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鶩者。。。

其鳴無聲,其飛不能高遠,日沉浮於鷗鷺之間,而默以自容。
個人資料
正文

原罪論,性惡論,性善論

(2007-12-31 12:16:24) 下一個
轉貼:
"原罪論"可以說是西方哲學對於人性的根本判斷,從而衍生出西方文化中偉大的懺悔意識和深刻的反思精神。罪與生俱來,這就注定了"眾生平等",誰敢聲稱他是個潔白無瑕的人,就等於罵自己不是人。誰也不願自取其辱,所以西方沒有什麽"聖人世家",更沒有哪個政客哪個政黨那個團體敢號稱是"偉大、光榮、正確的"。

  "原罪論"與"性惡論"雖有諸多相似之處,但二者的分歧仍然很大。荀子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人性中惡的特征:"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我們的始祖不正是因此吃了那樹上的果子嗎?但荀子矯枉過正了,他完全忽略了人性中仍然有善的一麵。這個"善"或許可以稱之為良知,它是人類不斷追求正義與永恒的內在驅動力。

  人類的曆史固然有許多昭彰惡跡,但其中仍然有一些可歌可泣的亮色,比如說飽受宮刑之苦仍然寫就《史記》的司馬遷;在火刑中仍然堅持真理的布魯諾,麵對司法黑暗昂然站立大喊:"我控訴!"的左拉--甚至"讓梨"這麽一件小事也能給人以溫暖。如果人性中全是惡的,那麽任何哲學的教導都是扯淡,任何藝術的熏陶都是對牛彈琴,大家全都"輕裝上陣,發動機器"好了。到那時,連精神病都不會有--動物怎麽會得這種傷腦筋的病?再說,創造出和諧宇宙的創造者,也不大可能"捏造"出一個一無是處的廢品。

  至於"性善論"則走到另一個極端,人人都高尚得通體發亮,還要聖人之光照什麽照?不過是偽君子們的一把雙刃利劍而已。"存天理"是幌子--,連"天" 都忘了是什麽,還說什麽"理"?"滅人欲"倒是真的,不過"人"是"別人"的意思。朱熹說起理來能把天下讀書人說得眼都不敢眨,可他一大把年紀還鬧"緋聞 ",差點把一個看不上他的"三陪小姐"逼得上吊,簡直比克林頓還過份。誰要是敢起訴他,他就會給人上一課"常談之中自有妙理,死法之中自有活法"(朱熹《戊申封事》)。他死追爛打歌妓用的乃是"活法"。聖人的話那是非聽不可的,老子一眼就把他們看透了,"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道德經》第 38章),意思是誰敢"非禮",就把誰扔到江裏喂魚。

  "原罪論"在認定人罪性的同時,並未否認人性中的善,善與惡就像生與死一樣糾纏在一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