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宗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閑聊春晚

(2010-02-21 14:09:36) 下一個
閑聊春晚
-- 大宗師

春晚早已是雞肋,這大概已經是全國人民的共識了,沒什麽太多可說的,可是還是要硬著頭皮去看,因為沒什麽太多選擇。我和很多人一樣,對春晚早就不太感興趣了,但家裏人要看,也就時不常的掃兩眼。春晚80年代剛出來的時候,那可是新鮮玩意兒,那個時候,冬天有一件最愛做的事和一件最不愛做的事,最不愛做的事就是去澡堂子洗澡,澡堂子裏人太多、大冬天換衣服麻煩是一個方麵,另一個讓人恐怖的事就是澡堂子裏的噪音,那鍋爐震天的響,好像時時刻刻都有可能爆炸一樣,嚇死人那!最愛做的,就是春節穿新衣、放鞭炮、大吃大喝、看春晚。春節,就是講究個有人氣,闔家團圓有個好心情,物質享受是次要的,娛樂、精神振奮是首要的。那時的春晚,就迎合了廣大人民過節要有人氣、闔家團圓有個好心情、娛樂、振奮精神的需要,演員、編導、作詞、作曲都很用心,都很賣力,效果自然就好。

進入90年代後期,不管原因是什麽,整個社會重物質、重金錢遠遠大於重人情、重振奮精神,物質享受是提高了,天天大魚大肉,春節也拿不出什麽特別的菜肴了,但春節凝聚人氣、交流親情、交流感情、振奮精神這些social的和精神的功能卻丟失了,失去了這些social的和精神的功能,春節就沒有了靈魂,自然也就沒勁了,所謂春晚也自然就流落成為了一個尷尬的角色,剩下的也隻有低俗的訕笑和蒼白的吟唱。藝術這個玩意兒,是靈魂的展現,是心與心的交流和共鳴,不發自肺腑、不出自內心的作品,是得不到大眾的相應的,是成不了傳世之作的。以前的時代,且不說那代人信仰的那些東西是不是全有道理,但他們真正信仰這些,他們的創作,發自內心,出自肺腑,那個時代的作品真誠自然,打動人心,星移鬥轉,雖早已不是那個時代,但這些作品恰似醇酒,愈久愈沁人心脾,餘香滿口,其音繞梁三日而不絕。現在這幫子人,早就不信那一套了,但還是要掛羊頭賣狗肉,每每搞些相當數量的不三不四的所謂“主旋律”,他們自己都不信那玩意兒,成天就想著怎麽通過春晚多撈些錢,創作、編導、演出能發自真心、出自肺腑嗎?能真賣力嗎?還不就是照本宣科的對付對付,作品自然空洞、乏味、公式化,觀眾怎麽可能有什麽共鳴。倒是港台的一些作品,作詞、作曲相當有功力,發自肺腑,每每成為佳唱。

有人講,有什麽樣的人民,就有什麽樣的製度,就出什麽樣的領袖。我講,有什麽樣的觀眾,就捧紅什麽樣的明星。小章、本山、沈陽這類人能這麽紅,就是因為相當多的觀眾也是和他們類似的素質,吃他們這套,代表了他們的心聲,小章、本山、沈陽這類人就是中國這個時代的優秀代表。有些人對“胡同”、“農民”這些詞很敏感,似乎它們是貶義詞,其實它們和“國際化”、“大城市”一樣,就是個名詞,如果有什麽色彩的話,那可能是這些人自己加上去的。做人還是要自信些,“胡同”、“農民”一點也不比“國際化”、“大城市”差,一樣活得有聲有色,沒準兒還要好些。以前單位大院在郊區,學校裏工、農、兵、幹部、知識分子出身的學生都有,大家相互處得十分融洽。其中有個農民孩子,各方麵挺出色的,考上清華,但沒兩年就被開除了,為什麽?太自卑,總覺著周圍同學看不起他,條件比他優越,心裏就有些變態,有事沒事的就和別人起衝突,動手打人,最後隻好被開除,可惜了。其實農民的孩子比城市的好過多了,很多家裏是鄉鎮企業的,挺有錢,但又拿助學金,吃的、穿的絕對好過城市的,你說農民的孩子有什麽好自卑的?還不是都是自己想出來的!所以自己的心態一定要擺端正。

中國就是農民加小市民(或胡同的)的社會,小章、本山、沈陽就是時下中國農民加小市民(或胡同的)的優秀代表。當然不同的時期,農民加小市民(或胡同的)的中國社會表現出不同的側麵、不同的風範、不同的素質和不同精神麵貌,以前有永貴大叔和貴賢阿姨做代表,現在則有小章、本山、沈陽做代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chris8911 回複 悄悄話 其實農民的孩子比城市的好過多了,很多家裏是鄉鎮企業的,挺有錢,但又拿助學金,吃的、穿的絕對好過城市的,你說農民的孩子有什麽好自卑的?還不是都是自己想出來的!所以自己的心態一定要擺端正。

這段兒是胡說八道。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說的是哪國農村?德國,美國還是法國?
anahiyiyi 回複 悄悄話 確實這樣!
沒法改變!
玉潔冰清 回複 悄悄話 我頂你,句句說到我的心坎兒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