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太平洋

愛情,友情,親情,事業,健康,金錢,讀書
正文

中芯CEO張汝京回應人才流失說 炮轟新加坡政策

(2005-01-23 06:39:10) 下一個
中芯國際總裁兼CEO,張汝京坦言:“過去一年裏,中芯國際有160多人去了新加坡,其中有80名熟練工程師和80名一般操作人員。雖然辭職的員工不足總員工人數的1%,但80人的熟練工程師在我們的工程師隊伍裏比重很高。”盡管新加坡的公司開出的薪水是中芯的5倍,但張不承認是薪金問題造成大量的人才外流。他說,“5倍薪水的同時,相應的開支也增長了5倍,實際上是綠卡等特殊待遇,對一些大陸員工很有吸引力。”張對新加坡政府製定的相關吸納人才的政策表示不滿,而新加坡的公司正是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前往上海“挖牆腳”的 炮轟新加坡政策 人才逆流知多少?同一個問題,作為中芯國際總裁兼CEO,張汝京在不同場合被不同的人提起。 這一設問,來源於本報2004年10月13日的《上海芯片人才大逆流》一文。文章說,來自中芯國際、宏力、華虹NEC等滬上知名半導體企業的200名工程師群遷新加坡。報道一出,海內外廣為傳播。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有關官員透露,該報道引起國家最高決策部門的密切關注。2004年11月15日到17日,由相關部委專家組成的調研小組還為此專赴上海調研。 1月14日上午,在中芯國際總部寬敞的辦公室裏,張汝京首次正麵回應本報記者:“過去一年裏,中芯國際有160多人去了新加坡,其中有80名熟練工程師和80名一般操作人員。” “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失敗?”張汝京坦承,“雖然辭職的員工不足總員工人數的1%,但80人的熟練工程師在我們的工程師隊伍裏比重很高。” 據最新統計,中芯國際現有7000多名員工,其中海外員工僅有1084人。中芯國際內部人士介紹,在中芯國際設立以來,張汝京一直非常強調對大陸本地IC人才的培養,“但偏偏辭職的基本上都是本土人才”。 “根據國際經驗,一個成熟的工程師至少需要打磨5到7年,而這些辭職的本土工程師剛有2-3年經驗就跑掉,對中芯國際來說非常可惜。”上海半導體行業協會一人士分析。 盡管新加坡的公司開出的薪水是中芯的5倍,但張汝京不承認是薪金問題造成大量的人才外流。他說,“5倍薪水的同時,相應的開支也增長了5倍,實際上是綠卡等特殊待遇,對一些大陸員工很有吸引力。” 張汝京對新加坡政府製定的相關吸納人才的政策表示不滿,而新加坡的公司正是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前往上海“挖牆腳”的。 “甚至其他公司的員工去新加坡,都拿中芯做擋箭牌。”張汝京說,“2004年9月人才大逆流期間,一家國內半導體公司的老總還給我寫信,說‘過去你聘用了不少我們的人,這次一定要先給我們打個招呼啊,因為我的員工都說是去中芯國際的’。” 張汝京同時表示,在芯片行業裏,人才流失是每個企業每年都必須麵對的問題,“新加坡的幾家企業,不僅從我們這裏,也從台積電、聯電那裏招攬人才,相對於整個台灣地區同類廠商的人才流失率,我們的比例還是最低的。” 事實上,中芯國際一直在考慮應對策略。 張汝京說:“我和附近幾家同行談過,結論是不能在薪水上搞價格戰。因為拚價錢會抬高成本,會把整個行情搞壞。實在沒有辦法,我們就隻有忍痛再招新人,他雇一個,我可以雇五個。” “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福利製度,我盡量對員工實行全麵照顧。”張汝京說,按照中芯國際的經驗,員工最看重的依次是:成就感、學習規劃、升遷機會、福利措施以及對老板的認同,“我們這5個方麵都在做,並不隻是特別強調高薪。” 令張汝京欣喜的是,流向新加坡的那部分員工,已經有10%左右的又回來了。 張汝京還提到,去年中芯國際損失了一部分人,除了很大一部分去了新加坡外,還有一部分台灣籍的員工在返回台灣後,因茨芑竦錳ㄍ宓本值呐?寄殼拔薹ɑ乩垂ぷ鼇?/p> “我們允許人才正常流動,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也像其他商品一樣受價格波動影響,流向報酬較高的國家和地區,我們無法控製。但曾經離開的,我也歡迎他們回來。”張汝京毫不掩飾對熟練工程師的渴盼。 中芯國際的人才需求更在於,今年下半年,中芯國際將有10個廠進入正式運營。 記者看到,在浦東新區張江路18號,中芯國際的八、九、十這三個新廠即將封頂。除了最早的一廠、二廠、三廠在上海外,四廠、五廠、六廠分布在北京,收購過來的七廠在天津。 與台積電恩怨化解? “請務必澄清一下。”采訪中,張汝京站起身來接連向記者作揖。 “先前有報道說我們0.18的邏輯芯片賣到1000美元以下,最近又說我們0.35微米芯片賣到500美元以下。”張汝京表現得非常生氣,“過去一周,這些不實的消息已經給我們和客戶造成了很多困擾,有客戶問我,為什麽你們賣給別人是500塊以下,給我們卻那麽高呢?” 據有關媒體報道:繼2004年第四季喊出0.18微米製程1200美元的優惠價獲得台灣IC設計業者熱烈回應之後,中芯國際進一步以0.35微米製程500美元的報價企圖吸引更多客戶,此舉已對台灣芯片雙雄聯電與台積電構成威脅。 換句話說,中芯國際的代工價格比“影子對手”台積電低30%-40%. 張汝京否認為搶客戶而大打折扣。“排行靠前的這幾家公司的價格相差並不多,我們從來不打價格戰,我們與大客戶簽署的都是長期合同。” 他舉例稱,“比如我們與英飛淩的合同一簽就是5年,與日本一家大公司的合同也是5年,彼此都有一個互利的保護價格。” 張表示:“我們的生產成本比海外低5%-10%,但我們決不會用低價競爭來搞亂市場。我們的價格相對於台積電還是有競爭優勢的,如台灣的水費是上海的2.5倍。在大陸建廠,電力、水以及場地、人力成本等方麵支出的費用要低於競爭對手,同時我們還有政府的政策扶持,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優勢所在。” 上海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透露,張汝京極力想澄清的價格戰,是為了與台積電的官司不再滋生波折。 張汝京笑稱,“我們已經達成共識,彼此都不再講了。”但他拒絕向記者進一步透露雙方具體的妥協。 此前,台積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中芯國際侵犯了該公司技術專利,其中包括生產技術和訓練手冊。 在獲得台灣當局批準後,2004年下半年,台積電在上海投資近10億美元開始修建一家晶圓工廠。張汝京對此的表態是:“我們絕對歡迎台積電、聯電到大陸來,事實上他們的後端客戶在大陸的比例也很高。” 張汝京說,“大陸市場成長很快,我們隻能滿足國內市場的13%,剩餘的87%基本上由國外公司占領。我們不想這個市場被海外競爭對手搶占,因此歡迎台積電、聯電來跟我們共同服務大陸市場。” 張汝京對台灣方麵限製封裝測試廠到大陸表示不滿。他說,“這塊市場的需求非常大,台商不來,於是國外的安靠、阿法泰克們就過來了。我們做過相關評估,在大陸做封裝測試比在台灣的成本要低15%左右,因此我們也希望通過策略聯盟的形式,帶動夥伴們共同獲得市場空間。” 國內市場仍將增長 對於2005年全球半導體已進入下滑的拐點,張汝京預計,全球半導體業的下降趨勢可能在上半年就會有所扭轉,因為去年聖誕期間電子產品出貨情況不錯,各廠商需要回補一些芯片,這樣就會看到全球的需求上升。 張汝京表示,由於全球芯片市場增長緩慢,中芯國際去年第四季半導體業務下滑,公司已調整擴張步伐,將2005年底的芯片產量目標由此前設定的每月18.5萬片減至14萬-15.5萬片。 他指出,中芯去年底芯片月產量為11萬片,低於原計劃的12.5萬片。今年的資本支出也由原來的13.7億美元下調到10億美元。 對於2005年全球半導體即將進入下滑的拐點,張汝京從容麵對,“中國內地芯片市場的迅速增長,足以幫助公司應付全球市場需求減緩帶來的負麵影響。”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但截至2004年第三季度,該公司已經超越了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成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廠商。2004年3月,中芯國際成功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通過首次公開招股融資18億美元。 張汝京說,“我們預測今年全球市場有可能持平,但國內市場不會受到影響,還是將有所增長。” 他分析,一方麵國內的設計公司已經快速成長起來,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從0.35微米直接邁進0.18微米工藝;另一方麵,國內消費電子市場的持續需求旺盛,快速發展也將給半導體企業帶來相應的市場需求。 “消費市場和電信市場總是同步的。”張汝京說,“2003年手機產量雖很大,但隻有不到5%的手機帶有攝像頭。2004年這一比例達到了20%到25%,今年這一比例將達到35%,今年我們的營收將持續增長。” 1月12日,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報告亦給張的話一些佐證。報告指出,今年將是半導體業下降的第一年,中芯國際產品平均價格將有明顯的壓力。由於全球芯片市場供大於求,摩根士丹利將中芯國際2004年第四季度的收益預期下調了39%,同時將該公司2004年全年的收益預期下調了17%.(鄭良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