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樂無窮

上帝不響。如歌單車。
Tune Your Ride. Every Day. Amen.
"Bicycling: Big Brainpower Booster."
個人資料
stillther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需要更多的馮驥才【原創】

(2006-02-09 09:21:20) 下一個

二月九日是馮驥才生日。俺祝您生日愉快,健康長壽!

中國需要更多的馮驥才,世界需要更多的馮驥才!馮先生是位有天情, 民族情,豪情的人。他最近幾年不辭辛苦, 致力於挽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深深為我感動。

我喜歡他的作品,尤其是散文。他的作品有著耐人尋味的中國情,中國智慧。而且自然而然地揉進西方智慧。

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
愛的最大境界是愛天下。
                              馮驥才

http://blog.sina.com.cn/m/fengjicai



馮驥才在陝西
大馮常說“我來晚了”
·2010-06-05 02:14:50·來源:河北青年報
 

馮驥才,著名當代作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現任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天津大學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等職。本文節選自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焦點大馮》。

“我來晚了!”

這是大馮在陝西考察期間最常說起的一句話。

搞了十幾年文化保護工作,66歲的大馮首次踏上三秦大地,在一般人看來確實有些匪夷所思。

為何遲來陝西?

大馮說,這其中有些陰錯陽差。對陝西,他神往已久,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他所從事的文化保護工作中,最急迫的是搶救隨著現代化進程而迅速消失的物質文明,其中包括大量古代建築和古村落。所以,這些年他在山西、河北、山東、河南等地跑得較多,而文物保護相對完善的陝西反倒成了“盲區”。大馮笑言:中華文明最大的保護者恐怕就是“土地爺”了,秦始皇陵等重要考古遺址尚未挖掘實在是件幸事,我們應為子孫後代多留下一些寶貴曆史遺產。

令大馮意料不到的是,陝西的曆史文化積澱是如此豐厚,如此迷人,如此令人流連忘返、歎為觀止,不親臨其境是根本無法做到的。

此次大馮的隨行人員、民進中央組織部長王建國講了這樣一件事:幾年前,他擔任鹹陽市副市長時,曾陪同法國勒芒市市長參觀劉邦墓。這位市長和他的夫人都是中國通,他夫人甚至比他更厲害,居然寫出了《呂後傳》。途中,他遠遠看見一個大土包,馬上叫司機停車:“這是皇帝陵啊!”眼神中充滿敬畏。王建國告訴他,陝西的地下全是寶,不信你用腳踢踢。他踢了幾下,果真從土裏翻出一片漢瓦來。

從西安到鹹陽到寶雞,從秦始皇兵馬俑到青銅器博物館,一路走來,周秦文化那種氣吞天下的華夏文明源頭感,雍容華貴的盛唐景象,無不對文化人大馮產生了強烈的心靈衝擊。一座座埋藏著無數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漢唐皇帝陵墓,以及法門寺佛教文化所表現出的那種品質、氣魄、精致,是我們永遠值得驕傲的寶貴文化遺存。

在武則天乾陵“無字碑”前的61蕃臣石像前,大馮憶起畫家韓美林說過的一句話:“我要多做點佛頭,把這些無頭的石像都補上。”大馮說,他說這個是沒有意義的,但卻表現出一個藝術家的情懷。中國的曆史文化遺產一再遭到破壞,是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感到痛心疾首的。大馮同時向文物部門指出,目前所采用的清洗石雕汙垢的方法是不夠科學的,過度的清洗衝淡了曆史文物的歲月痕跡和滄桑感。在茂陵霍去病墓前的漢代石刻前,大馮還發現,石刻群中的馬、虎、魚可能不是同時期的作品:比如《馬踏匈奴》中馬的鼻孔、額骨、馬蹄在誇張變形中,尚有寫實的成分;而那些高度概括簡約的魚,不過是在自然石上稍加雕琢,完全屬於另外一種藝術語言了。

漢唐文化對大馮的震撼和感動,從他為各大博物館的題詞中亦可略見一斑。

看到漢陽陵博物館中,漢景帝為自己修建的龐大地下宮殿和成群結隊的陪葬俑時,他有感而發,揮毫寫下“景帝何愁不永世,漢陽館中獲長生”;慨歎西安碑林中國書法藝術的浩瀚幽深,他寫下“深不見底,浩無際涯”;驚異寶雞青銅博物館鍾鼎的精美博大,他寫下“文明源頭,氣吞天下”;法門寺寶塔坍塌從而發現地宮的傳奇,又令他寫下“地宮欲現,寶塔自毀,佛誕感應,盛世之兆”……

http://www.hbqnb.com/news/html/TenTalks/2010/65/1065214503896231484.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