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宗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政治人物的結局的好壞和他的胸襟有密切的關係

(2011-02-27 21:28:21) 下一個
政治人物的結局的好壞和他的胸襟有密切的關係
-- 大宗師

以前有個老師,他上中學時,正趕上文革,學校也沒課上了,他就回家務農。他祖母講,“娃兒,你洋學也學得差不多了,該學學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玩意兒了,我推薦你一個老師傅教教你中國的東西”,於是他就跟隨這位老師學習中國文化,儒、道、醫、山、命、卜、相,都學了個遍,直到他被保送為工農兵大學生,他後來成為文化界、醫學界很有名的一個奇人。他跟我講,他的這個老師很有來曆,年輕時曾和毛澤東等人相識,少年得誌,很早就位居省長,還曾經幫助過共黨。49年時,他將他的原配、孩子、家產都移去香港,一個人和年輕的小太太隱姓埋名留在大陸過隱居的生活。文革時期放露天電影,經常插放文革的紀錄片,當時的風雲人物自是少不了常露麵,當林彪在這些紀錄片裏出現的時候,這位老師傅就對我這個老師講:林彪雖說是個聰明人,但是個小人,終不得善終。他當時聽了嚇出一身冷汗!林彪是何許人物,那是紅太陽毛主席的接班人,中國當時的第二號人物,如日中天,何人敢說他將不得善終?!當後來林彪溫都爾汗折戟沉沙灰飛煙滅,他不得不佩服這老師傅的眼力。

老百姓之間磕磕碰碰的,一般沒能力也沒機會斷別人財路、色路、食路什麽的,不會太遭人恨;就算別人得罪你了,你一般也沒什麽能力、手段、機會去怎麽報複別人。但政治人物就不同了,一舉一動都可能斷別人財路、色路、食路,遭別人嫉恨,而同僚報複起來可有的是機會和辦法,沒準兒就要了你的命。政治人物不和別人打交道,誰也不得罪是不可能的,總要和別人磕磕碰碰的,但怎麽打交道,怎麽磕磕碰碰,確實有大講究、大學問,最高境界是出於完全的公心,運用高超的手段,恩威並施,整了你還整得你服服帖帖的,讓你覺得他整的對,整得有道理,心服口服,別人也沒話說,所謂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次一級的,則如曾國藩所身體力行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盡量不給別人以口實,授人於柄。其實說來說去,就是個胸襟、德行高低的問題,胸襟和德行,自然在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胸襟寬闊、德行深厚,則待人寬容,給人留有餘地,使人如沐春風,矛盾、衝突不易激化,人心都是肉長的,都有杆秤,別人就會記住你的好處。小人之心,胸襟狹隘、德行淺薄,為人苛刻,不留餘地,總使人感到壓抑不舒服,矛盾、衝突很容易激化,別人不會念你的好處,隻會記住你的壞處。政治人物的開局及中局或許主要靠能力和機遇,但其結局卻主要看他的胸襟和德行。得勢的時候,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別人恭維你、巴解你還來不及,你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一路攻城陷地,不計後果,別人吃了虧也拿你沒辦法。但你不可能總走大運,你不可能總那麽強,你總有走背字的時候,你總有老弱的時候,這時候被你得罪過的人要不要報複你,怎樣報複你,就要看你是怎樣得罪這些人的,你給他們留下個怎樣的印象。你若胸襟寬闊、德行深厚,出於公心,別人也感受得到,記得到你的好處,落井下石的時候就要考慮考慮,就會有相當難度,也總會有人出頭搭把手幫個忙,你的結局就不會太慘,能得一善終。你若胸襟狹隘、德行淺薄,別人更感覺得到,不會記得你的好處,隻會記住你的壞處,下手隻會重,不會輕,也不會有人出頭幫個忙,結局就好不了,甚至不得善終。

有人拿林彪和韓信有一比,我個人認為高層政治,當代和漢朝確實有些類似,國事則有點類似宋朝,而官場、民風則有點像明朝。漢高祖用呂後,隨後便是文景無為之治;毛澤東用江青,隨後便是鄧小平、江澤民(還有胡錦濤?)的不爭論和韜光養晦悶聲發財專搞經濟;劉邦原想廢太子而立戚夫人之子為太子,當覺其勢已成,便歎道:鴻雁高飛,一舉千裏。羽毛已豐,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弓箭,何處去施。毛澤東和“四人幫”談到鄧小平時,也曾引用劉邦這幾句話,有點意思。但林彪和韓信還是不同,韓信和劉邦的關係一直不太融洽,劉邦開始看不起有胯下之辱的韓信,這才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重用韓信後,曾問他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有個幾百人就不錯了,劉邦馬上就反問那你能帶多少兵,韓信答:多多益善,劉邦一聽就火了,韓信馬上往回說:大王善將將,不善將兵,但這肯定刺激劉邦的自尊心了。後來韓信自封齊王,劉邦雖在張良的勸說下同意其為齊王,但心裏肯定下了將來要收拾韓信的決心。當重大戰爭問題基本解決之後,狡兔死,走狗烹,劉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韓信的兵權,隨後就不斷的羞辱韓信,迫他反水。當劉邦親征平定陳豨時,密令呂後一見韓信有異動就立馬拿下。結果韓信見劉邦走後,果然借放風箏測量皇宮與他官邸的距離,打算挖地道入宮政變。呂後一聽到風聲,立即與蕭何合謀將韓信拿下,用竹簽處死。據說隻有韓信的一個兒子幸免於難,被帶往廣西,當時的蠻荒之地,將“韓”字拆開,改姓“韋”,如今廣西眾多韋姓,便是韓信的後代。林彪自井岡山起,以一個小連長的身份,給當時的毛委員寫信“紅旗能打多久”,便與毛澤東結緣,其後雖有些搖擺,但支持毛澤東的在多數,毛澤東也很看得上這個學生,林彪自己也很爭氣,林彪一直就是毛澤東的嫡係。所以韓信與林彪在和領導關係這方麵,是不太一樣的,相似的地方是兩個人雖均善戰且戰功卓著,但心胸、德性都很有問題,最終結局也類似。

韓信的所謂胯下之辱,自稱自己帶兵“多多益善”,和自封齊王等一係列言行,反映出來他確有小人之心,心胸狹隘,德行有限,和同僚、下級易起衝突就先不談了,但和上級的衝突問題就嚴重了,韓信常常弄得劉邦很不愉快,甚至有很大壓力和危機感。林彪自上井岡山起,心胸狹隘的小毛病就沒斷過,但還沒傷大雅,可文革時期,林彪風頭極盛,小人之心暴露無遺,傷害了太多的人。當然這些人以前可能也多少的得罪過他,當年元帥授勳時,十大元帥裏有兩個托病未出席,一個是劉伯承,另一個就是林彪,這授勳的元帥裏很多原先都是他的上級,陳毅文革裏自我申訴時就講:“你們那個了不起的林副統帥,原先隻是我手下的一個連長”,林彪和這些人之間難免有些齷齪,如今他得勢了就瘋狂報複,就太不厚道了,太過分了,弄到最後他自己也翻了船,這時還能指望別人再說他好話嗎?!不僅被他傷害的人不會說他一句好話,和被他傷害的人或他們的親屬有密切關係的後來的官僚也不會待見他。文革過去這麽多年了,上麵沒有一個人為他說話,其他所有的人的案子都翻過來了,可他的案子隻可能是鐵案,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有變化。所以他的親屬、死黨們隻有通過在民間搞些故事、編些傳說的方式,希望對官方會有些影響,但估計相當長時間內,效果不大。

有人講,韓信早反了就不會死得這麽慘,我說沒準兒死的更慘,為什麽?韓信之所以能夠取得輝煌的戰功,就因為他為劉邦做事。曆史最終選擇劉邦,而不是項羽或其他任何人,就是因為劉邦政治高明,所謂天下唯有有德者居之,劉邦的政治水平超出項羽等任何人,政治永遠是第一位的,軍事等隻是雕蟲小技,隻有服務於政治才能發揮出威力。韓信和劉邦比,政治上是一個白癡,離開了劉邦,他什麽也不是,反了劉邦,失去了政治,他的軍事優勢不一定能發揮出來,反而可能成為劣勢,最終為劉邦所剿滅。毛澤東和蔣介石的鬥爭,勝就勝在政治上高明,什麽是政治上高明?說簡單一點,就是得人心,代表了最廣大人群的最根本、長遠的利益;團結了最廣泛的人群;最大的調動了最廣大的參與者的積極性。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即使開始時就這麽幾個人,沒有一點軍事、經濟資源,完全劣勢,被強勢的蔣介石剿殺的到處躲,但卻硬是日益壯大,最後把蔣介石趕到小島上去了,若不是美國介入,估計小島也保不住。如果蔣介石當年能夠讓步,認同毛澤東的一些政治主張,就能提高自己的政治得分,那沒準兒中國現在就是國共兩黨共治了,但蔣介石是沒有這個器量、胸襟、德行來操作的,更主要的是他的執政基礎也不允許他這麽做,所以曆史就是這麽無情,沒的商量,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最終隻能選擇毛澤東。

老子道德經五千字,反反複複從各個層麵、角度講的就是兩個字:道和德,最主要的是德,有了德,道才有意義,才是正道、大道。選擇幹部,說是德才兼備,其實德第一,才第二。無德,才越高可能造成的損害越大;有了德,才為德服務才有意義。但實際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德和才的高低隻能是相比較、相對而言,很多時候為了功利,為了短期的效果,此人有用、可用就可以了,以後出了問題再使手段,德就很少考慮了,這就是現實。小人政治人物,對別人是個不幸,對他自己更是個不幸,但世事就是如此,小人往往得誌,隻是其悲劇的結局,一開始就由其胸襟、德行注定了,雖然他總是覺得他會和別人不一樣,能僥幸逃脫因果律,可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