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藍天還能持續多久?伴隨為奧運環保而強製停頓的經濟活動逐步複蘇,這種疑問已日漸迫近。對享受了清新空氣的北京市民來說,“回到過去”肯定是不願選擇的糟糕方向。
但不管怎樣,熟悉了高速增長和激烈變動壓力中國人總算通過奧運,體會到清潔的空氣、清澈的天空以及疏朗的交通,與高速增長同樣重要。
閉幕式上狂歡的運動員們不再堅持之前對北京空氣質量的擔心。不止是他們,北京的百姓們也驚喜地看到,以前難得一見的藍天出現在北京的次數是如此密集,這是昔日北京的典型景象。
根據中國環境保護部公布的數據,奧運16天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在整個奧運期間收獲了10個優,7個良。而之前的16天,則是9個良,3個優,4個輕微汙染;再前退16天,則是13個良,2個優,1個輕度汙染;再之前,則是12個良,4個輕度汙染,沒有優——前後差異之大,一目了然。
紫竹院路橫跨街道的人行天橋,時有夜間鍛煉者在其上跳躍健身。路人經過,很難不為他們擔心:連接西二環和西三環的公路上,汽車川流不息,在有塵土味的環境中沉重喘氣,顯然有害無益。如今,同樣在這些橋上,空氣明顯清澈很多。
中國的環境危機,一度成為北京奧運的重要障礙。1400億元人民幣的巨額投入——200餘家重汙染企業搬離京城,更多地鐵線路迅速開通。而京奧前後采取的應急性環境治理措施、周邊省市為換得北京清潔的空氣而不停關閉車間,甚而做好車輛限行準備等等,更使得北京在曆屆奧運會主辦者中,成為為環境買單最多的城市之一。
中國環境保護部網站上公布的信息說,奧運會開幕式前,北京因靜態天氣而導致汙染含量上升,為迅速降低汙染,北京周邊的天津、河北的諸多企業奉命停產——一切有如戰時,驚心動魄。
這應是中國高度統一的國家動員體係下的特例。車輛單雙號限行、汙染產生企業停業、建築工地也需停工——經濟活動主動讓路,為中國貢獻“綠色奧運”付出了犧牲。
櫻花東街上,一間時裝店的老板擔心地看著客人失望而去,這裏已一個多月未有更新貨物,交通管製讓進貨需要支付的運費比以往貴了一倍,而且時間也無保證。“等殘奧會也結束了,可能就正常了吧。”
北京的環境緊急動員狀態,在殘奧會結束後,自會回歸“正常”。人們擔心的是,飽受詬病的汙染和渾濁會否卷土重來?公路是否又會讓人絕望般地擁堵?很不幸,答案很有可能是“會”。環境治理的長期和複雜很難產生“吹糠見米”的效果。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走訪北京社區時,曾對市民承諾,“奧運會後,北京還要保持這麽幹淨,北京要永遠幹淨”。言辭縝密的溫家寶聽起來沒有直接就環境問題作出保證,我們不必幻想,一次盛大的活動會徹底改變一個國家。但是,奧運會留給中國的,不會隻是設施更為現代的北京,此間出台的一係列環保政策和措施,為未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留下了一筆可觀的奧運環保遺產。
2006年5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韋德寧(Dennis Wilder)在華盛頓與中國留學生們對話時說:“在組織方麵,美國無疑是個失敗者——不像中國,絕對是組織方麵的權威,所有的環節,都完美無缺(perfect)。”
中國此種過人的組織能力在解決複雜的環境問題方麵,或會走出他國未有經曆的新路。麵對雄心勃勃的各級官員,但願北京奧運的藍天示範,能產生與刺激GDP增長一樣的吸引力——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官員擢升標準的調整:讓老百姓呼吸清新空氣,比多建一座能帶來巨額GDP貢獻的超大型化工企業更為重要。(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公共政策編輯高嵩 )
□ 金融時報中文網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