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計劃用核彈轟擊廈門平民

(2007-02-02 13:05:30) 下一個
台灣“國防部”近期的解密檔案證實,早在1961年,國民黨就曾秘密對利用部署於金門的M-115型203毫米榴彈炮(即台灣當局所說的“八英寸榴炮”)發射核炮彈,攻擊對岸解放軍的可行性進行評估,這可能是台軍有史以來惟一一次對使用核武器進行研究的案例。

軟磨硬泡

1961年4月4日,當時的台灣“參謀總長”彭孟緝突然指示,調查外島(注:指台灣島以外,現由台灣所轄的島嶼)現有可使用核武器的火炮,“一旦盟方以核子武器支持外島,外島是否有此陣地可供射擊使用,應作檢討研究。”至於陣地位置,國民黨軍擬選在大金門。經調查,當時金門國民黨的陸軍裝備,僅有1958年從美軍駐日本衝繩基地援助過來的M-115型203毫米榴彈炮可發射核炮彈。

4月7日,以台灣“國防部”副總長辦公室召開的“國防部情報室”、“作戰次長室”、“通信局”與美軍協防司令部、顧問團聯合座談會中,台灣方麵就提出希望美軍能協助指導駐紮金門地區的國民黨軍,利用現有裝備使用核武器。

對台灣當局的要求,美軍協防部代表史泰登上校指出:“如‘國軍’實施核武器的訓練及準備,將給予中共有力借口,向蘇聯提出核武器援助要求,反而促成其獲得核武器,造成不利態勢;另一方麵,金門與西歐不同,金門炮位固定,最大目標範圍也不過廈門市,我方當然不便以核武器對付和平市民,因此在金門實無部署核武器的必要。”

“聯三”報告

國民黨軍在碰了美國人的軟釘子後,並不死心,仍要求“聯三作戰參謀次長室”(本文簡稱“聯三”)和“金門防衛部”進行《金門八英寸榴炮發射戰術性核子彈之研究》,研究報告被列為絕密文件。“聯三”在評估報告中指出:M-115型榴彈炮隻能發射1000噸和2000噸TNT當量的小型核炮彈,其核輻射範圍對金門國民黨軍的安全沒有影響。

至於從金門對對岸實施戰術核打擊的目標,“聯三”報告指出,優先選擇對金門守軍最具威脅或最為脆弱的目標,即對岸廈門。

核炮彈儲存方麵,“聯三”建議,因金門接近大陸,戰時海空補給困難,基於安全考慮,核炮彈宜在戰前儲存於金門,至於儲存地點,以置於太武山東坑道或北坑道內為宜。

“金門防衛部”方案

通過進一步的目標分析,“金門防衛部”稱,根據現有情報資料研判,在M-115型榴彈炮射程內的解放軍炮兵及守備部隊已築有堅強防護工事,且配置疏散,因此在炮戰期間使用小型核武器攻擊,不僅不經濟,且易喪失出奇效果。

當然,廈門集結的船舶物資與人員為核武器攻擊的有利目標。就金門當麵地形而言,戰備集散點有澳頭、廈門西北部、五信道和廈門港等地,國民黨軍在上述地區對麵可適當配置核打擊火力。

“金門防衛部”曾擬定甲、乙、丙等三個M-115型榴彈炮配備核炮彈後的部署方案。可這些“紙上談兵”卻終因美國害怕對平民的核擊導致不利政治利益和蘇聯報複,沒有承諾對台提供核武器,使報告束之高閣,成為留給後人的一份曆史記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