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三載夫妻一世情 蔣介石愛將張靈甫遺孀一生(圖)

(2007-11-09 11:23:59) 下一個
中新網11月8日電 1947年5月,解放軍以傷亡12000人的慘重代價,將國民黨74師3萬餘人全部殲滅。有常勝將軍之稱的74師指揮官張靈甫被當場擊斃。作為蔣介石最為器重的軍長,張靈甫在死後被封為"民國第一烈士",一艘軍艦被命名為"靈甫號"。在60年後,孟良崮的這一幕,在一個年過8旬的老婦人腦海當中再度上演。這個人,就是張靈甫的最後一任妻子王玉齡。日前,王玉齡在接受鳳凰衛視《冷暖人生》節目主持人陳曉楠采訪時,回憶了和張靈甫僅僅持續了三年的婚姻,然而這段短暫的婚姻,卻成為王玉齡一生的回憶。


節目內容摘錄如下:

  1947年3月底,國民黨以24個整編師,45萬人開始向山東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5月16日淩晨1點,蒙陰縣和沂南縣交界的孟良崮山麓上,華東野戰軍以5個縱隊,10萬兵力從正麵向據守山間的國民黨整編74師實施圍攻。

  士兵幾乎是吃自己,喝自己的尿,機關槍打得不能再打了,紅了嘛,沒有水啊,就拿那個馬尿潑上去。

  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解放軍以傷亡12000人的慘重代價,將74師3萬餘人全部殲滅。有常勝將軍之稱的74師指揮官張靈甫被當場擊斃。作為蔣介石最為器重的軍長,張靈甫在死後被封為"民國第一烈士",一艘軍艦被命名為"靈甫號"。

  熟悉曆史的人應當都知道孟良崮戰役,它是解放戰爭當中一場著名的標誌性戰役,也是解放戰爭中局勢向共產黨一方扭轉的開始。那一役,蔣介石嫡係精銳主力軍第一個美械裝備師,整編第74師,在三天三夜的激戰當中全軍覆沒了。而赫赫有名的第74師中將師長張靈甫亡命沙場。

  據說,得知這個消息,蔣介石痛心疾首,老淚縱橫。他再三哀歎:"此乃餘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和以往戰死沙場的將軍不同,有"抗日名將"之稱的張靈甫受到了解放軍的"厚葬"。他們給他做了棺材,給他洗臉,修飾傷口,看到他身上的軍服破舊不堪,還給他換上了一套新的解放軍軍裝。而俘虜當中的一個少將旅長8個上校,要求見他們的師長最後一麵。於是,掩埋的時候,9個國民黨將校走到擔架旁邊圍成一個半月形,向張靈甫的遺體下跪,痛哭不止。在60年後,在孟良崮,這樣的一幕,在一個年過8旬的老婦人腦海當中再度上演。這個人,就是張靈甫的最後一任妻子,王玉齡。

  記者:你那麽多年之後到這個地方,第一次到孟良崮爬上那個山,應該心情很複雜吧?

  王玉齡:我一直耿耿於懷的,就覺得他在最痛苦的時候,在無依的時候,我沒有跟他在一起,所以看到那個山洞的時候,我是心裏感慨很多。

  王玉齡和張靈甫的婚姻持續了三年,兩個人相聚的日子也就一年多,然而這段短暫的婚姻,卻成為王玉齡一生的回憶。

  王玉齡:我們在一起不像現在這些男孩女孩在一起,怎麽好像那麽親熱,愛不愛的。我從來沒有講過,告訴過他我愛他,所以後來他死了以後,我倒挺後悔的。

  1903 年,張靈甫出生在陝西一戶農家,1923年,他考入北大曆史係。後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修補科。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張靈甫參加了著名的"八一三 "凇滬保衛戰,麵對武器裝備遠遠優於國軍的日寇,殺紅眼的張靈甫甩掉上身軍服,抱著機關槍跳出戰壕,帶領100多名"敢死"隊員連續打退敵人七次衝鋒,打死打傷日寇800多人。而遠在湖南長沙,為了躲避戰火,9歲的王玉齡隨家人離開故土,四處遷移。

  王玉齡:隻是到一個地方,我們就包一層旅館,因為我們還帶了廚子,帶了家庭教師浩浩蕩蕩的一大家子,傭人都帶上了,所以對我們小孩來講,那是很高興的事情,就在,好像在旅行。

  當時,年幼的王玉齡還無法體會到戰爭的殘酷,隨著日軍步步緊逼,王家從湖南遷到貴陽,王玉齡也在顛沛流離中漸漸長大。

  王玉齡:日本人轟炸過的地方,有時候手啊,腿啊掉在電線幹上麵,那是很淒涼的。就覺得對日本人的仇恨是很深很深的,我就覺得我是中國人,我應該為中國出一點力。我媽說,你能做什麽,什麽都不會,她說你不是跟人家去添麻煩嘛。

  就在王玉齡想要參軍的念頭被母親阻止時,她並不知道,有一位名叫張靈甫的軍人正在前方,對日寇南征北戰。在軍長王耀武將軍的率領下張靈甫幾乎參加了抗戰8年內所有的重大戰役,因為表現突出,他幾乎年年晉級受獎,又獲得"模範軍人""常勝將軍"的稱號。

  關於張靈甫在對日戰場上激戰的故事其實有很多,據說曾經有一次,外國記者采訪張靈甫,問他說:"您認為中國一定會勝利嗎?"他說:"一定會!"那記者又問他說:"勝利之後,您認為您會做什麽呢?"張靈甫回答:"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位在戰場上的拚命三郎其實並沒有死在抗日的炮火之下。不過,他曾經在南昌會戰的一役當中受過重傷,當時他的右腿中彈負了重傷,蔣介石馬上派飛機送他到香港去治療,讓英國著名外科專家給他診治。手術之後不久,張靈甫在報上看到說有軍人不宜出國養病的規定,所以他不顧醫生勸阻,傷未愈就提前歸隊,從此留下了殘疾,人家送他一個外號,叫他"跛腿將軍"。就是這樣一個戰場上的硬漢,在抗戰剛剛勝利之後,卻馬上展現出了他柔情的一麵,在接下來的一段人生歲月當中,他演出了一幕讓很多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的愛情傳奇。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王玉齡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經過戰火洗刷的家園早已沒了當初的模樣,而當初的小姑娘也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一天,王玉齡在理發店裏遇到了一個奇怪的陌生男子。

  王玉齡:我在洗頭發,他就站在我椅子背後,就死盯著那個鏡子裏麵看看我,你知道,這個人看人怎麽這樣看的了,把頭尖就挺到那個鏡子裏麵看,我就盯他一眼。

  記者:你後來問過他看到你這第一眼是什麽感覺嗎?

  王玉齡:他就講,幸虧你瞪我一眼,他說,不然的話,你要對我笑一笑的話,我就沒興趣了,他講我說你臭美。

  這個盯著王玉齡的陌生男子正是張靈甫,這個在抗日戰場驍勇善戰,頗為蔣介石賞識的少將軍官,此時正在陸軍大學深造,當他無意中聽說長沙王家有位才貌雙全的小姐王玉齡待字閨中,便決定前來一睹芳容,理發店一麵讓張靈甫對王玉齡頗為滿意,於是他請朋友代為邀請設宴款待王家。

  王玉齡:他說,嗯,問我伯母多大了?我伯母說她32歲了,他們就講,哎,副軍長你也有三十二歲啊,你們倆個同年的,幹一杯吧。那個張靈甫就扯謊了嘛,一下冒掉十歲了,實際上他當時已經40多歲了。

  他們就講,他說我們副軍長還沒有結婚啊,王太太你在長沙,老長沙了,你認識什麽好的小姐跟我們副軍長介紹。我伯母講那當然,有一個人就講,他說你們家那麽多小姐,也可以介紹啊,我伯母講,大的呢,都名花有主了,

  小的都太小了。所以後來他講那就找那個不大不小的嘛,那我坐在那裏當然不大不小就剩我了,我就生氣了,我就把臉一板。

  王玉齡的情緒被張靈甫看在眼裏,他非但沒有生氣,反倒從心裏喜歡上了這個頗有性情的姑娘,回到家中,能寫一手好字的張靈甫鋪陳筆墨,寫下一個大大的"忍"字,掛在臥房裏。隨後,他對王玉齡展開了愛情攻勢。

 王玉齡:他雖然心裏很急切,但是表現的還很紳士風度。

  他非常紳士風度,在不斷的接觸中,王玉齡消除了對張靈甫的戒心,開始對這個比他大25歲的男人產生了好感。然而,張靈甫的登門求婚卻遭到了王玉齡母親的反對

 王玉齡:她說她自己是守寡的,她不喜歡她的女兒嫁一個軍人,她說軍人的生命是不可靠的,所以她不想,所以我們的婚禮她也不參加。

  記者:當時,你對嫁一個軍人是什麽感覺?

  王玉齡:我隻覺得他會很可靠,老實跟你講吧,他也像,像我爸爸一樣。

  張靈甫的"忍"字沒白寫,終於,他獲得了17歲的少女王玉玲的芳心,而就在兩人決定結婚的時候,張靈甫又接到了升遷令,他被提升為74軍的軍長和南京衛戍區的司令,即刻前往南京報到。兩個人當時把婚禮的地點定在了上海,所以時間很緊迫,王玉齡穿著大一號的鞋子,張靈甫穿著借來的西裝結了婚,婚禮結束的當天晚上,他們就坐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車,一個在上鋪,一個在下鋪,度過了他們的新婚之夜。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飛抵重慶,"國共"雙方開始會談,10月10日,"國共"代表在重慶簽訂了《雙十協定》,兩黨矛盾暫時得以緩解,而在南京,張靈甫和新婚妻子王玉齡也度過了一段平靜快樂的時光。

  王玉齡:我們結婚以後,沒有那種,好像是隔閡什麽。他也從來不講什麽很肉麻的話,但是他有時候講些話就會讓你很感動,他說我討了個好老婆,比什麽財富都重要,我要討飯的話,我老婆可以給我拿碗。他也不講他怎麽想念我。

  在王玉齡的記憶裏,南京的生活甜蜜溫馨,但偶爾也會有波瀾陣陣的小插曲,在外出差的張靈甫,接到了一封匿名信。

  王玉齡:他說,聽說你的太太奇裝異服,招搖過市,他說你在天子腳下,你應該注意一下,他就在他那個信上批了一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那我看了就越想越生氣,我就寫了封信給他,我說我很高興你有這樣的好朋友,能夠為你著想。我說,但是我不能原諒我的丈夫對我不信任,我要跟他離婚,他嚇壞了。他就講,他說假設我要真的離開他的話,他就寧可老死於山溝。回來就給我站在那裏,跟我敬禮,我說我又不是你上司敬什麽禮,我不理他。

  《雙十協定》的公布後,蔣介石暗自籌劃。1946年初,國民黨緊鑼密鼓的一係列動作,使內戰一觸即發。駐紮在南京郊外的74軍充當著守衛首都的"禦林軍"的角色,軍長張靈甫在國軍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記者:他和蔣介石之間的關係非常親密麽?

  王玉齡:他跟我大概都差不多,不喊他他不去,喊他他沒辦法,他一定要去,每個做了軍長就要跟"總統"照一張照片,他對這些我想他已經看的很開。

  記者:那個時候能看得出來周圍的人對他是一個什麽樣的態度?

  王玉齡:人家對他挺好的,可以講他的部下對他也是非常尊敬,因為你想他當連長,當排長的時候打了勝仗,他會把他的薪水拿下來添菜給大家吃。

  記者:當時軍中的一些,比如說有一些猜忌啊,或者有一些人爭一些職位,這些對他的心情會造成影響嗎?

  王玉齡:他無所謂。

  1946年6月,蔣介石在完成內戰的軍事部署之後,撕毀《雙十協定》,向中原解放區大舉進攻,從此開始了全國規模的內戰,張靈甫和王玉齡平靜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王玉齡:他不喜歡交際,很不喜歡做軍官,這個請,那個請他很討厭,所以要他去打仗他很高興,他覺得好像他解放了,我也被他感染了,就覺得沒什麽。他在日本人那樣的,上麵有飛機,底下有日本的炮火,再加上毒氣他都沒死,人那麽容易死嗎?

  記者:而且你覺得他是很神勇的,不太可能要死的。當時一點都不擔心嗎?

  王玉齡:我覺得就好像他出去旅行一樣,我就在跟他收拾東西,但是我就注意,好像是他從來不知道什麽吃維他命啊,或許是保養啊什麽。有時候你飯菜吃的不好的時候,維他命還是需要補充的,我就寫了個條子,帶了些什麽衣服什麽東西,就這樣就很平常的心,他讓我一點沒有緊張,也沒有覺得難過。

  8月初,張靈甫率部隊從南京投入華東戰場,10月中下旬,他指揮部隊和粟裕的野戰軍對壘,華東野戰軍退入山東後,張靈甫繼續跟蹤北進。

  上了戰場,張靈甫無法回家探望心中卻時常惦念著懷著身孕的妻子。

  王玉齡:他在打仗的時候他還給我畫了一個圖樣,就是講我們家的那個院子裏邊的花要種在什麽地方,什麽時候種什麽花,他都寫給我。他從來沒有說好像把它當一回很大的事情,了不起的事情,讓我也沒這種,好像恐懼呀,或許是,這種感受。

  1947年春天,懷著9個月身孕的王玉齡前往前線探望丈夫,由於戰場的遷移,每一次探望,她都要走更遠的路,這一次,王玉齡舟車勞頓顛簸了十七個小時。

  王玉齡:他腳上麵長了一個膿包,還沒有長熟的時候就很痛,他躺在床上。我到底畢竟是年輕,九個月,就帶了那麽一個大球跑了那麽遠,所以也很累。

  記者:那個時候你自己覺得要一個人好像迎接這個小孩的到來,不覺得心裏有一點,希望他能陪在你身邊的感覺嗎?

  王玉齡:沒有,那個時候都還傻傻的,什麽都不太懂,也不會去想那麽多,生小孩是我的事情,是應該的,那他做了軍人,那我也沒有別的辦法,你不能要求他什麽。

  19歲的王玉齡沒有想到,這會是她最後一次和丈夫見麵,一個月後,王玉齡生下一個男嬰,她打電話給前方的丈夫,通報了這個喜訊。

  王玉齡:他很高興,就問兒子聲音響不響亮,他說我好像是心地善良什麽的,他說將來一定多子多孫。

  放下電話,王玉齡將兒子的照片寄給了丈夫,但她決不會想到,丈夫此生都無緣見到他們的兒子。

  和解放軍交手大半年雖然國民黨軍隊多占上風,可是張靈甫對解放軍的戰鬥力並不敢太過輕視,同時他對"國共"的戰局也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他曾經在致一些將領的電報當中說:匪軍無論戰略戰術戰鬥皆優於國軍。再過年餘,死無葬身之地。他也曾經上書蔣介石,痛陳國軍的積弊。他說:"勇者任其自進,怯者聽其裹足,犧牲者犧牲而已,機巧者自為得誌,賞難盡明,罰每欠當,彼此多存觀望,難得合作,各自為謀,同床異夢,所言所慮,都在孟良崮一語成讖。"

  1947 年5月11日,張靈甫帶領的整編74師被華東野戰軍9個主力縱隊圍困,在孟良崮焦急地等待增援。然而援軍最終沒有及時趕到。5月16日淩晨一點,華東野戰軍向孟良崮的張靈甫殘部發起總攻,擁有全副美式裝備號稱"國軍模範"、"常勝鐵軍"的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74師被全部殲滅,張靈甫殞命於山洞中。此時,在南京的家中,王玉齡剛剛產下兒子不過十多天。

  王玉齡:我們家裏他也派了兩個衛士回來,就告訴他們所有的報紙都收掉,不給我看,而且跟人家來看我的人都跟他們講,這個壞的消息不能告訴我,所以我一直都是好像模模糊糊的。

記者:那你自己覺得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嗎?

  王玉齡:信也沒有,電話也沒有,我是很奇怪,但是他們那些太太們也是囑咐了的,所以就講,我們從前跟日本人打仗的時候,都是一兩個月沒什麽消息,說沒事。

記者:你也聽聽就覺得好象真的沒事?

  王玉齡:我一聽,好像大家都這樣講,我就覺得應該沒有事情。

  幾個月後的一天,張靈甫生前的部下楊參謀來到王玉齡家中,一下子跪倒在王玉齡麵前。

  他就在孟良崮,打到最後沒有辦法了,他就知道是死,他打了這麽一輩子的仗,知道是撐不下去了,友軍根本不來,打了電報給蔣"總統",告訴他就說他決戰至最後,以報國家與領袖。

  記者:張靈甫好像在給蔣介石最後的電報裏特別提到說請照顧我的家人?

  王玉齡:對,楊參謀說,他一想到自己要死,他就提到要特別照顧我的家人。

  在孟良崮的時候,副軍長蔡仁傑就跟我先生講,他說你帶些人在人少的地方衝下去,衝出圍還是可能的。他說,到了南京以後你就跟"總統"報告我們作戰的情形,友軍的不合作,講完了以後你就在總統麵前自殺。他說,我回南京去了,看到我老婆我就不會想死了。

  他死的時候,就把這封信交給那個參謀,他講,你無論如何要交給太太手裏,說不管太太想做什麽,你們都不要違反她的意誌,你們愛戴我的話,你們也一定要服從她。

  十餘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餘與仁傑決戰至最後,以一彈飲絕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部屬與人民,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齡吾妻,今永訣矣,靈甫絕筆。5月16日,孟良崮。

  王玉齡:很長時間相信不是真的,每一天到我們從前去過的地方,去坐一坐,去回憶。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展開,彼時的南京城,氣氛異常緊張,張靈甫死後沒有給王玉齡留下多少家產,而作為"國軍"烈士遺孀的王玉齡,也沒有得到國民政府的特殊照顧。

  王玉齡:宋美齡要接見我們,都是些寡婦,結果,我根本就懶得去,但是人家就講,好像是應該去去。大家都去,一定勸我去,那我就去了。去了結果到了"總統府",我們都坐在外麵,坐在外麵等很久,我都等得不耐煩了,結果有一個海軍武官跑出來講,今天夫人身體不太舒服,所以你們請回吧,就這樣。那一刻你是覺得心裏有一種很涼的感覺是吧?

  1949年4月,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強渡長江,蔣介石政權土崩瓦解,王玉齡先隨國民黨撤退到台灣,之後又遠走美國,讀書打工,尋找新的生活。

  那個時候挺苦的,因為第一沒有錢,第二還要靠自己做工,那真是日夜的都在做事情,有時候太累了,我一看到太陽的時候,好舒服。我說我這一次回去,

  回到台灣我要睡一個月。

  19歲是王玉玲生命的分水嶺,在此之前,這位富家千金小姐完全不知憂愁為何物,而似乎是在一夜之間,她不得不迅速的長大成人,成為一個毫無積蓄,必須要獨自撫養幼子的女人。王玉齡說,人的潛能和變化,有的時候連自己都覺得難以相信。在美國奮鬥了幾年,王玉齡把媽媽和兒子接到身邊一起生活,而在1973年的時候,身在美國的她收到一個好友帶來的口信,說,有一個人想請她去北京看一看,這個人,就是周恩來。據說,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隻有兩位客人可以自由地出入中國,一個是楊振寧,另外一個就是這位國民黨名將的遺孀王玉玲。

  王玉齡在航空公司服務了20年,直到退休,2005年,王玉齡隨兒子來到上海,頗為意外地接到了當年華野指揮官粟裕大將之子粟剛兵的邀請。

  王玉齡現在跟隨兒子在上海定居,從19歲守寡到現在,她一直沒有再婚,60年過去,當年19歲的少女如今已經是耄耋老人,在上海的玫瑰園,王玉齡給丈夫做了一個衣冠塚,每到清明節的時候都會去祭奠。但是在她心裏,一直有這樣一個願望,那就是在那片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叫做孟良崮的地方,終有一天,她可以找到丈夫的遺骨。

  2007年4月,王玉齡受到邀請,前往孟良崮,在丈夫殞命的山洞裏,王玉齡放上了一束花環,張先生就埋在裏頭,他們就要把那個洞上麵做一個墓,弄好了以後再把這個骨頭(放進去)。我就跟他們開玩笑,我說留一個位置給我吧,

  他說你還早了,我說放在那裏等著吧,也快了。

  我從來沒有講過,告訴過他我愛他,所以後來他死了以後,我倒挺後悔的,我就覺得我這個人怎麽會這樣吝嗇啊,連一句話都不肯講。

配的這首歌是Jennifer Warnes-And so it Goes,來自一月的天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lijiafan 回複 悄悄話 很少來你處,是我過失.以前瞟一下,總認為你是大忙人!股市,房產,經濟評論等等....一我不夠格,二更怕打擾,每次經過,又悄悄地走了。
不知何故,今日認真閱覽,對你認識大變。也許是緣末了...
此文閱者相對講少過其他,可我讀罷甚是傷感之,世態炎涼,堅強女性....尤對張靈甫肅然起敬!電影"紅日"可不如此陣述的呀.....。
最後祝你好!喔,怕忘記,新年好也早賀啦!!
大大雪球 回複 悄悄話 文章讀過頗為感動,張靈甫和粟裕都堪稱中國的名將之中的名將。無論是常勝將軍也好,名將之花也罷,他們都是惺惺相惜,以此,演變出一曲動人的佳話。張靈甫雖敗猶榮,隻可惜,他不但敗在了友軍得不合作,更重要的是蔣介石不該在他連勝幾仗的情況下,還讓他疲勞作戰,孤軍深入,以此釀成全軍覆沒的悲劇。
爾爾 回複 悄悄話 Very touch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