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彪飛機墜毀現場的分析和複原——《在大漠那邊》讀後記(六)

(2006-11-19 20:44:54) 下一個
林彪飛機墜毀現場的分析和複原——《在大漠那邊》讀後記(六)作者 王麻子(昭昭若昏)09/22/06 美國如前所述,林彪飛機在第一次著地時,大概向右側傾斜了30或者45度,使右側水平舵邊沿在地麵留下了溝槽。在殘骸分布的現場卻是,林彪飛機左側水平舵翼插入了地麵,幾乎支撐著整個尾翼的重量。從右側水平舵首先接觸地麵到左翼幾乎垂直插入土中,整個機身至少向左擰著旋轉了120多度到480度左右。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知道林彪飛機是使用了多長時間走完了最後500米是必要的。時間和速度是對孿生子,也是小學生和博士生必須麵對的算術題。三叉戟設計速度最高是每小時1000公裏。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不妨推算一下,看哪個速度段比較可靠。下麵所羅列的是十中不同情況下的假設。如果,時速為100公裏,林彪飛機飛完500米需要18.00秒。(太慢,排除)時速為200公裏,林彪飛機飛完500米需要9.00秒。(太慢,排除)時速為300公裏,林彪飛機飛完500米需要6.00秒。(有點慢,排除)時速為400公裏,林彪飛機飛完500米需要4.50秒。(有點慢,排除)時速為500公裏,林彪飛機飛完500米需要3.60秒。(保留)時速為600公裏,林彪飛機飛完500米需要3.00秒。(保留)時速為700公裏,林彪飛機飛完500米需要2.57秒。(有點快,排除)時速為800公裏,林彪飛機飛完500米需要2.25秒。(有點快,排除)時速為900公裏,林彪飛機飛完500米需要2.00秒。(太快,排除)時速為1000公裏,林彪飛機飛完500米需要1.80秒。(太快,排除)要是詳細說明為何排除或者為何保留的原因的話,那是太長了,在此省略。在這裏,排除慢和快的速度,取其中間值,我們可以估計林彪飛機最後500米的旅程大概耗去了3秒左右(再長一點或者再短一點並不影響判斷的大局)。以時速500公裏在低空中飛行前進,走完500米大概需要3秒左右,對於林彪飛機來說還是有可能的。在3秒的時間以內,油箱爆炸力所推動的飛機旋轉,由右側向左側旋轉120度似乎太小了一點,而旋轉480度的可能性就大大地增強了。假設林彪飛機最初的著地點(即檫痕的起點)為0米點的話,那麽,林彪飛機主要殘骸的分布由北向南可以簡單梳理順序如下。再次審查林彪飛機殘骸在現場的分布特點,不難發現,所有的殘骸可以分作三個大的基本堆積區。第一殘骸堆積區,從0米點到50米的範圍,在這裏比較大的殘骸有,屬於起爆原點的左側機翼(保留“56”字樣),右側發動機噴口和包皮,機身的蒙皮等。第二殘骸堆積區,從50米點到460米的範圍,發動機外殼,寫有“旅客止步”的內艙門,寫有“中國”字樣的右翼外展部分,三個座位架子等等。第三殘骸堆積區,從460米點到500米的範圍,機頭的儀表架子,機尾,艙門,九具屍體,起落架,寫有“民航”字樣的右側機翼翼根部分,左右兩側的發動機,反推動力裝置等等。第一堆積殘骸堆積是林彪飛機剛剛爆炸之後馬上形成的,堆積物基本上是靠近爆炸點原的東西(如左側機翼),或者是飛機在第一次落地時被擠壓鬆動了的設備(如右側發動機噴口,右側機翼外展部等)。這一瞬間林彪飛機剛剛開始騰空旋轉,機體離開地麵不是特別高遠,掉下來的殘骸雖然慣性很大,但是很快即著落與地麵,故將這處殘骸堆積物的位置理解為林彪飛機的起爆點問題不會太大。第二殘骸堆積中的遺物是從機身爆炸洞後所形成的洞穴中漏掉出來的東西。林彪飛機爆炸造成的洞穴口應該是很不小的,許多像座位架子,內艙門等物體由於重量大,不太容易馬上跟得上機身的旋轉,在飛機開始旋轉後的一段時間內,自然地從機身的大洞就漏掉落在地麵上。同時,已經折斷的右側機翼的外展部分(寫有“中國”二字)撤斷了與翼根的最後聯係,也掉落在這一殘骸堆中。由於飛機仍然在慣性的推動下前行,所以很多殘骸的落地時間也有前有後,從而形成滴滴拉拉羊屎蛋兒似的分布狀態。這時後的林彪飛機,已經在空中從右向左翻滾旋轉了360度,飛機腹部的爆炸裂口應該衝向地麵。第三殘骸堆積區內的遺物幾乎全是飛機的最重,最主要的核心部件,如機頭,機尾等等。由於重力的作用,林彪飛機在這裏完成了它最後的旋轉,突然接觸地麵而停止,將所有的飛機部件連同機內的屍體,在一瞬間拋摔到了飛機中軸線的左側。至此,林彪飛機的全部航程徹底結束。這就像擰麻花那樣,將整個飛機在大約3秒的短時間內擰了個粉碎。在這種狀態下,林彪飛機無疑已經變成了一部巨大的超級離心機,飛機在強烈旋轉的時候,林彪等九位成員似乎還可以隨著離心力貼在機艙上隨同轉圈兒,過過生前沒有嚐到的那雲霄飛車的癮,但是,一旦飛機第二次著地停止旋轉,飛機上的所有金屬結構連同乘員們的肉體,在突然中止的離心力的麵前,顯得極其脆弱而不堪一擊。無論三叉戟造得多麽結實堅固,還是坐在飛機中的人物生前是多麽地英武地不可一世,全都抵抗不了那要命的離心力而飛了出去。從而形成了林彪等九人屍體的排列和飛機殘骸的排列,皆位於中軸線左側的奇怪而壯觀的布局。林彪飛機能夠以37噸之重量,完成480度的超級大旋轉,除了飛機本身的慣性和油箱爆炸力的生猛之外,尚有左側機翼早早地被炸掉有關。由於左側機翼在爆炸之初已經脫落,林彪飛機的形狀已經變成了一隻40米長的巨型圓筒,連帶著右側短短的機翼根部,在超低空中的旋轉起來阻力小,速度大,故落地後的破壞性也極其巨大。所以,如果左側機翼沒有脫落,林彪飛機也前行不了500米,更不可能旋轉480度,恐怕早早地因為機翼的阻力而快速著地了。既然林彪飛機第二次騰飛的運行速度是每小時500公裏上下,時間是3秒左右,在超低空中轉了480度,那麽,我們自然會問,林彪飛機第一次落地時的速度是多少?從理論上說,林彪飛機油箱的爆炸力主要的作用是把即將徹底接觸地麵的飛機又抬舉了起來,至於在抬舉起來之後飛機在空中的速度,應該還是接近林彪飛機在第一次著陸後,還沒有被消耗完的慣性速度,即使爆炸力能給於飛機一定的加速度,由於油箱爆炸的力學方向是垂直的,所以應該不會給於機體太大的推進加速度。既然林彪飛機在第二次落地速度大概是500公裏的時速,那麽,考慮到林彪飛機在第一次著陸已經擠癟了右側發動機,右側水平舵也在地麵上也耕劃出了溝槽,右翼已經折斷等等因素,等於給了林彪飛機一定程度的摩擦阻力,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刹車的作用,必然使飛機速度在原來的基礎有所減緩。但是,距離徹底停車的距離尚遠。換句話說,林彪的飛機在第一次落地時的時速必須高於500公裏。高於時速500公裏是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因為501公裏是高,1000公裏也是高。有看官會聰明地說,麻子就是僅僅根據這些就能判斷出林彪飛機落地時的速度嗎?那也太漫無邊際了。且慢,好在林彪飛機在第一次落地時留在地麵的檫痕,它的長度是公認的,有29米長短。再做一次博士水平的算術難題,如果,時速為500公裏,林彪飛機摩擦出來29米的檫痕至少需要0.20秒。時速為600公裏,林彪飛機摩擦出來29米的檫痕至少需要0.17秒。時速為700公裏,林彪飛機摩擦出來29米的檫痕至少需要0.14秒。時速為800公裏,林彪飛機摩擦出來29米的檫痕至少需要0.13秒。時速為900公裏,林彪飛機摩擦出來29米的檫痕至少需要0.11秒。時速為1000公裏,林彪飛機摩擦出來29米的檫痕至少需要0.10秒。這樣算是很難的,難就難在我們還是無法斷定林彪飛機在著陸時的準確速度,但是,我們卻知道林彪飛機在第一次著地的時候,它的速度是介於每小時500公裏到1000公裏(三叉戟的設計速度)之間。這已經足夠了,因為有時間值在引導著我們前進。無論林彪飛機的速度是時速1000公裏也好,還是500公裏也罷,它完成29米的檫痕所用的時間年僅僅在0.1秒和0.2秒之間。0.1秒或者0.2秒,也是破壞強度較高金屬結構所必須的時間。在很多的事故測驗中所顯示的事實是,金屬完成折斷或者彎曲這一過程,大概需要0.1秒至0.3秒之間,林彪飛機當時的右翼折斷和右水平舵邊沿是鋁合金,硬度和強度都比較大,它的卷曲,最快也可能是經曆了0.1秒或者0.3秒那麽長短。這個時間的長短都是一瞬間的事情,快得可以說肉眼根本不可能看出來,假如有哪位看官身臨其境的話。如果時間太長,不但整個金屬部件的結構被摧毀,而且機身業已完全著地,即使油箱的爆炸力無比強大,也隻能在地麵攤作一團,別說再前進500米之遙,就是來個前空翻50米也是不可能的。(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