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宗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接受現實,順勢而為

(2008-07-14 07:06:58) 下一個
接受現實,順勢而為

--大宗師

以前一個北美同事,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濟蕭條時期(據說美國經濟、金融界就怕當下的經濟步那時的後塵)找不到事做,就去一所名校,讀了個MBA。後來經濟好轉,就在我當時在的那家公司作了個Manager。他和我談起來,講到他家道頗為殷實,本不缺錢,自小就從事股市投機,學了MBA的一些課程之後,就更在理論上有所提高,但這麽多年下來,他發現他的整體戰績和市場這麽多年的自然增長基本持平,out perform market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早知道還不如炒市場指數,跟著市場跑,又不操心。市場的價格是由千百萬象這個同事一樣的個體在股市上買賣trade最後形成的總體期望值,個體固然對市場價格的形成有貢獻,但若試圖企望影響市場價格牟利那簡直是癡心妄想,比螳臂擋車還不如(大基金例外),所以統計上個體的戰績在任何時候都呈正態分布,差不多一半的樣子基本與市場持平,一小部分人大賺,另一小部分人大賠,市場上就這麽多錢,有人賺就有人賠,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當然也有經常out perform market的人,這是小概率事件,和中六合彩差不多,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是pure market,此人決無內部情報,那麽當他在市場上的時間充分長之後,恐怕必有翻船濕鞋的時候,最終的結果恐怕也是平均下來和市場自然發展持平,所以市場投機的關鍵是不可太貪,見好就收,所謂中庸之道。統計上普遍存在的正態分布是中庸之道的統計學基礎,這是另外的話題了,這裏要講的是如何麵對你不太可能改變的局麵。

如果將人看作一個係統,這個係統有著它內在先天的構造、參數、起始和邊界條件,這個係統便有它天然的動力學運動軌跡。但是它不是機器,它的主宰是人的自由意誌。人的意誌、決策及與他人、社會的互動會不斷擾動它的構造、參數、起始和邊界條件。當然,人的意誌是建築於人體物質係統之上的,很難講它不是人體的自然訴求的表現,因此上“自由”與否,也是有很大問號的,但是它的確具有相對自由的形象的。那麽在人的自由意誌的擾動之下,人體動力係統大概會有多大偏差呢?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大多數人大概很難對人體係統內在先天的構造、參數、起始條件改變許多,至多很有限的改變邊界條件,因此上這個係統的軌跡與它天然的動力學運動軌跡是相似的,甚至最終收斂於相近或相同的穩定點。用統計學的觀點,從長期角度看,總體的得失恐怕與其自然發展的得失持平,這或許是算命有時看上去有點道理的動力學或統計學原因(當然,更多的是心理學原因)。

一個人總是有優點,有缺點,有著他獨特的地方,這是由他的天性、出身、所處環境所決定的。這些特性他本人一般是很難改變的,他的一切人生決策離不開他的這些特性,是由他的這些特性決定的。但一般的人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的,有的想改變自己,超越自己,有的則自暴自棄,但大多數經過各種各樣經曆後又都回到了起點,發現自己還是自己,一點都沒有改變。其實還是應該接受現實,接受自己,倒也不是為自己的缺點驕傲,而是與自己的缺點和解,真正接受自己、接受現實,真正的be yourself,真正的be who you are,這樣才會有真正的自尊和自信。完全了解自己,接受自己之後,就可以依著自己的特點和外界客觀條件順勢而為,順著自己這個係統自然的發展軌道、發展方向推動,按著這個係統內在發展的規律調整著力的大小、方式,而不是反其道而行。條件已經成熟,自己有能力、有興趣、有條件,短期就會見效的,就要多加把力;條件不成熟,還沒有發展到可行的階段,就不要心急,要耐心等待,做好準備;長期不懈努力才會見效的,就要堅持不懈持續努力,不要急於事功,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要“風物長宜放眼量”,要從長計議。怎樣才會知道自己和外部環境的態勢呢?除了理性分析之外,還要善於“傾聽”自己這個係統和外部係統的“聲音”。莊子講要聽萬籟的聲音,似乎很有些神秘主義的味道。其實一點也不神秘主義,所謂的神秘主義一定有現實客觀的唯物基礎。這種“傾聽” 的“聲音”或直覺,其實就是經過反複實踐,千百次的成功、失敗的經驗經高度歸納總結之後形成的感性和理性高度統一的高級的條件反射。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孔子講四十而不惑,就是人必須在社會實踐中摸爬滾打,吃了相當多的虧,摔了無數跤,碰了無數次壁,終於了解了自己、社會和人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形成了高度統一的、穩定的高級的條件反射,才能夠不再迷惑,不再走太多彎路,而是盡量順勢而為。否則,不到這個年紀,沒有這些經曆,接受自我,接受現實,順勢而為隻是一句空話,其實是做不好,做不到的。

社會這個大係統的主宰是人們的觀念,人們的觀念是由社會的曆史和現實決定的,又會超前於社會,社會和觀念的發展有著它們自然的軌道。人們常講:“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對於社會和觀念的駕馭和利用,更是要接受現實,順勢而為了,否則就會為之所傾覆。條件成熟,有能力了,才可乘勢有為,而且必須有所作為;條件不成熟,還沒有發展到可行的階段,就不能著急,就要行無為之治。但要看到未來的趨勢,要為未來未雨綢繆,要為未來條件成熟有為作準備。這種戰略性的準備可能要經過很長時間,甚至幾代人的持續不斷的努力,在將來才能看得到結果。政治家們必須有此心胸,自己種下的種子,不一定自己要看得到它發芽、成長、結果,隻要將來後人們能看得到它發芽、成長、結果就可以了,那時後代們就可以在社會發展到條件成熟時乘勢有為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綠一 回複 悄悄話 受益匪淺,好像是寫給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受益。多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