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窮)騎樂(yuè)

上帝不響。如歌單車。
Tune Your Ride. Tone Your Glutes. Today. Together.
Bicycling: Boost Brainpower, Better Butt.
個人資料
stillther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方壺齋:人腦是最好的儲存器

(2008-11-25 06:59:17) 下一個
隨著電腦技術的普及,人們有點本末到置了,以為凡事非電腦不行。其實他們忘記了,自己肩膀上扛著的是一個電腦難以匹敵的神奇之物。

不錯,就計算程序來說,人腦不如電腦,但是就儲藏資料和提取資料來說,人腦遠遠優於電腦。

當我們把人腦的儲存能力外化出來的時候,我們僅僅能夠想到目前為止唯一科學的方式:分類儲存,分類提取。為此,我們要對資料進行命名,歸類。提取的時候還要記得這些命名,否則就大海撈針了。

人腦也分類,但是這個過程就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上課,用一個課件,或者是PP的,或者是Smartboard的。比如說是一個語法練習,讓學生重新組織詞序。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軟件的animation把這個過程做得很好玩。做了這個課件以後,我們要在電腦裏給它放一個地方。還要記住在哪裏。且不說製作這個課件所花費的時間,但說放好了以後每次去打開它,你們算算要多少秒?

如果不用課件,這麽簡單的一個練習隻要在白板上打出一些詞,然後要學生組成句子就可以了。很快。

有人說,課件製作好了以後,可以重複使用。不錯。但是這裏有個前提,就是你把自己當成沒用的人了。你不相信自己在下一輪的時候能想出更好的練習,所以你要操心費力地搞出這麽個東西,然後把它供起來。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異化。

即使你想把這個練習保留下來反複使用,用Word文檔足夠了。難道沒有animation就做不了槽子糕啦?

科技的使用本來應該是提高效率,降低勞動成本的。如果實際操作起來正相反,那就要反思一下了。

我喜歡聰明板,投影儀這類東西,因為它們節省了寫板書的時間,而且保證我們教書的不得肺病。但是如果它們要我花很多時間學習怎麽讓這個字母飛過來,跑過去的。那我謝了您了。我教書不是天橋耍把式的,讓人看著眼暈。我是要傳道授業解惑的。

有不少社會科學家認為,越來越複雜的電腦技術在工作場合導致了工人本身技能的退化。這個技能,當然不是指的工人學習電腦使用的技能,而是指的類似工業社會時代工人具備的工藝本事。這種本事具有創造性和工人本身的個體性。舊時代的工匠在自己的作品中放上名字,圖的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個名。這裏麵體現的是對工作的滿足感,對滿足社會需求的滿足感。馬克思對這個問題有過論述:

'Let us suppose that we had carried out production as human beings.Each of us would have in two ways affirmed himself and the other person.1)In my production I would have objectified my individuality,its specific character,and therefore enjoyed not only an individual manifestation of my life during the activity,but also when looking at the object I would have the individual pleasure of knowing my personality to be objective,visible to the senses and hence a power beyond all doubt.2)In your enjoyment or use of my product I would have the direct enjoyment both of being conscious of having satisfied a human need by my work,that is,of having objectified man’s essential nature,and of having thus created an object corresponding to the need of another man’s essential nature…。Our products would be so many mirrors in which we saw reflected our essential nature.'“(Comment on James Mill)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異化最早是伴隨私有財產和商品生產產生的。現如今,有不少學者也在探討工作和生活的日益高科技化所造成的異化效果。

當異化還僅僅體現為人不能理解應該歸自己掌控的勞動工具的時候,問題還不太大。等到這種異化形成了製度,形成強勢話語,那勞動者就開始走上一條不歸路。福柯在他的一係列著作中,探討了知識與權利的關係,對於我們考察異化的製度化過程很有啟發。福柯的《瘋顛與文明》一書我最喜歡讀,它揭示了一個“瘋顛”的概念如何經過幾百年以後變成了一種製度化的暴力。

在高科技的今天,這種製度化過程可能會飛速發展,用不了幾百年的時間。比如手機這個東西,本來它應該是人們可棄可取的交流工具,可是我發現,現在在國內,手機被一些部門當成了想當然的東西。很多網站的注冊非得有手機不可。聽眾給廣播電台反饋,非要用手機短信不可。這就是把一種工具製度化了,把它變成了統治工具,霸權工具。如果將來發展到國計民生都非得仰賴手機不可,那通訊公司就成了皇帝老兒,誰都給它磕頭了。

□ 讀者投稿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123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無戒 回複 悄悄話 有道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