月,片 絲風雨欲驚秋。”(《楊柳枝》)事已至此,人何以堪?隻有決 絕地離去。“董龍雞狗,休道今無惟古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