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的家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個人資料
正文

老北京的“炸醬麵”

(2014-03-27 01:11:23) 下一個

老北京的“炸醬麵”

 

說到北京城,有“三景”不能不看,故宮、長城、頤和園;有“三味”不能不嚐,烤鴨、涮羊肉、炸醬麵。

老北京炸醬麵由三部分構成:一是手擀的切麵,二是肉丁炸醬,三是各式的“麵碼兒”。“麵碼兒”其實就是菜豆之類的輔料,根據季節佐以各種時鮮小菜 ,謂之“全麵碼兒”。初春,用掐頭去尾的豆芽菜(稱掐菜)、隻有兩片子葉的小水蘿卜纓,並澆上過年剩下的臘八醋。春深,在醬裏放上鮮花椒蕊兒,稱花椒醬,麵碼兒則是青蒜、香椿芽、掐菜、青豆嘴、小水蘿卜纓 和絲(條)。 初夏則以新蒜、焯過的鮮豌豆、黃瓜絲、扁豆絲、韭菜段等為麵碼兒。看似簡單,這對於當年以窩窩頭當家的老北京人來說,無疑是生活的改善,是“幸福”的象征。電視劇《四世同堂》裏有幾個北京老爺子吃炸醬麵的鏡頭,那種酣暢淋漓,那種喜形於色,實在讓觀者垂涎。電影《我這一輩子》裏老巡警,抱顆白菜樂嗬嗬的跟街坊打招呼:“回去吃炸醬麵”,那高興勁兒不亞於去赴宴。夏天的北京大雜院裏到吃飯的檔口兒,街坊四鄰聚在一塊堆兒,端著大海碗炸醬麵,吃兩口麵,咬一口黃瓜,那勁兒既是享受,又是顯擺。

老北京炸醬麵裏積澱了太多的老北京情結,太多的北京文化,以至於一些名人也對其情有獨鍾。在北京長大的著名演員白楊,在接受采訪回答最愛吃什麽的問題時,她毫不猶豫地說她最愛吃炸醬麵。美籍華裔著名作家聶華苓著文,回憶移居台灣的著名散文家梁實秋的飲食習慣時,竟說炸醬麵是他的最愛之一。作家汪曾祺人稱“美食家”,會吃也會做,愛吃的也是炸醬麵。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在主持《正大綜藝》時,談到他感到最舒服的事,竟然是夏天坐在大樹下吃炸醬麵嚼黃瓜。一些到內蒙古插隊的北京知青,想起北京,特別是想起北京的,第一渴望便是那香噴噴的炸醬麵。待他們回到北京,總是迫不及待地向家人討要一碗熱呼呼的炸醬麵吃,拌著思鄉的淚,過著老北京的癮。

需要就是商機。於是,越來越多的“老北京炸醬麵館”開在了北京的各個角落,開到了全國各地,也開到了咱們大同。我在北京品嚐過一次所謂“最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其實那就是一種“懷舊”的“作秀”。麵館將門臉和店堂裝修得古香古色,紅磚綠瓦,漆門格窗,絳紅的八仙桌,實木的長條凳,牆上掛著發黃的老北京照片,音箱裏播放著駱玉笙的京韻大鼓:“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猶存妃子陵。題壁有詩皆抱恨,入祠無客不傷情……”服務格局也倒退了幾十年:清一色的小夥計,中式衣褲,和尚頭,千層底布鞋,肩膀頭上搭條白毛巾,客人還沒到門口,迎客的“小二”嗓音清亮:“來啦,您呐!三位——裏邊請!”裏麵“跑堂”的接應道:“裏邊請——您呐!”剛落座,提大銅壺的小茶房又亮開嗓門兒:“茶———來啦!”待到上菜端麵之時就更熱鬧啦,大托盤上一隻粗瓷蘭花大海碗盛的是麵條,小白瓷碗裏裝的是肉丁炸醬,八個小彩碟裏分別擺的是“麵碼”:掐頭去尾焯過水的綠豆芽,切得很細的心裏美絲、黃瓜絲、水蘿卜絲、芹菜末、韭菜末,切得很薄的青蒜片兒,以及煮得很爛的黃豆。“小二”動作麻利地將小彩碟裏的“麵碼”倒到麵碗裏,有意識地用小碟碰大碗,發出“叮呤璫琅”的聲響,像在演奏打擊樂,臨了一聲:“慢用啦——您呐!”演出算是告一段落。這一餐消費不菲,除了“好玩兒”,實在算不上享受美味。炸醬又幹又黑,“麵碼”攪拌在一起總覺得不對味,且有“喧賓奪主”之嫌。著名作家劉心武寫過一篇題為《炸醬麵》的散文,曾記述他到美國的一段經曆。“在舊金山的唐人街,也曾巴巴地尋到一家賣炸醬麵的中國餐館,搓著手砸著舌要了—碗炸醬麵。但端來以後,看不中看,吃不中吃,總覺得是贗品。的確,炸醬麵這類家常便飯,必得由家裏做、在家裏吃,才口裏口外都對味兒。所以炸醬麵裏實際上又凝聚著—種家庭之美,親情之美。

相聲演員薑昆在鳳凰電視台的《明星三人行》作節目時,曾對竇文濤說:“做炸醬麵我家有一祖傳口訣:五花色子塊,小火慢咕嘟,蔥花倒熗鍋,味精糖少許。”意思是用“五花肉”,有肥有瘦,切成“色子”塊大小。所謂“色子”就是打麻將用的“骰子”。肉丁翻炒後,加入稀釋的豆瓣醬,開鍋後改成慢火燉,即所謂“小火慢咕嘟”是關鍵,旨在把肥肉的油“燉”出來,把肉香“燉”進醬裏,令“醬有肉味,肉有醬香”。薑昆的祖傳口訣,有點“忽悠”。他的祖上,什麽時候用上了“味精”?須知,味精在中國使用,大概是上個世紀的30年代以後的事情。

其實,炸醬麵做法還是比較簡單的,關鍵是炸好醬。首先,選用的黃醬要好。老北京製作炸醬必用的六必居的黃醬,乃是經過精細加工的風味醬。另外,市場上有一種部隊醬菜廠產的袋裝“幹黃醬”也不錯,不太鹹,開包有一股豆香味。要謹防假冒,假的齁鹹,還牙磣。第二,用五花肉切丁,切成黃豆粒大小。肉要肥瘦搭配,肥肉多了膩,瘦肉多了柴。為方便,用絞肉餡兒也行。第三,是烹炒,要注意三點:一是用蔥薑末熗鍋,待炒出香味來再放肉丁,翻炒要快,不能炒“老”了;二是幹黃醬要加水稀釋,加水量約為醬量的兩倍即可,不要加鹽;三是黃醬入鍋翻炒後,即改為小火慢燉,大約要十幾分鍾,中間要勤翻炒,以免糊鍋。這樣炸出來的醬,肥肉中的油“榨”出漂在醬的上麵,醬香入肉,肉鮮入醬,吃起來鮮香醇厚,齒頰留香。麵條都是買的切麵,煮的軟硬依個人口感而定。至於“麵碼”,隻有黃瓜絲或黃瓜條都行,幹脆嚼整根黃瓜也別有風味。“麵碼”隻是為了爽口調味,炸醬麵好吃與否,關鍵在炸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什刹海 回複 悄悄話 哈哈,我是看到私房小菜在討論炸醬麵,就饞了,立馬做了炸醬。
我從小就不喜歡吃炸醬麵裏的麵碼,覺得忒礙事,嗬嗬。

老鄉,我夏天喜歡涼拌麻醬麵,配黃瓜絲痕爽口。
也有素炸醬,放香菇的。
兩隻貓 回複 悄悄話 老北京吃炸醬麵,講究的就是麵碼。怎麽能說麵碼不重要呢?嚼根整黃瓜,那隻是勞動大眾的一種吃法。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薑昆那劣貨說的也能信?也就是忽悠小豆子這樣沒文化的!
老禿筆 回複 悄悄話 嗬嗬,寫得好,老鄉。 不過,我在北京長大,最頭疼的就是這炸醬麵。麵條沒問題,喜歡吃。最怕的是炸醬。因為,從小不能吃豬肉。一聞見就惡心,必須漱口才能吃別的。 後來家裏人用雞蛋替代肉餡,變成雞蛋炸醬麵。 我還是不喜歡。 後來一直就隻吃麻醬麵至今。 用北京老人的話說,沒有口福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